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5年大片前瞻”又在微信上疯转。2015年被影迷们称为“史上最强超级大片年”,浏览一下菜单,不难看出,影片几乎都是好莱坞制造,且以科幻题材为主,续集居多,包括大家熟悉的《阿凡达》、《加勒比海盗》、《星球大战》、《神奇四侠》等等。
实际上早在去年初,2015年大片菜单就已出炉,其后又有网友不断更新上传。一个巧合是,每次这份清单被集中频繁转发之时,往往是自我标榜大片却又让观众大失所望的国产电影上映之时。似乎也可以这样推断,2015年“大片”菜单被疯转是网民对所谓国产“烂片”的一种抗议,尽管2015年的确是好莱坞电影密集推出的一年。
我并不是为美国电影叫好,好莱坞也生产了不少质量有失水准的影片。但是,不得不承认,好莱坞大片洋溢着较为浓厚的创新意识,至少被引进到中国的美国影片如此。一方面,这些电影以关注现实和未来居多,有着人文关怀和对人类生存的深层次思考。另一方面,美国电影产业本身就注重对技术的研发,这些技术极有可能推动其他领域的创新。比如,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2013年25项最佳发明”,其中排名第二的是电影《地心引力》中的光盒,这个盒子由6米×3米的构架和196块面板组成,面板上安装了4096个LED灯,以此模拟太空中的光线,同时它能投射影像,让演员表演时有个视觉参照。至于美国电影技术对三维数字化浪潮的推动更是人人皆知。
还有人对美国科幻电影发表评论说,美国没有悠久历史,所以只能着眼于未来,于是美国开创了美好的未来。这个观点到底是否准确,我并不想加以评论,不过它的确给我带来了一种启发,美国科幻电影的进步是美国科技创新的缩影之一,其创新精神、创新思路值得借鉴与研究。从美国科幻电影里面,我们甚至可以看到美国的科技战略路径。
再回到票房大战,优秀的好莱坞大片给观众带来了愉悦的体验,那么收获高额票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我陪着老婆孩子看了不少国外的科幻片、动画片,艺术水准总体上都较高,后来听说这些电影的票房都不错。当然,部分优秀的国产电影也有较好的业绩。
说到这儿,有人会说,有的国产电影质量低下,票房不也很高吗,有的电影拍得很好,可票房惨淡。这种现象涉及到电影产品的营销了,在大众消费时代,电影票房高低不仅仅取决于作品本身,还与档期、促销等等大有关系。
去年有几部国产电影被骂得一塌糊涂,但越骂票房越高。据说有部电影的营销团队干脆把自己做成了“烂片营销”,让小伙伴们也去看看这部电影到底有多烂,骂声一片的评论构成了一场全民欢乐吐槽盛宴。不得不说,这是另类的用户体验了。显然,这种方式不可持续。随着电影产品尤其是进口大片的数量日益增加,观众面临更多的选择,“烂片”又怎会获得高票房?
所以,国产电影行业还是要脚踏实地,从题材、剧本、演员到拍摄艺术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下功夫,而创新理应成为关键词。拿题材来说,能不能不要一窝蜂地拍某段历史或某位人物,能否关照一下未来生存?倘若非要拍“史诗大片”,请从新的视角、新的手法出发,而不是胡编乱造。
这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也是一个消费者至上的时代。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挑战,通过简单炒作就能大赚一笔的好运只会愈发稀少。若想获得成功,请先问问自己,你有没有新板眼,这种新板眼又能给用户带来什么。
彭明(学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