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老校长的一番话

  • 来源:杂文选刊
  • 关键字:竺可桢,浙大校长
  • 发布时间:2014-04-02 16:45

  年前,友人“老章书签”网购了一套《竺可桢全集》相送,长假里躲进书房一睹为快,打开第二卷随手一翻,却读到了竺可桢担任浙大校长时的一篇谈话。时为1936年9月18日,开学一周后,校方组织了一次新生谈话会,竺校长欣然前往,发表了热情的讲话。令我叹服的是,这一番话今日听来,仍有针对现实的力量,而令我遗憾的是,将近八十年过去了,竺可桢指出的中国社会、国人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仍然顽固地存在。

  竺可桢指出有人将上大学当成谋生之道的错误,因为谋生不一定非要来上大学,大学的训练是要让学生们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为今后成就一番事业打下基础。他还强调了三点,认为要办成一桩事,研究一个问题,离此不行,那就是“科学的方法,公正的态度,果断的决心”。竺可桢有这样一段堪称经典,且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仍然是击中要害的谈话,他说:“现在中国一般人的最后目的还是享福。我们羡慕人家说某人福气好。娶媳妇进门,即祝之曰‘多福多寿多男子’。生子的最大目的,也就是想年老的时候可以享福。中国普通人意想中的天堂,是可以不劳而获的一个世界,茶来开口,饭来伸手,这样的享福哲学于民生问题影响很大。一般人以享福为人生的最大目的,中国民族必遭灭亡,历史上罗马之亡可为殷鉴。现在的世界是竞争的世界,如果一个民族还是一味以享受为目的,不肯以服务为目的,必归失败。”“英国国王在幼年时,必在军舰充当小兵,惟其如此方能知兵士的疾苦。全世界最富的人是煤油大王Rockefeller,他的儿子,做事从小伙计做起,所以他们的事业能子孙相传不替。”竺可桢还举了二十世纪初中日留学欧美的学生例子,他指出中国的学生到欧美一看见各类机械,问的是从何处购买,何处最便宜,而日本的学生则问如何制造。这就是以享受为目的人与服务为目的人之间的差别。

  以享福为最终目的的人生观今天是否依然盛行呢?我想,这是大家都很容易感受到的,除了自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开始反对的贪污和浪费,现今民间种种炫富和攀比,都反映着以享福为目的的价值取向。中国的公共交通设施不发达,而私家车迅猛膨胀,也很说明问题。竺可桢把价值观问题看得极为严重,他认为这一问题关乎民族的兴衰。

  春节期间央视有关“家风”的访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一位老同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时下的电视剧多拍生活琐事感到忧虑,她认为电视剧应反映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激励年轻人奋发向上,文艺界的价值观导向还需重视。

  竺可桢的谈话最后是这样说的:“我们人生的目的是在能服务,而不在享受。”我想,这应该使当今中国每位感觉还良好的人警醒了,每位希望中华民族受到世界尊重的人,实应好好重温一下老校长竺可桢当年说过的这样一番话。

  【原载2014年3月11日《富阳日报·书边杂识》】

  陈大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