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刚——男性素质的代名词
- 来源:人力资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阳刚,男性,素质,代名词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4-20 16:16
这几年,关于中国男人女性化的文章很多。如果上网搜索“中国男人女性化”,你可看到29万多条网贴。所谓男人女性化,不仅是说中国男人普遍在形体上缺乏健壮的形象,最主要的是缺乏阳刚的气质个性,诸如强悍、勇猛、侠义、敢担当、敢于冒险、不怕失败、刚正、磊落、豪迈、无畏、大度,等等。自古以来男性所特有的这些特性和优点,如今在中国男人身上表现有所不足。然而,很多年轻人自己却没意识到这一点:这是他们自身缺乏气质魅力,导致在职场上不能被重用和提升的原因之一。
中国男人越来越妹。最典型的例子是2007年的电视选秀节目“快乐男声”。选手大多打扮得花里胡哨,表情动作无一不和那些深闺中的女孩惟妙惟肖,甚至羞羞答答。很多选手在唱歌时手和脸部表情动作,和女孩子几乎一模一样。评委们反复纠正让选手不要有太多妖艳的动作,但一些选手还是改不了那些女性化的小动作。
男人女性化,会使男人的性角色弱势化。从美国海归的陆晓(化名)在北京就职,30多岁的她在北京一家专为海归背景的高级企管服务的婚介所报了名。一个和她见面的银行高管说:“我就不理解美国人为什么喜欢在跑步机上跑得一身臭汗?。”如同这位高管,中国人大多没意识到健身不仅为了强壮,更重要是一种优良品质,它培养人坚强勇敢、冒险竞争、不怕吃苦等很多软能力。在见了一连串的高级白领后,陆晓很失望。
有些男人,由于阴柔的身心特质,使他们在竞争时感到精力上和心理上不适应,无法发挥自己的潜力。内在特质与外在规则之间的矛盾造成了他们的心理阴影,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擅长、不愿意去做有进取性、具有一定风险的事,他们也很难接受对手以这样的方式战胜他们。也就是说,他们在骨子里不适应阳刚的做事方式,于是比女同胞更感到压抑。即使身在美国的中国男人也比他们同在异国的妻子,更会感到文化差异让他们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心中常有一种剪不断理不清的忧郁。
在美国一家机构担任主任的杨(化名)女士听了我的演讲后,专门和我聊起了她丈夫:“不知怎么搞的,我发现很多中国男人没有一种豁出去的精神,总是说得多做得少。像个女人似的,整天唠唠叨叨,埋怨发牢骚。有本事你就去干啊!失败了也没关系。你不去试,怎么知道会不会成功?!不愿承担后果,老是在心里翻捣:回国吧,觉得自己没法创业,最好让美国公司派回去做首席代表,或在国内企业当个首席执行官、高级主管什么的,真是异想天开!”
杨女士的丈夫在美国读了两个学位——电脑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目前在美国政府机构做财务工作。因为不是名校毕业,又没有企业管理经验,担心回国没人要,但学过金融,拥有工商管理硕士的学位,只做财务,又觉得在美国屈才。他在这种矛盾心
态中度日如年,常常早上一起来就感叹:“这日子就这么过下去?”杨女士说,这样的华人男子在美国太多了。她的结论是,在美国的一些华人男子不如女士更有平常心,但又死要面子,做事不大胆,缺乏大丈夫气概。
中国需要硬汉!需要既富有智慧、又无畏勇敢、精神不阳痿的男子汉!如果身为男孩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从现在起培养男子汉气魄,即使有名牌大学的学历和很高的智商也没有用,因为我们所面临的全球化不欣赏贾宝玉似的男人。男子大丈夫,不是大男子主义。做一个平凡的老百姓,也可以是一个有骨气、敢于挑战吃苦、勇于承担失败、爱家、有社会责任感的男子汉!
不少人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幼儿园中小学的老师70%-80%都是女性,男学生没有模仿对象。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因为美国幼儿园、中小学同样也是女老师为多,为什么美国男孩长大后普遍比较阳刚,没有中国男孩这种问题。无意的模仿里,最重要还是文化和父亲的影响。美国阳刚文化,不但体现在电影、艺术、广告时尚媒体上,还体现在父辈的言行和为人上。儿童期,父亲是否阳刚对孩子影响很大。一旦孩子到了自我意识很强的时候和青少年性发育期间,他们模仿的对象很可能不是老师,而是他们所崇拜的同性偶像,如伟人和各种明星。
性别角色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地将男性定位成阳刚,女性定位成温柔。不是说男孩子拥有细心、文静温柔、忍让的性格不好,或女孩子不能刚毅泼辣。然而,在职场和家庭里,男女确实扮演着不同的性角色,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妻子,等等。由于性别而具备和产生不同的身心体力特征,是需要我们从小加以区别对待和培养的。花木兰也可从军保家卫国,但是一个国家的士兵99%还是要靠男子来担当。这是上帝造人时就造好的,不是人类自己决定的。培养阳刚男孩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我们应该把中国武术和足球作为男孩的必修课。如果学校不开设这些课,家长则应设法请私人老师或把孩子送体校和校外武术班。这是培养男孩阳刚个性最好的两项体育运动。高中和大学应对所有学生开设性角色课和家政课,让他(她)们知道性别角色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而不是仅仅开设性教育课。后者只传授性知识,却没有传授男女在家庭和社会的性角色,以及承担性角色的技能。孩子们的人文读本和影视节目,应该增加培养阳刚男子汉的内容。只有从小重视,从文化做起,阳刚作为男士的成功要素才会在职场上光芒四射。
作为个人,不要过多地埋怨社会和文化教育。与其坐等制度改变,不如努力提升自己。如果你是“90后”男孩或有儿子的年轻家长,记住: 中国男孩现在比女孩多出3200万。阳刚气质教育实在意义重大。从人力资源素质提升来看,这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