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香苑:以味蕾领略中原饮食文化
- 来源:餐饮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味蕾,饮食,文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0-19 21:34
文/李铭 图片来源/豫香苑餐厅
河南之味,即豫菜之韵,深植中原大地的广博与深厚,历经千载岁月悠悠,凝练成一股平和中正、温润如玉的饮食理念,俘获了无数吃货们的芳心。秋高气爽的九月,我们走进河南省驻京办餐厅——豫香苑,来一场豫菜品味之旅。
豫香苑,坐落在北京河南大厦主楼的二楼,自1956 年开业以来,一直专注于提供正宗的河南地方特色菜肴,汇聚了上百道极具代表性的经典菜品和小吃,制作工艺既遵循传统,又不断融入创新元素,历经岁月沉淀的珍贵滋味,赢得“京城豫菜第一家”的美誉。
豫菜,亦称御菜,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远古时期。在大禹治水的时代,天下划分为九州,而当时的首都阳城所在的州被称为豫州,即现今的河南地区,因此河南亦被简称为“豫”。自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隋朝、唐朝、辽朝、北宋、南宋、金朝等历史时期起,先后有二十多个朝代,超过三百位帝王在河南建都或迁都,使得河南的建都历史长达三千六百余年,孕育出了国家历史名城郑州、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等举世闻名的中华古都。
豫菜坚持五味调和、质味适中的传统,追求各种口味之间的和谐统一,不偏不倚是其基本原则。它注重原料的本味,讲究火候和刀工,擅长炖、烧、烩、蒸等烹饪方法,形成了以鲜、香、浓、醇为特点的风味。
自夏代起,豫菜的发展逐渐达到顶峰,有“烹饪鼻祖”和“中华厨祖”之称的伊尹便出生于河南开封。从商周时期的宴乐之三羹、五齑,到唐宋时期的宫廷市肆之大宴、素席、小吃;从明清时期的“古汴珍馐”之鲤鱼焙面令慈禧太后“膳后忘返”,到开国大典时周恩来总理将豫菜引入国宴,豫菜作为中国烹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中原烹饪文明的辉煌发展史。
豫香苑餐厅汇集了河南各地的美食佳肴,无论是中部的扒菜、西部的水席、南部的锅菜,还是北部的面食,都能让远离家乡的游子重温故土的美食风味。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豫菜那些令人津津乐道的菜品文化以及趣味横生的历史故事,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开封糖醋软熘黄河鲤鱼焙面
作为河南传统名菜,深受食客们的青睐。鲤鱼在中国文化中承载着诸多美好的愿望与象征意义,如“鱼跃龙门”代表着事业的飞黄腾达与成就,“金玉(金鱼)满堂”则预示着家庭的富足与昌盛。鲤鱼肉质细嫩,口感鲜美,甜酸咸三味交织,令人回味无穷。
手工焙面是其精髓所在,面条细如发丝,能轻易穿过针眼,炸至酥脆,吸汁能力极佳,为整道菜带来了双重风味的独特享受。焙面的酥脆与鲤鱼的滑嫩相辅相成,使得品尝者在享受鲤鱼鲜美之余,也能品味焙面的香脆。
据悉,黄河鲤鱼焙面已有千年历史。在陈桥兵变前夕,厨师察觉到赵匡胤心事重重,遂精心烹制了这道黄河鲤鱼焙面。黄河鲤鱼象征着神龙,而炸至金黄的细面条则象征着黄袍,寓意着赵匡胤将黄袍加身,成就一番伟业。赵匡胤见到这道菜后,立刻领悟了其中的深意,决定起兵发动兵变,最终兵变成功。在登基大典上,厨师再次献上这道菜,赵匡胤龙颜大悦,用它宴请群臣,以示庆祝。后来,这道菜从皇宫来到民间,并经过历代厨师的不断改良与创新,流传至今。
洛阳牡丹燕菜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菜以酸辣鲜香、汤清口爽的风味而闻名。据传,在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一位农夫在自家菜园中意外挖掘出一个硕大的萝卜,重量达到惊人的36.8 斤。这一奇观吸引了当地官员的注意,他们决定将这颗萝卜进献给女皇。武则天见到后,心情愉悦,认为这预示着国家的繁荣与人民的安康,风调雨顺,随即下令御厨以这颗萝卜为原料,制作一道佳肴。经过反复的蒸晒处理,御厨巧妙地将其制成了具有酸辣口感的汤羹。武则天品尝后,赞不绝口,认为其味道堪比燕窝,因此赐名“素燕菜”。
1973 年,周恩来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访问洛阳时,为了表达对贵宾的敬意,厨师在原有的“素燕菜”基础上,精心添加了以鸡蛋雕刻而成的牡丹花装饰。周总理品尝后说:“洛阳牡丹甲天下,菜中也能生出牡丹花。”从此,这道菜便更名为“牡丹燕菜”。
安阳道口烧鸡
这道菜是河南省安阳市滑县道口镇的传统美食,已被列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道口烧鸡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其起源可追溯至清顺治十八年,由“义兴张”品牌的创始人张炳,向清宫御膳房的御厨学习,获得了一道秘方:“要想烧鸡香,八料加老汤”。张炳经过潜心研究,成功制作出了色、香、味三绝的道口烧鸡。嘉庆年间,皇帝在巡查途中经过道口,品尝后赞不绝口,遂将其定为贡品,引入宫中,从此道口烧鸡名扬四海。
时至今日,道口烧鸡不仅在河南家喻户晓,还远销全国各地,以精选原料、精细制作、金黄色泽、浓郁香气、酥软口感和不腻肥美而闻名遐迩。
周口胡辣汤
胡辣汤起源于北宋末年,是河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尤以周口逍遥镇的胡辣汤最为闻名。据传,在明嘉靖年间,一位道士向朝廷献上了一张独特的汤药秘方,这道汤由二十多种中药材精心调制而成。皇帝饮用后,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因此赐名为“御汤”。随着清朝的兴起和明朝的衰落,御厨带着这道秘方逃至中原的逍遥镇,并将秘方传给当地居民,食用胡辣汤后,能开胃行气、除湿温中、散寒,从此胡辣汤在民间广为流传。
经过岁月的洗礼,胡辣汤逐渐演变成周口乃至整个河南省的标志性小吃。每个清晨,众多的人从一碗热腾腾的胡辣汤开始全新的一天,让味蕾体会那份独属于河南的风情与温度。
河南羊肉烩面
只要说到河南美食,羊肉烩面必定是众口一词。在“中国十大名面”榜单中,羊肉烩面以其独有的特色稳列其中。羊肉烩面的历史可追溯至北宋时期。相传,民族英雄岳飞在率军抵御金军时,为了节省用餐时间,创造性地将羊肉炖煮于锅中,并用冷水和面,拉成扁平的宽面条,直接投入沸腾的羊汤中烹煮。这一做法意外地创造了独特的美味,经过历代的不断改良,现已成为河南的一张标志性名片。
羊肉烩面在河南人心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用羊骨和多种中草药为基底,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文火慢炖,成就了汤汁的鲜美。面条本身则融合了爽滑与弹牙的双重口感。如今,无论是在城市的繁华街道,还是乡村的市集小摊,烩面的身影无处不在。而对于离乡背井的游子来说,回到家乡吃一碗烩面,足以抚慰那难以言表的乡愁之情。
开封灌汤包
作为河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可追溯至北宋时期。据《东京梦华录》所载,灌汤包最初由东京汴梁的“王楼”所制售,被称作“山洞梅花包子”。起初,仅限于皇家专享,后流传至民间,经过开封第一楼饭店的创新与推广,最终成为百姓餐桌上的一道中华名小吃。
开封灌汤包以薄皮大馅、汁液充沛、风味独特而著称。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其作为北方汤包的典范进行了详细介绍。其独特之处在于:“提起时似灯笼,放下时如菊花”,吃的时候也有小诀窍,要“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一口吞、满口香”。
每道菜都有独特的风味,每一口都承载着深深的情感。“中!”是无数美食爱好者对豫菜的由衷赞叹,那些与食物相伴的记忆,构成了人们生命中珍贵的往昔时光。
小福利:2024 年11 月30 日前,凭此文章的兑换券到店用餐,即可免费获赠一份“济源碾转炒笨鸡蛋”。品豫菜美味,感受河南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