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葵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 来源:卫生部公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龙葵,化学成分,质量控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3-12 15:11
摘要:龙葵作为临床常用的中药材,为了保证其质量稳定可控,可以更科学合理的使用,本文检索了大量相关文献,对龙葵的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标准进行了总结与归纳,为龙葵的进一步有效开发利用及质量标准完善提供依据。
关键词:龙葵;化学成分;质量控制;质量标准
龙葵(SolanumnigrumLinn.)是一年生茄科属草本植物龙葵的全草。最早始载于《药性论》,在我国分布较广,多见于田边、林缘等处。龙葵微甘、味苦、性寒。有止咳祛痰、清热解毒等功效[1]。龙葵中的主药化学成分为生物碱,主药包括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等,其热点的抗肿瘤作用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2]。由于龙葵药材的产地、采摘方法、含量测定方法不同,导致龙葵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有必要对龙葵中药材质量标准予以完善。
1.化学成分
龙葵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主要为生物碱类、皂苷类、多糖类和其他成分。
1.1 生物碱类
生物碱作为龙葵中抗肿瘤的主要成分,以甾体生物碱结构形式存在,从目前的文献分析龙葵中包含生物碱的种类,暂时未有明确的统一定论。刘立国等[3]认为龙葵全草主要含龙葵碱(Solanigrine)、龙葵定碱(Solanigridine),另含澳洲茄碱(Solasonine)等。李念红等[4]认为除澳洲茄碱(solasonine)、澳洲茄边碱(solamargine)外,其主要的生物碱类还有茄碱(Solanine)、生物碱苷等。龙葵药材中不同部位的生物碱含量存在大量差异,未成熟的青果中含量最高,其叶、茎及柄中含量相对较低。
1.2 皂苷类
周新兰等[5]利用ODS柱色谱采取反向高效液相色谱对组分进行了纯化分析,得到8种呋甾皂苷类化合物,母核一般为呋甾烷醇或螺甾烷醇。
1.3 多糖类
多糖被认为是龙葵中抗肿瘤的又一主要成分。季宇彬等[6]从龙葵鲜果中提取,龙葵粗多糖含量为36.25%,龙葵精制品多糖含量为65.28%。龙葵多糖主要由D一半乳搪、L(十)一鼠李糖和D一(一)阿拉伯糖组成。
此外龙葵中还含有维生素C类、维生素B类、色素、及少量蛋白质和氨基酸成分[7]。
2.1 TLC鉴别
高淑红等[8]对10批龙葵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进行考察,使用硅胶G薄层板,二氧甲烷-甲醇-氨水(8:1.5:0.4)为展开剂,10%硫酸乙醇为显色剂,365nm紫外下观察,此条件下薄层鉴别分离效果最佳。研究报道TLC鉴别实验过程中若对样本提取后进行直接点样则发现在薄层板上样品点并不明显,同时采取大孔树脂和中性氧化铝柱即能够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且TLC板上斑点观察较为理想[9]。
2.2 常规项目检查
水分检查: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XH)水分测定法测定样品。灰分检查: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XK)灰分测定法测定样品。浸出物检查: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XA)浸出物测定法测定样品。
2.3 含量测定
研究表明实际含量测定时,由于采用的提取方法、时间及溶剂的不同,测定的结果会略有不同。李志辉等[10]对广东省8个产区的龙葵药材中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和khasianine3种生物碱进行UPLC检测,色谱柱: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流动相:乙腈-0.5%乙酸溶液;流速:0.5ml/min,柱温:35℃;梯度洗脱0~6min,检测波长:205nm。各成分理论塔板数不低于50000,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865~17.300μg,0.730~14.600μg,0.700~14.000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回收率分别为98.86%,98.91%,98.27%。此方法在简单准确的基础上,更为快速,适用于大批量龙葵药材同时检测。张彦华等[11]对5省10批龙葵药材,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检测器法对龙葵地上部分中的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AlltimaC18(4.6mm×250mm,5μL);流动相:0.02%三乙胺乙腈-水;流速:1.0ml/min;ELSD气体压力:30psi,漂移管温度:70℃,喷雾器温度:36℃。结果表明,澳洲茄碱和澳洲茄边碱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752~11.28μg(r=0.9988),0.700~10.50μg(r=0.9994)。回收率分别为90.34%,91.50%。该实验提高了色谱指纹图谱分离效果,信息量更大。
结论
龙葵作为常用的药材,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已经获得大量的、深入的研究,然而中草药的药效需要整体成分共同发挥作用,《草药制品质量控制指南》里提出:“草药或其制剂室以整体物质为活性成分的,仅检测几种活性物质的含量不足以控制其质量的稳定性”。近年来,随着各项检测技术的完善和方法的多元化,实现了整体上对药材的质量进行控制,但由于生长环境、遗传因素等不同,及中药本身的复杂性,有些起着重要作用的活性成分含量较低,不易检测。诸多问题导致龙葵药材的质量控制还需要加强和完善,为了保证龙葵药材的合理利用及临床效果,完善药材的质量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154.
[2]李红念,梅全喜,张志群.龙葵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今日药学,2012,21(11):713-715.
[3]刘利国,郭喜宝,姜小晶.龙葵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刊,2006,24(7):1357-1358.
[4]李红念,梅全喜,张志群,等.龙葵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今日药学,2012,21(11):713-715.
[5]周新兰,何祥久,周光雄,等.龙葵全草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6,37(11):1618-1621.
[6]季宇彬,王帅帅,汲晨锋.龙葵多糖含量测定及组分分析[J].分析化学,2006,34(11):1665-1665.
[7]米拉,杨秋林.野生龙葵果中营养成分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1):98-100.
[8]高淑红,苏珍枝,高宝益,等.龙葵药材薄层鉴别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2):106-108.
[9]张彦华,钱大玮,唐于平.龙葵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4):374-377.
[10]李志辉,孟军华,肖晖.龙葵的质量分析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2,23(006):661-664.
[11]张彦华,钱大玮,唐于平.龙葵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4):374-377.
侴傲霜1,2 郎朗1,3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