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缘

  • 来源:安邸AD
  • 关键字:艺术,宁静,元素
  • 发布时间:2022-09-26 09:43

  程翠瑜(Eva Ching)自小便浸染在美的世界中,遗传了建筑师母亲基因的她对美拥有强烈的直觉感悟力。她于纽约普瑞特艺术学院(PrattInstitute)室内设计专业毕业后,21岁即进入总部设在美国旧金山的Gensler & Associates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1979年,公司派她前往纽约组建分公司,并在短时间内升任她为事务所合伙人。纽约的创意能量更是吸引她决定安居于此。对从事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的Eva而言,景色与采光是她选择居住空间的首要元素。于是,这座比邻上东区第五大道、坐拥中央公园风景的住宅成为她与先生Jeffrey Small安居的首选。

  Eva将同层的两套房子打通。在客厅里,她把原本的阳台向外推出,用窗的设计将中央公园的光线与景色引入室内。入门处,可以饱览欧纳西斯蓄水湖景、中央公园林景,远望是公园西侧成列的建筑天际线。她还特别选用了大片落地镜面分割客厅与视听室的空间,玻璃镜面为室内引入了自然采光,随着四季变化,窗前呈现出花开、夏绿、枫红与枯雪,风景时而姹紫嫣红,时而清冷宁静。

  变化丰富的窗外景观给予Eva室内设计的灵感。她以极简风格为主轴,运用简洁的家具线条与比例,辅以淡褐色系墙面,柔化空间中原本的当代极简风格,营造舒适氛围。从1992年安家至此,已近30年的设计风格仍然优雅隽永。Eva将整个空间仅隔成三房三厅,这也令她收藏的艺术品拥有足够的空间。在开阔的客厅右侧是主卧与工作室,左侧是极具隐私感的单间客房。

  年过70的Eva依旧身型优雅、率性且富有活力。她深信,艺术引领着人们对生活的好奇,悠游于艺术之中正是她永葆快乐与年轻的秘诀。在平日的设计工作中,她需要经常为项目寻找一些设计物件。她的住所与美术馆林立的博物馆大道( MuseumMiles)仅一条大路之隔,可以方便抵达大都会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等知名艺术场馆。在博物馆内,有丰富的艺术作品相伴;在博物馆外,有中央公园蓬勃的自然景观。这些都构成了Eva欣赏历史、美学的每日行程。对她而言,小到生活里的餐盘、摄影绘画,大到建筑设计,皆是具有不同功用的艺术。她的艺术收藏之路始于喜好,随后因工作需要而进一步深入,但归根到底,是她对艺术家本身创作方式的倾慕。

  对艺术家创作的深入了解也令她在家中展示艺术作品时别具心思。餐厅墙上悬挂着两幅法国知名摄影师Marc Riboud的作品,她又特地在客厅墙面挂上了中国摄影师吴家林的作品。两位摄影师记录下的有关中国的影像在这个家中遥相呼应,唤起Eva记忆深处对故乡的情感。主卧室的床头挂着六幅雾蒙蒙的摄影作品,它们散发着不同城市的幽静氛围。这是Eva的一位建筑师朋友转做摄影师后创作的作品,捕捉了大城市里少见的梦幻场景,提供了另一种观看城市的角度。“我所欣赏的摄影作品能以不同形态,将瞬间留在图片里。”Eva这么解释她对摄影艺术的喜爱。

  此外,Eva还时常在旅行中发现喜欢的作品。她在比利时特别探访了自己深爱的古董艺术藏家Axel Vervoordt的画廊,小心翼翼地从当地带回一把具有200年历史的木椅,将其安置在自己的客厅里。每次她去意大利旅行,总会带回Fornasetti出品的、极具当代美感的餐具。在英国,她常常流连于自然与园艺的鬼斧神工,这也启发她在自己位于康涅狄格州的另一个家中,将后院打造为青苔满布岩石、流水潺潺的山居庭院。“让双眼尽情饱览生活的细节,它会让我们保持对生活永远的好奇与学习。”她说道。

  艺术收藏随着她踏足世界后眼界的开阔而不断丰富,它是Eva热爱设计与生活自然而然发生的行为。对她而言,收藏不需要追求艺术家的名声、作品的价格。她愿意感知自己内心真正喜爱的作品,认为收藏源于艺术让人在瞬间产生的触动。在那瞬间,自己与艺术作品之间发生了独有的故事。收藏最大的意义便在于这个故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