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导师制模式培养工匠型电子特长人才的探究与实践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导师制,工匠型,电子特长人才
  • 发布时间:2019-09-07 08:01

  关键词:导师制 工匠型 电子特长人才

  一、研究背景

  当前,“中国制造”的标签随处可见,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制造业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迈进,企业对智能化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培养工匠型电子人才愈显迫切。而高职教育基本都是以班级建制为主题开展教学,容易组织和管理,教学目标定位也是普适性质。对于一部分具有专业特长的学生存在吃不饱现象,学生技能不能得到充分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针对特长生培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缺乏针对专业特长生的综合性专业知识体系构建。在日常教学中,虽然各科教师对特长生都有额外的任务进行强化训练,课后也会单独辅导,但是也只是单独课程的知识应用,缺乏专业综合性知识应用,学生专业整体知识框架不能更好更快地建立。

  二是缺乏专业综合技能实践环境。实验室都是针对课程建设的,专业综合性实训硬件条件不足,综合性技能缺乏实践训练,缺乏独立的实践空间。

  三是缺少专业综合能力强的师资力量。高职院校很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工作经验,专业综合能力只是在理论方面,实际应用水平需要通过实践来提升。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学院自2012年开始,借鉴研究生导师制培养模式,以培养工匠型电子专业技能人才为目标,对电子类特长生培养进行探究与实践。

  二、研究过程

  1.构建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导师制培养模式

  研究生导师制对于学生的身心陶冶、性格养成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教师与学生多方位的交流给学生所带来的深刻影响,不仅在专业教学层面,而且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但研究生导师制在专业上往往要求学生具有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不适合直接应用于高职学生培养。借鉴导师制育人方面优势,把专业知识的基础性综合应用也融入高职导师制培养过程,扩展导师培养内容,应用于高职电子特长生培养。构建出集培养电子特长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应用、专业综合知识提升、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做人做事方法,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引导等全方位特长生导师制培养模式。

  2.组建电子类特长生导师队伍

  为确保创新导师制的顺利实施,从思想道德素质、师德师风修养、专业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考量人选,选用具有从事智能控制企业工作经历和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导师制模式指导教师。另外,在每年的新进教师中选择专业对口、具有企业经验的教师加入导师制队伍,引入最新的企业技术,为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与动能。

  为了保持导师能力水平与行业技术发展同步,不定期地安排导师去企业参加实践或行业培训,提升专业综合能力。

  3.构建电子类特长生综合技能知识体系

  结合技能大赛与电子产品开发特点,打破课程框架,构建以应用为目的的电子类特长生的专业综合技能知识体系,包括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综合应用技能、创新发展技能等,并根据电子行业发展不断更新完善。

  4.实施有效的三阶段培养步骤

  电子类技能涉及内容广泛,综合素质要求高。主要内容包含电路设计、原理图绘制、PCB布板、电路焊接调试、程序编程调试及各种技术文档整理。知识内容涉及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电路、Protel、单片机应用、C语言编程、接口技术等方面,内容多且系统性强。在制作上,要求制作工艺完美、结构合理、布局美观,并且相关技术文档要规整。这一切都對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相当的实践动手及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因此,学生的培养是分阶段进行的。

  (1)第一阶段:社团学习,基础搭建阶段。本阶段从学生入校开始。坚持学生自愿原则进行选拔,充分开展社团活动。在学生刚刚入学时,通过专业介绍,调动学生积极性,把对智能电子产品感兴趣的同学进行集中选拔,加入创新实验室,利用社团开展培训。

  这一阶段不占用学生的正常上课时间,而是完全利用课外活动或是晚自习时间等课余时间进行。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系统地学习模拟电子、电子电路、C语言、单片机应用等专业课知识,然后利用第二课堂开展相应实践,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认知学习。避免了学生知识狭窄、知识面不够系统的缺憾。

  在这一阶段,通过小的电子项目制作,培养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让学生学会查阅资料,学会读懂芯片datasheet,总结经验,实现知识积淀。并且开展自主学习、勇于创新改进。在制作调试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常用的电子设计调试软件,如Protel、Protues、Multisim等仿真软件及Keil C等工程软件。以及学生焊接调试等能力。

  在兴趣学习阶段,进行梯队化培养。“先学会”的学生指引带领“后学会”的学生,不仅能减轻指导教师的负担,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他们解决问题、协调合作的能力,同时对“后学会”的同学进行激励,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2)第二阶段:借力技能比赛,综合强化阶段。技能竞赛为学生提供了创新与发展的动力。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系列化活动。通过研究制定合理的具体项目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综合应用训练,以项目制作为主线,完成知识的培训。制定的项目有数控电压源、电路设计涉及运算放大器的应用、软件编程技巧,PCB布板实战技巧等。除了对学生进行技能性的训练,还要求学生每天锻炼身体,进行体能上的训练。一方面适当调节休息,为高强度比赛做好身体素质准备。

  技能竞赛为学生发展其专业特长提供了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团队精神。同时有利于提高教师指导学生科研的能力。

  (3)第三阶段:真实项目实践,创新提升阶段。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专业视野和思维,借鉴新加坡教学“教学工厂模式”让特别优秀的学生参与实际项目。通过与企业直接对接开发项目、协助相关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开发,撰写相关科技论文等方式来进行锻炼。在参与制定方案、制作调试、材料整理过程中提升自己创新能力与专业综合素质。实现学生思维的变换,按照企业技术开发人员的素质进行要求,提高综合能力,以便适应未来的顶岗实习。

  5.建立强有力的保障体系

  建立有机保障机制。特长生导师制培养不同于班级教学,在组织管理、教学训练、实践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有其特殊性。为了保障特长生导师制的顺利开展,学院在学生选拔、导师队伍组建与提升、实践条件、后勤保障等方面建立了有机保障机制。在奖励政策、项目审批等方面优先考虑,充分调动了学生与教师积极性。

  实施了淘汰式质量保障体系。为了确保特长生培养质量,对导师与学生都实行淘汰制度。将不符合导师标准或是技能落后的导师淘汰出师资队伍,同时不断引进新鲜血液,保证师资队伍的充足活力与动能。在学生训练过程中,实行阶段淘汰制,每月或是一定训练节点,进行一次淘汰,刷掉不再合适作为培养对象的学生,让学生保持危机意识,不断进步,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三、 研究成效

  1.提升了电子特长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近年导师制培养模式,电子类特长生的技能水平得到提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创新创业等各类大赛,取得丰硕的成绩,共获20奖余项。有1名学生获 “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 称号,潍坊电视台做了《青春榜样》专门采访;有6名学生进入本科院校進行深造;多名学生在深圳、潍坊等高新企业做技术工程师、项目经理。

  2.促进相关课程教学改革与资源建设

  为课程改革提供素材及依据。将学生技能训练内容及教学方法融入课堂教学,对电子类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规划,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例如,在《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中,融入智能控制培训项目实例,对课程内容划分成五个需要完成的具体项目,实施教学模式改革。利用实验室环境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培训过程中积累的素材,做成共享资源课学习资源。丰富了课程内容,同时制作学习资源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水平,也为其他学生学习提供经验积累与精神督促。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网络学习的需要,满足了新形势下对学习的需求。

  四、小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导师制在培养电子特长人才的研究过程与成效,通过企业引进、自我提升,组建强有力的导师团队,解决了特长生培养的根本软条件——师资问题;通过建设电子创新实验室,购置电子专业综合性实践平台,解决了特长生实践环境;通过构建电子专业综合知识应用体系,实施合理的培训计划与方式,全面提升了特长生专业综合技能水平。目前导师制在培养电子特长人才方面形成了较系统的培养方式,运行效果良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宋祥和,丁劲峰.高职院校学业导师制实践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8(23).

  [2]杨明艳.高职院校实行学业导师制的实证研究[J].农业教育研究,2013(3).

  [3]邓建平,周敏,阳征助.高职院校职业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8(10).

  (作者单位:潍坊职业学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