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迟钝”?

  • 来源:杂文选刊
  • 关键字:警察,歹徒,命案
  • 发布时间:2013-11-26 13:11

  8月18日,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马城镇发生一起命案,十七岁的超市女收银员胡某被连捅十多刀后身亡。此事引发关注,是因为一个案发时的监控视频显示:胡某被歹徒勒住脖子、遭刀捅时,两名民警就在面前,但他们并没有挺身而出,直到歹徒自残倒地后,才上前将其控制。8月21日,禹会区公安分局负责人回应,两位民警在处置此事时,反应有些迟钝,但不存在胆小怕死。媒体8月24日的报道显示,蚌埠警方表示,对存在争议的民警处警行为,警方不护短、不遮掩,主动提请检察机关介入,调查结果将向社会公布。

  根据视频的内容,若说在场的两名警察完全没有作为,并不公道,因为他们一直在试图阻止歹徒行凶,除了语言上的呵斥,还包括向歹徒扔纸箱子、购物篮等。只不过,在公众看来,这些作为有点“小儿科”--身为警察,本该更英勇、机智,怎么能跟普通人一样束手无策或者办法不多呢?“反应有些迟钝”的解释或许点燃了一些人心中的怒火--迟钝怎么能当警察呢!

  如果他们因为根本不具备搏斗的技能而“反应迟钝”似乎也可以理解。但从相关报道中可知,案发前,店里工作人员觉得一男子买菜刀和水果刀可疑,以为其要在店里实施抢劫而报警,换句话说,对店里的情况,警察来之前应该是有大致了解的。尽管杀人事发突然、歹徒穷凶极恶,但按照常理,即便是按照处理抢劫案件准备,警方似乎也不太可能派两个连花拳绣腿都不会的警察。据报道,他们携带了警棍。当然,具体情况还要等待当地的调查。

  一些人之所以对涉事警察有质疑,一方面,是感觉他们此番处警显得不够英勇,在公众心里,警察是百姓生命财产的守护者,危急关头,警察至少应该比一般人更懂得应变。另一方面,公众的不满或许与长期以来个别警察在公众中的负面形象有关。比如,就在上述案件发生的同一天,一辆大货车车主在途经宁夏101省道一高速出口附近时,被海原县交警拦车罚款,车主因质疑乱罚款惹怒交警遭殴打。事情被曝光后,有关方面还予以否认,直到现场视频被公布出来才“认错”--现实中,警察在执法时实施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事情和不作为或者乱作为的事情或许并不鲜见。于是,在出现上述新闻时,人们很容易联想:为什么救人的时候并不给力,执法的时候却往往“有勇有谋”?

  人们当然清楚,这些都是个案,不能代表整个警察队伍的形象和素质,跟歹徒英勇搏斗甚至牺牲的警察同样不在少数。但就像河南林州民警郭增喜摔伤女婴一事被曝光后,当地有民警表示“现在整个林州的警察都抬不起头”一样,类似的极端事件发生后,公众可能不会记得或者早晚会忘记那些具体涉事警察的名字,但却不会轻易改变对这个群体的整体认知和态度。

  进而言之,一些个案反映出的或许恰恰是警民关系的某种缩影。昨天,你在执法时吆五喝六甚至野蛮粗暴,今天,怎么好意思要求公众包容你救人时的“不擅长”和“不敏捷”?“反应迟钝”激起的不满应该引起所有警察的反思:怎么做才能维护好警察这个职业和群体的声誉?警民关系怎样才能变得更融洽和谐?这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靠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

  【原载2013年8月27日《工人日报·社评》】

  ○林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