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调查
  • 发布时间:2019-09-27 18:39

  摘要:本文以某校中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为调研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从思政教育课程、思政教育环境、思政教育管理和思政教育效果四个方面收集答案,并分别进行现象的描述与分析,以期通过呈现予以警示,达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生 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调查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2014年,以教育部为首的国家六部委联合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我国的职业教育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中职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也迎来了严峻的挑战,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去向不断冲击着学生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择业观。如何在彰显时代特征、遵循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坚持“以德为本,立德树人”,是每一位中职教育者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笔者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从某职业学校随机抽取300名学生参与了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调研,以期通过客观的数据推演出科学的方法,从而推动中职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现状

  1.教材内容陈旧

  思想政治教育课在中职学校是必修课,但是因为和专业学习的联系不紧密,学校并不重视这门课程的建设工作。目前使用的教材是2013版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政治课》,这是在2007版《思想政治学原理》基础上,增添了少数思想理论而来的教材。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4本必修教材和6本选修教材,从数量和内容上都没有可比性。其中的内容也比较陈旧,主要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对十八大、十九大之后提出的新的时政内容,如依法治国、“两个一百年”等涉及很少。其次,教材中的内容理论性强,比较抽象,和社会生活的联系不紧密。83%的老师过于依赖教材内容,不会联系公民道德、法律常识、文化生活、经济生活等做二次加工处理和拓展延伸,直接导致中职生在思想意识形态中难以认同本门课程的价值,为学习的推进埋下“隐患”。

  2.教学模式单一

  针对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所做的调查显示,以老师为主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仍然是课堂的“第一主角”,老师控制了整个教学进度,学生的活动比较少。每一节课的教学环节都是基本固定为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四个阶段。启发式和讨论式虽然有学生的参与,但是主题仍然是由老师所设定,学生的思考和发言必须紧密依靠教材,很难产生具有价值的个人观点。除此以外也有人选择了合作学习、自修的模式,老师对这类学习方式几乎不做任何指导。这就使得所有的教学模式都呈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缺乏互动,没有生机。大多数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学习过程中,认为枯燥乏味,认为就是理论性东西的死记硬背,对所学知识缺乏兴趣。导致师生不能从多种教学模式中“尝到甜头”,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老师仍把“讲授法”奉为圭臬。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见表1)。

  3.教学经验匮乏

  对教学模式运用的熟练程度可以反映出老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经验。2014年开始的职业教育改革对专业教学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但是作为公共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却没能及时顺应时代的变化要求,创造出新的教育形式和教育途径,这就严重制约了老师个人能力的成长。从笔者课堂调研总结出的四个固定教学环节来看,老师在课堂上完成的主要工作是,对照教材划出知識点和重点。考试之前,学生死记硬背老师划出的内容,就可以通过考试。这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重复而机械的劳动,没有更多的技术含量,不需要经历发现问题一思考问题一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判断就无法形成能力,经验的生成就缺乏载体。老师讲授课程的水平、方式对学生的吸收理解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并非多数老师都可以运用生动的教学模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来讲授思想政治课程,老师自身经验匮乏,专业性不强是突出问题之一。笔者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渐趋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思想政治课老师有32%是其他学科的老师或由班主任兼任。换言之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独立课程的地位正在被忽视。每一门课程都有其专业要求,思想政治课也不例外,并非任何老师都可以讲授思想政治课程,如果此门课程专业地位被忽视,那教学必然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现状

  1.社会环境复杂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国家的开放程度提高,全球的经济、文化都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从宏观层面分析,对于职业教育是一种促进作用。但是多元价值观的涌入对中职生个体的发展则是损益各半的。

  从问卷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到,互联网与长辈的叮嘱是学生认识社会的主要渠道(见表2)。尤其是互联网,已经成为中职生了解和认识世界的最主要的途径。这是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答案,但与此同时,网络中潜伏的一些意识形态危机也在侵蚀着中职生的思想意识。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着所谓民主平等、人权至上、宗教自由的旗号,对我国进行的文化渗透与文化侵略,企图用和平演变的方式瓦解我国的政治文化与民族团结;还有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对于物质利益急迫的追求;对“金钱至上”观念的信奉等,这些都在冲击着中职生的思想防线,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学校环境失当

  中等职业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了学校要从思想道德意识和专业知识技能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但是随着就业竞争压力日甚,就业环境的日益恶劣,学校领导只注重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以思想政治课为首的一系列公共课程的课时安排都“少得可怜”,平均每周1节,甚至有些学校没有达到一学期36个课时的要求。学校教育中对于大国工匠精神、企业文化概念的渗透微乎其微,学生的职业素养匮乏。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得不到落实,校园的文化建设也缺少统一的指导思想,上不重视,下不执行,各个专业独立为政的不良现象堪忧。

  3.家庭环境缺失

  不可否认,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和同级的高中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而这些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习成绩之所以较差,和家庭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都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调查显示,自愿选择中职学校的学生只有19%,其余学生都是听从父母的安排进入职业学校的。他们的家庭条件普遍较好,因为成绩较差,考不上高中,又不能过早地进入社会,中职学校成为他们的“中转站”,在这里学习三年后,通过父母的社会关系找到一份工作。试想,在家长的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们的自我约束力、社会责任感和学习动力都会被无形减弱,进而影响学生健康人格和积极思想的形成。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呈现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差,缺乏责任意识,自私自利,服务奉献意识差,学习主动性不强,未来奋斗目标、人生规划不明确等现状,这与家庭教育失当有直接关系。一些家庭过分宠溺孩子,一些家庭教育过程存在暴力打骂方式,还有些家庭对孩子学习情况不闻不问,这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现状

  1.重视专业忽视素养

  长久以来,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都停留在“假”“大”“空”的阶段,这种刻板印象让老师和学生都对思想政治有一种“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受。而且在就业市场上,用人方更看重的是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职业学校在认知偏差和现实需求的夹缝中,选择了对市场的迎合。因此,学校的教育管理有着明显的“重智轻德”倾向。正如上文所说,思想政治课老师32%是由兼任老师完成的,在这里有19%是各班的班主任,其余13%是学校认为“别的课教不好,只能去教思想政治课”的老师。思想政治教育课成了“人人都能上”“人人都不重视”的课程。问卷显示,思想政治教育课是被专业课、实训课挤占最多的学科,且教学实践往往安排在上午的第四节或下午的第一节,这是学生一天中学习状态最差的时段。可见,从主客观两方面,学校的管理工作都不够重视和完善。

  2.重视出勤忽视再造

  笔者调研通过对中职学校的调研发现,随着经济建设的转型,职业学校也面临着“不盈利即死亡”的境况。2013年,国家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学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以弥补中职生免学费入学为学校带来的资金缺口。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和地方财政共同分担。也就是说,学生越多,学校得到的资金就越多。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各个职业学校使出了浑身解数,管控学生在校率。“立德树人”的教育起点己经变成“利益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应有的教育土壤,学生一旦被工具化,就失去了再次塑造的可能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可见思政课的地位至关重要,而学校如果忽视育人的根本意义,一味只重视经济利益,就会造成本末倒置,学生再造重塑的效果也会随之下降。

  3.教学设备急需改进

  现代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最常见的多媒体播放,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形式新颖活泼,能够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部分中职学校目前没有完全普及使用现代教学设备,有的将现代化教学设备集中优先一年级使用,所以老师使用这些设备并不方便。老师为了避免因为教学资源稀少带来的麻烦,干脆不为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设备带来的红利,学生并没有在课堂上享受到。一边是拿起手机,就能走进无所不包的互联网,一边是老师单一乏味的满堂灌,学生自然更难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好感,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课堂纪律涣散,学生交头接耳、玩手机、趴着睡觉的现象普遍且屡禁不止。

  四、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现状

  1.学习态度消极

  我国正处于社会加速转型的阶段,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将知识转化成为生产力,再为自己带来社会地位的提升与个人财富的积累,这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趋势。中职生普遍缺乏自信心,对学习有抵触情绪,因此在学习上的表现都比较消极。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真正喜欢学习的人只有11%,大多数人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或是毕业之后能够“有一个出路”。讨厌学习的学生虽然只有8%,但是其带来的消极气氛属于弥散性的,它导致班级的学习风气低迷,思想意识涣散,不能有效地面对学习中出现的挫折与困难。反观喜欢学习的人,他们大多家境不好,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获得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这让他们更加注重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反而更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看,无论喜欢学习还是讨厌学习,都让学习充满了功利的色彩,而缺乏精神品格的培育。

  2.学习行为滞后

  人的意识形态直接指挥行为。中职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导致了学习行为的滞后。在对学生的学习目的进行调研时,63%的人学生都认为学习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关于如何看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49%的学生认为个人的利益应该高于集体利益。这两项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到学生学习行为滞后的根本动因还是落脚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上。学习和工作如果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动力显然是不能持久的,而且在进入社会后,也容易因为价值观的偏差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但是从目前的观察来看,功利思想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学校的教育并没有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纠正和改进。

  3.心理问题困扰

  中职生因为学习成绩差,学习能力低,所以自卑成为一种心理常态。尤其是那些在初中阶段就被老师和家长“放弃”的学生,总会暗自拿自己的劣势与同龄人的优势作比较,这就更增添了学生的自卑感。反应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易怒易燥,学习无精打采。再加上这些学生都处于青春期,生理上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更加增添了其情绪状态的多变性。

  笔者所调研的某校对学生情绪情感问题的处理多是采用班主任谈话的方式,接近半数使用的是家校共育(见表4)。但是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因为家庭教育多为简单粗暴的训斥和对老师下保证,能起到的作用短暂而有限。学校利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帮助学生不足10%,学生个人的情绪情感得不到共情,老师和家长将其简单的归结为不爱学习。学生希望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只能是寻找同龄人倾诉,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中职生能够找到的倾诉对象大多也有着相同的困惑,虽然情感会得到暂时的疏解,但是不会带来长久的解决办法。一边是个人内心复杂敏感的情绪,一边是得不到亲人师长的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日趋严重的倾向。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职业学校的学生更容易出现打架斗殴、沉迷网络等行为障碍和心理问题。

  五、结语

  中职生是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力量。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化,社会对职业人才的考量,会越来越重视其综合素养。而中职生源质量堪忧、不重视思政建设的现状又在极大地制约着职业教育的质量。笔者采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两种方法对某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调研,实谓管中窥豹,目的在于通过现状为职业学校的思政教育敲响警钟,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探索和创新性的思考,进而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

  周冠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