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万次喇叭声

  • 来源:杂文选刊
  • 关键字:喇叭,汽车
  • 发布时间:2014-04-02 16:37

  中国人开车时使用喇叭的频率特别高,法国汽车品牌标致、雪铁龙为适应中国用户的需要,特地对销往中国的两款汽车的喇叭进行了改造。该集团中国技术中心负责人介绍:“在欧洲,每辆汽车的喇叭平均被使用约一万次,而在中国内地则达到四十万次。”

  看到这一信息,最初的反应是吃惊,继而是怀疑,再后来则是脸红。中国内地的交通和路况不佳,这是公认的事实,使用喇叭频率高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相差四十倍就让人瞠目了。

  喇叭使用频率反映出的是人的文明程度。欧洲人使用频率低,体现出的是他们的环保意识、礼让意识、敬畏意识和对行人的尊重意识,在不得不使用喇叭的情况下才会谨慎地使用。而我们一些人则无所顾忌,体现出的是粗鲁、生硬、冲动和霸气,不懂得节制和自控,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

  由汽车喇叭推及其他,大概也是如此。比如在公共场合摆放物品重手重脚,一开口就高声喧哗等等。这类不拘小节之事在国人眼里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而走出国门后仍一如既往,令人侧目,甚至难以忍受。

  一位体育界人士赴法国学习考察,回来后感触最深的不是人家球员的球技、训练设施、管理方式等,而是球员的文明素养。他举例说,曾目睹球员开着私家车进俱乐部,到大门口时,一个个球员自觉地将车停下来,摇下车窗,与门卫握手问候,再大牌的球星也无一例外。

  一个多年在新西兰工作的朋友感慨,他从新西兰一到上海机场就感受到两种氛围,那边安谧有序、彬彬有礼,这边则嘈杂散漫、粗陋生硬。他说好多年没回国了,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建设,让他始料未及,但国人的素质不仅没有相应提高,某些方面还在下降。

  近二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百姓的物质生活有了长足进步,只是精神文明未能同步跟上。这从诸多走出国门的旅行者的表现中可见一斑,让当地人瞠目的同时也从内心里抗拒和鄙视。喇叭少按一些、关门轻一些、公共场合有所顾忌、对人敬重有礼、旅游购物时有所节制等,其实都是很小的事情,但很小的事情可以体现出文化涵养、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差别,这也是一国“软实力”的体现。我们在沾沾自喜于国力和物质财富时,却将文明礼仪传统丢失了。

  【原载2014年第3期《特别关注》】

  吴锦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