千里舸至,连帆远航

  • 来源:银行家
  • 关键字:中国银行,金融,国际化
  • 发布时间:2019-08-17 21:39

  舸,大船也。

  2019年6月28日,刘连舸出任中国银行董事长。而恰在一年前,刘连舸出任中国银行行长,结束了中行行长之位连续11个月慎之又慎以至于宁可空缺的状态。再之前,刘连舸于2007年加入中国进出口银行,2015年2月出任该行行长。而自1987年来,刘连舸亦在央行系统工作超过16年,且主要是在涉外金融岗位和部门,负责过央行的国际业务,也有在国际金融组织工作经验,熟稔国际金融体系和业务运作。

  积跬步、行千里。刘连舸对国际金融治理的理解和对银行业务国际化的经验,在国内银行家中也不惶多让。中国银行作为我国全球化、综合化程度最高的银行,是银行业国际化发展的排头兵,刘连舸出任董事长可谓实至名归,将引领中国银行荣光绽放、砥砺远航。

  博观约取君子器

  刘连舸是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人,198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后进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此后,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超过16年,中间则有被派往海外任职经历(1996~1999年,马尼拉;1999~2000年,伦敦)。中国人民银行既是他工作的起点和三段主要工作履历之首,又是他三十年如一日积累和总结,不断开拓国际化视野的最重要阶段。

  此后十年,刘连舸加入中国进出口银行,将丰富的国际化运作经验充分施展,为中国进出口银行“伴你走向世界,助你领先全球”的实力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刘连舸进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至2017年卸任进出口银行行长,他在三十年的银行系统工作中一以贯之。从监管机构到大型政策性银行,由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助理调研员到担任进出口银行行长,刘连舸的工作一直与“国际化”紧密相关,也有丰富的海外工作经历。刘连舸深入参与和见证了中国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国际化运作、协作和竞争发展的波澜历程,长期的国际化经验也是他在目前中国银行家圈子里的独特标签之一。

  1987年,完成学业的刘连舸进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工作,三年后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外事局国际货币基金助理协调员,从此开启了他系统参与中国金融与世界金融合作发展的长期历程。在经过助理协调员岗位历练后,刘连舸先后出任中国人民银行国际金融组织司亚洲开发银行处副处长、处长,更加深入接触和参与国际金融运作体系。彼时,中国人民银行内设机构中负责与国际金融组织等官方联系和业务往来的机构为“国际金融组织司”,充分体现出对与国际金融组织沟通往来和深化合作的特别重视,这也是当时国内外金融形势的特点。时至今日,上述职能早已涵盖在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机构之下。

  在国际金融组织司任职近六年后,1996年,刘连舸开始了在国际性金融组织的直接工作经历,开启了随后近六年的海外工作之路,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清晰的思路参与到国际金融机构运作和国际金融体系协调中来。1996年,刘连舸出任中国驻亚洲开发银行(ADB)副执行董事。作为亚太地区的政府间金融组织之一,ADB总部设在菲律宾马尼拉,主要资金来源为日本,美国也出资颇巨,是略低于日本的第二大股东。一直到1999年,刘连舸一直在ADB任职,见证了该行在亚洲地区的各项投资业务,也把握了美国式、日本式国际金融组织的运作模式。2015年,由我国倡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在北京成立,成为促进亚洲区域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多边开发机构。在ADB工作近四年后,刘连舸“重回”中国人民银行,出任驻欧洲代表处首席代表,负责中国人民银行在欧洲地区的拓展合作事宜。虽然刘连舸出任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地区代表,在履历上被视为“重返央行”,但实际上他在马尼拉的过往四年也一直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体系内。欧洲地区的各类央行多与中国人民银行沟通紧密、协作顺畅,欧洲地区的货币、市场与人民币、中国市场存在广泛的交易和合作传统。中国人民银行驻欧洲代表处位于英国伦敦,刘连舸在世界金融中心的“首席代表”经历,为他在马尼拉之后继续博采众长,积累务实、全面的国际化先进经验提供了重要助力。

  世紀之交,2000年,刘连舸从欧洲回国,出任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副司长。从工作刚起点时的“国际金融组织司”,到回到改革后设立的“国际司”,刘连舸完成了一个央行系统干部全面历练、择优培养的历程与升华。2001年,中国加入WTO,随着而来的是中国金融体系与国际规则的进一步磨合协作,中国人民银行也进入到为中国对外贸易和金融安全保驾护航的崭新阶段。刘连舸在央行国际司工作的近五年,正是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合作快速纵深发展的重要阶段。

  2004年,在多年国外驻点和系统从事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工作后,刘连舸在人民银行系统内开始了国内的“基层锻炼”之旅。执掌基层事务,并继续在涉外金融领域提升地方的综合能力和管理水平。进入2000年,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日趋严重,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双顺差”扩大之势在2004年尤为突出,对外汇体系造成极大冲击,外汇管理压力极大。同年,刘连舸从央行总部国际司卸任,出任福州中心支行行长兼外汇管理局福建省分行局长,全面负责领导和管理福建省货币政策、金融稳定、金融服务以及外汇管理等工作,尤其是配合中央有效维护汇率稳定。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综观中国人民银行系统中或从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出来的多位金融领域著名管理者,多有两个特点,一是有丰富的海外经验和涉外金融事务处理能力,二是长期在中国人民系统工作并多岗位历练。在福州工作,既是刘连舸工作能力使然,又无形中使他的工作履历具备了上述“色彩”。不知不觉,除去在马尼拉工作的近四年,刘连舸在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已经工作近14年。期间,国内、国外,总部、基层,刘连舸足迹之处都勤勉工作、增益不能。2005年,刘连舸从福州返回北京,出任反洗钱局(保卫局)局长。但这只是“序曲”,更大更艰巨的使命正在路上,即将落在他的肩上。

  十年踪迹十年心

  2007年3月,刘连舸出任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他的第二段工作经历由此开启。“十年踪迹十年心”,直到2018年6月从行长岗位上卸任。在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副董事长、行长岗位上,刘连舸服务中国金融业改革和对外发展的初心不变、使命依然。

  在此期间,虽然工作重心在进出口银行的改革和业务发展上,但富有国际组织和海外工作经验的刘连舸,依然代表中国在国际金融组织发挥重要作用。2007年9月至2015年2月,刘连舸兼任非洲进出口银行董事;2009年3月至2015年6月,兼任中国—意大利曼达林基金监事会主席;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兼任(亚洲)区域信用担保与投资基金董事长。

  2015年2月,在升任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后,刘连舸才逐步减少在国际组织兼职,全部精力放在进出口银行的改革上,以确保进出口银行改革方案顺利落地。是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三家政策性银行的改革方案,为落实好改革,进出口银行党委成立了改革工作办公室,由时任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晓炼担任办公室主任,时任党委副书记、行长刘连舸担任办公室副主任,全面统筹、规划、协调、组织和推进改革工作。

  进出口银行是政策性银行,业务特色明显,实现业务增长始终是行长的基本职责。2016年上半年,进出口银行资产规模突破3万亿元;2017年,资产总额、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14%,在国内大环境收紧形势下,如此增长殊为不易,进出口银行开始真正走上快速发展之路。2018年底,进出口银行资产总额已达近4.2万亿元,同比增速超过15%,本外币贷款余额增幅超过17%。虽然刘连舸2018年在此只工作了半年,但快速发展的硕果显然离不开他之前的不懈努力。

  水到渠成风帆速

  进出口银行业绩持续靓丽之际,刘连舸服从组织安排,于2018年6月转任中国银行行长,开启了他“经验积累、水到渠成”的第三段工作历程。在此之前,中国银行行长人选已长达11个月悬而未决,此景象极为罕见。此时,中国银行也正面临严峻考验,最直接体现便是营收增速在四大行中垫底且负增长。2017年,中国银行营业收入增长-0.07%。同期,工行营业收入增长7.5%、农行增长6.1%、建行增长2.7%。2018年一季度,中国银行营业收入更是同比下降2.54%。2017~2018年,在四大行中,中国银行是唯一营业收入持续负增长的银行。中国银行定位国际化,且以国际业务特色见长,海外分支機构数量、资产规模和国际业务占比等指标都位列同类银行第一,但在营收增速上却持续负增长,着实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谁将出任行长一职更是备受瞩目。

  国际业务的拓展理应为中国银行创造更多的增长机会,在此形势下,具有丰富国际业务经验和开阔国际视野的刘连舸加入中国银行,十分契合中国银行的业务特色与定位,有助于继续壮大和在更高层次上发挥中国银行的传统业务优势,扭转整体经营形势。2019年一季度,中国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92%,净利润同比增长4.01%,扭转了下滑态势,终于走出了尴尬、活力再现。

  2019年6月,刘连舸从行长、副董事长岗位转任董事长,继续带领中国银行砥砺前行。至此,刘连舸已在金融系统工作近32年,期间,在海外工作近六年,开阔而务实的国际化视野、独特而丰富的改革发展经验是刘连舸继续带领中国银行重回往日荣光的坚实保障。

  有恒方得真学问

  刘连舸硕士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本科则是当时声名赫赫的“吉林财贸学院”,读的是财政金融系,所在的是校友们至今依然无法企及的“金融78·9班”。吉林财贸学院在20世纪70、80年代,是与东北财经、四川财经和湖南财经等院校比肩的优秀财经类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至今依然活跃在中国经济金融理论界、教育界和实务界的著名人士,如武捷思、马德伦、王兆星、郑晖、刘连舸、罗哲夫、万峰、王松奇等。尤其“金融78·9班”更是人才辈出,郑晖、刘连舸、罗哲夫、万峰、王松奇等多人均出自该班。

  求学期间,刘连舸虽是班级中年龄最小的几位之一,但他的努力和韧性一直被校友津津乐道。在他的同班同学、原社科院金融所党委书记王松奇写于2011年的回忆文章《同学记忆》中,对刘连舸的学习精神如此回忆:“因为他年纪小,在班上有时也不大吱声。学习一贯努力,到大四那年开始自学信息论,并兴奋得逢人便讲,还尝试着写一本介绍信息论的小册子。此举当时得到教工商信贷课的冯正钦老师的赏识,于是推荐刘连舸留校作为工商信贷管理课的后备教员。”刘连舸的学习态度、钻研精神和勤奋恒心可见一斑,步入工作岗位后,刘连舸更是如此,“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

  本科毕业于实力院校,硕士提升于央行研究生部,为刘连舸三十余载的研究、决策、总结和科学施策提供了坚实保障。尤其是,当他的同班同学们成长为中国经济金融界理论高峰和实践巨擘时,刘连舸亦不落后,而是同步前行,兼具学者之风。在中国金融国际化发展这一战略性问题上,刘连舸从实践出发,思考颇为深入,相关论文和研究报告有近百篇,主(参)编过《中国外汇业务全书》《中国金融机构》《宏观金融调控论》《美国商业银行》等多部著作。在诸多学术会议、公开论坛上,刘连舸的演讲切中要害、掷地有声,体现了扎实的学术素养和理论功底,展示了他的开阔视野和深入思考。仅从近期(5月30日)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关于“全球金融治理改革”的演讲,便足可窥见他身上闪耀的理论与实践合一的“真学问”。

  疾徐有致益其能

  接触过刘连舸的人,对他第一印象是“浓眉大眼、精神奕奕”;接触深了后,对他的印象是“认真负责,务实干练”。在央行同事眼里,刘连舸工作认真、负责、有担当;在进出口银行同事眼里,刘连舸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在老同学眼里,刘连舸永远是在工作状态,饭都吃不了几口便要匆匆回单位办公,总是忙忙碌碌,顾不上闲暇叙旧。这或许与他在国内岗位之余,还兼任了多个国际性金融组织的工作有关。在办公室,刘连舸忙于工作,对下属不吝指导,雷厉风行;在公开场合,刘连舸认真倾听,颔首作答,无怪乎见过的人都评价他的翩翩之风。

  刘连舸的雷厉风行与一些性格较急但亦优秀人士的“大马金刀”不同,他的有效执行不是体现在口号和辞令上,而是内化为思考后的行动自律和条理性工作部署上。冷静而不浮夸、徐图而不放松,稳健、有序、有章法地推进战略不断执行,这种内在“稳态”可从刘连舸任职进出口银行及上任中国银行后的一系列发展思路中清晰看出。刘连舸执掌大行多年,在媒体上却从没见过他有什么“网红金句”或“心灵鸡汤”,见到的则是他带领团队实现的一个又一个业绩增长。

  刘连舸疾徐有致的性格和风格,使他在三十余载一以贯之的金融系统工作中“日益其能,岁增其智”,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当代银行家。

  结语

  连舸,连船也。

  连船之处风帆速,跨越江河再奋起。掌舵中国银行这艘百年大船,扬起更大的奋进之帆,无论是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转型求实还是变革图强,都已在刘连舸的深思和部署中。百年中行的全球化基因,与刘连舸三十余载的国际化视野契合如一;百年中行的奋起雄风,与刘连舸已然成竹在胸的战略部署契合如一;百年中行的栉风沐雨、行稳致远,与刘连舸博观约取、疾徐有致的稳健风格契合如一。

  这是一个“年少有为”的时代,这也是一个不相信“年少有为”的时代;这是一个“银行家”难得的时代,这也是一个“银行家”可得的时代。理性、稳健和经验是当代银行家的基本素养,建立在这一前提下的战略实施能力,成为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动力。在刘连舸身上,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这些素养和能力。

  黄鸿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