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嘉”真好

  • 来源:安邸AD
  • 关键字:乡建,纯粹,环境
  • 发布时间:2024-06-15 20:06

  从首都机场出发飞行两小时,紧接着驱车40分钟,便可抵达永嘉乡下。导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用160分钟讲述了纳美族人在潘多拉星球维护家园的《阿凡达》故事,而160分钟对于龚祖勉和娟娟来说,是回家的距离。

  从温州龙湾机场一出来,江南的娴静便切换至眼前。前一刻还在北京城的闹市,此刻已然晃晃悠悠坠入了江南山水之间。在环山公路上驱车,永嘉的风景有点儿像桂林喀斯特地貌的简化版,峰林俊美,让你不自觉地出神放空。由山腰下坡转弯,龚宅就在眼前。

  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建筑师杨东子和林倩怡。先锋、前沿、好奇心和探索力,设计内驱力让他们在青年建筑师中脱颖而出。他们创办的万社设计生发于伦敦,立足在深圳,并与这座中国最具国际规划格局的城市一同成长,出品了太多夹带着新生代生机的项目。看起来,他们项目中所蕴含的国际视野与都市感和古村落很难关联。不过,龚家的需求让杨东子和林倩怡雀跃而兴奋:“乡建对我们来讲太新奇!总算可以在一个纯粹的环境中去建造一座完整的房子,这是我们一直在等的机会”。

  龚宅面前三面环峰,中间的田垄层叠展开,遇上江南阴雨连绵,远处的草甸汇集成湖,围合出一片只属于永嘉的秘境。龚祖勉提起半个世纪前他父亲的一段往事。

  年轻时的龚伯一心让家里的全部孩子通过读书走出乡村。在那时更需要男性劳动力为家庭糊口的永嘉乡下,龚伯一个人承担下家庭所有的生计。他为村里人教书,用读书和奋斗让孩子们走出乡村,改变家庭命运。在龚祖勉的心里,这些少年时的艰辛更像是家庭凝聚力的一次又一次成功的“团建”,是日后他奋力拼搏的驱动力。事业有成的龚祖勉甚至投资教育,在温州扶植13所学校,希望通过一己之力让读书改变更多人。

  家是龚祖勉的信仰。然而,如今的永嘉乡下已然物是人非,与早已适应城市化生活的他不再适应。“生活方式的差异让我们回去的次数少而时间短暂,我们并不是不想回去,而是乡村的生活设施不尽如人意。我想用一座漂亮的房子让家里人彼此惦念并在此重逢。”龚祖勉就此发心。

  为了帮助龚家完成“团建目的地”,杨东子和林倩怡决定用建筑学之中的逻辑去推演家庭居住的哲学。“自然光和流动的风,这些我们在城里穷尽各种技术去还原的自然,在永嘉唾手可得。我们希望,让城里的生活方式与乡村的建筑自然咬合。”杨东子和林倩怡反复推敲门与窗的组合方式,让自然风流入而贯穿,从而取代新风系统;实验自然光在不同时间段照射进来的范围、照度和体感,用光来引导家庭活动之中行为的发生。草本砖的运用研发极大地保证了室内温度的稳定性,将冷热能流失的消耗降到最低,甚至可以在温州最难熬的黄梅天为房子“止汗”。他们还关注到家里的用水,山泉水24小时供给。杨东子和林倩怡所理解的乡村生活并非只停留看与被看,而是让自然资源真正为乡村住宅赋能。

  在三年的推演过程之中,杨东子竟然意外发现了造成如今乡村肌理错综复杂的底层原因“。起初我们也深入地了解了很多传统民居的建造方式。我们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发现。比如夯土墙,这种原本兴起且广泛被应用的乡村营造方式,由于当下农村劳动力或者技艺的流失,需要付出高额代价才能实现。反倒是城市化的搭建语言在新农村之中更容易被运用和推广,因为其简单、易行和高效。然而,这种城市语言与周遭的自然很难产生对话。”杨东子以辩证的方式展开思考。

  底层逻辑解决不好,最终结果必然扭捏。于是杨东子和林倩怡决定从研发一种顺应如今乡村建房子的单位模块材料开始。这是一种在作为药用的草本植物秸秆等植物纤维中添加石灰等粘合物糅合而成的草本砖。可批量化制作,同时“配方”基底也很容易本地化,但它的堆砌方式又是当代的。

  杨东子和林倩怡用都市的精致感来框景永嘉,绿油油、青葱葱,摇摇摆摆,肆意又散漫。看似随意散漫的开窗,实则暗含逻辑。这是可以“变焦”的窗景。他们除讨论每一扇开窗的长宽比例之外,也反复推敲窗户嵌入墙面的深浅,这关乎不同时间段阳光的反射,也关乎邻里关系。窗对于周遭的意义,除了向外舒展,还有向内滋养。杨东子得意地说:“从外往里看,你完全看不出这栋房子有几层,它具有迷惑性的关系逻辑,实则是严谨的工程制图,而非随机创作。”咬合、对话、关联、相互成就,这不仅对房子本身来说,也是与周遭的环境来说。

  龚祖勉谦逊地提到,杨东子和林倩怡对于建造的理解和深入,对他来讲,是一个“被教育”的过程,因此他必须支持他们的方案,并使之一比一还原。

  不陷入浮表,寻一条自己的逻辑路径,深入并延展,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出生的建筑师与世界对话的方式。随着基础建筑模块的研发成型,以及对龚宅内部结构、空间、外墙内里关系逻辑的反复印证,一切都变得水到渠成。

  紧接着,全家人争先恐后地做起了施工监理。无论是跨省还是从温州市区过来,每一次看现场都成为全家人的郊游踏青。在众目睽睽之下,一砖一瓦都不敢轻率疏忽。

  话到此时,晌午过半,龚母将一碗热气腾腾的素面端上桌,体恤远道而来的我们。龚伯和龚母两位老人已经十分习惯家里的迎来送往。偌大的客厅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团组,在左边和右边的临窗,各置一张长桌,正对门的玄关桌撤掉花艺,竟也是一张大圆餐桌。“今年的农历新年,我们在这里团年。家里的来客一直持续到正月初十,村里的街坊邻里、城里的亲朋好友,一波接着一波。不过我们家的接待能力十分了得,三四十人一起跨年,顺滑得很。”这时龚伯拿着他的笔记本从旁厅走过,若有所思地想要写点儿什么,向我们洋溢着骄傲地会心一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