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实践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学前教育,职业能力,人才培养
  • 发布时间:2020-03-03 11:37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文分析提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工作,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能力实际存在的问题,开展以能力为导向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和提炼,推進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逐步完善。

  关键词:学前教育 职业能力 导向 人才培养

  课 题:本文系2018年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京教函〔2019〕163号]“以能力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融合职业资格标准的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以学前教育和健康管理专业为例”研究成果。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从事的职业包括:幼儿园教师、幼儿园保育员、早教机构职员以及幼教产品开发人员等,是我国0到6岁学龄前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和参与者,对于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学龄前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们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内涵

  根据教育部《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例框架和基本要求》,人才的培养规格有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热爱学龄前儿童,具有良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具有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具有理解和教育幼儿的知识和能力,终身学习和发展自我等综合能力。

  二、学前教育人才职业能力欠缺的表现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职业能力欠缺主要表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职业精神和职业认同感

  学前教育事业需要在职业精神和职业认同感的驱动下进行高质量的情感投入和实际行动。职业认同感的建立直接影响学前教育的质量。超过30%的单位反映学前教育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眼高手低的心理倾向,缺乏将学前教育作为公益事业的服务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导致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执行力不足。

  2.专业教育教学应用实践能力不足

  用人单位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学前教育单位的基本工作流程,有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人单位反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存在实践应用能力不足的占40%。

  3.实际工作中教育创新能力不足

  学前教育工作人员需要在理解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基础上,不断尝试和探索有效的幼教课程、教材、教学环境,丰富和拓展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实际工作中,许多学前教育教师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使学前儿童的课程和活动设计缺乏新颖性,不能很好地启发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4.缺乏终身学习和专业成长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学前教师要运用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反思,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探索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途径等,与相关教育理论进行建构,整合教育理念,培养教育能力。调查发现,部分幼儿教师缺乏专业成长的意识和能力,并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反思和研究能力较差。

  三、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实践

  1.努力推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1)优化课程结构设置。在课程结构设置中加强思想政治课和道德修养课程的内容设置,培养学生高尚的师德和师风,培养学生对学前教育事业的职业情感。注重理论课的设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和教育观。同时,适当增加专业课和面向岗位就业能力的课程,做到“宽基础、重专业、抓技能”三个方面。

  (2)专业课注重职业能力提升。课程设置要以学生为中心,在兼顾学生人文和科技素养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综合职业能力。专业课涵盖学前教育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课程,在此基础上重视培养职业技能课程,包括 “唱、说、画、跳、弹”等基本职业技能课程,学科教学和活动设计等专业职业技能课程,以及保教结合、教学管理等综合职业技能课程。

  (3)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

  ①建立实训教室,完善配套设施。建立相关实训教室,并完善软件和硬件配套设施,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适宜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提高进行环境创设的教育教学能力。

  ②注重学生实践教学的能力培养。采用分组教学形式,模拟真实教学情景,教师指导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现场点评,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教育规律。

  2.教学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及学习形式,引导学生有效地整合教育资源,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和兴趣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3.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建设

  (1)完善不同阶段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培养师资是学前教育发展与提高的重要方面,完善的师资培训包括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三个阶段。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和培训机制,并完善学前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2)开展提升职业能力的多元化培训。针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开展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培训计划,具体包括礼仪素养、艺术素养、公民素养等模块。只有综合素养得到提升,进行学前教育教学的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才具有肥沃的土壤。

  (3)完善学前教师资格认证与培训。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有保育员证书和幼儿教师资格证书两种,前者可以在幼儿教育机构从事保育工作,后者是幼儿园教师的资格证书,有些幼儿园要求两个证书都具备。证书考核涵盖内容广泛,既有理论知识、素质提升知识,也有实操技能。学生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才能顺利地通过资格认证。教学实践中将资格认证培训和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是一种探索,有利于帮助学生顺利取得资格证书,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对资格认证要求的能力进行有效提升。

  4.健全顶岗实习专业实训体系

  (1)构建完善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建设示范幼儿园或者与幼儿教育机构建立长效合作关系,构建校外专业实训体系。加强校园深度融合,完善制度建设,建成具有学前教育领域新思想和新方法,能够进行专业顶岗实习、教学观摩、技能考核等工作,具有引领作用的实训基地。

  (2)加强顶岗实习的质量管理。顶岗实习是学前教育实际工作的尝试,有助于学生熟悉学前教育活动,提高观察、评价、反思的教育技能,积累教育经验。学生的顶岗实习需要学校专业教师和幼儿园工作人员共同指导,包括教师教育教学、学前儿童行为、幼儿园保教活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观察、记录与评价等。学生还应以教育现场观察与研讨、案例讨论、调查报告、教育笔记等形式提供反馈,教师及时指导,顶岗实习的成绩可以作为毕业成绩总评的组成部分,提高学生实习的获得感。

  5.完善学前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包括学前教育工作评价和幼儿发展评估两个方面。实践能力也是评价的重要标准,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完整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应该包括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并且有完备的评价标准体系和评价方法体系。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作为我国终身学习的开端,对我国人力资源质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探索和实践,努力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符合新时代学前教育发展需求的人才。

  谷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