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文学鉴赏,日常教学,想象力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2 11:40
摘要:文学鉴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行与中学语文的教学任务及目标,促使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由此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思维能力。本文就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及培养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性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寻找培养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有效方法,创造高效的教学模式及手段。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重要性;方法
文学鉴赏是学生在阅读文章后对文章人物、主题、思想情感等的感悟、体会、认知、体验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的过程。文学鉴赏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需要不断积累、逐步提高的,而中学又是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一定要在日常教学中添加强化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及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及阅读水平
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现在一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比较低,尤其在考试中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更是大大提高难度,大部分学生的作文都是一样的“开头、论述、结尾”三段,偶尔添加一些看似华丽的辞藻,论述的依据和举例都十分相似,文章枯燥无味,而且依据可能并不十分有道理。这一问题不仅与学生课外读物读的较少,不能充分引经据典有关,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充分注重学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学习文学作品中的写作技巧及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促进学生的写作灵感,借鉴写作素材。语文能力除了写作能力还包括阅读能力,学生在鉴赏文学作品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主要情感,分析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景象描写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及创造力。在文学作品鉴赏过程中,学生可以受到文学气息的熏陶,加强学生的语文能力。
2.使学生认识社会,丰富知识
在现阶段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更注重的是学生考试的分数,而忽略的培养学生自身的素质,在文学鉴赏时,只注重针对习题中所提到的问题,例如文章的中心思想,故事发展线索等方面,忽略对文章的研读及分析。导致学生的语文成绩很高,但是实际的文学鉴赏能力却很差。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学作品大多会反映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学生通过鉴赏作品可以认识社会,穿越时空,去体会古今中外人物的生活和经历,开阔视野。读李白的诗,可以体会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的高尚情操。读杜甫的诗,可以看出他“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伟大爱国情怀。读《阿Q正传》,我们能够想到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人们麻木不仁,生活困苦等社会背景。学生在文学鉴赏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在作品中包含的历史知识、环境风光、社会背景等等,学生通过文学鉴赏可以感受大自然的风光、唤起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洗涤心灵,增长知识。
二、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方法
1.了解文学作品的作者与创作背景
文学知识重在积累,而对文学作品作者的了解也可以算作其中一部分,掌握一些作者写作是的基本情况,有助于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掌握作者写作时的社会大环境,作者的心境和生活,能够更容易领悟文学作品的情感。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作者的心境变化在作品中所表达的生活态度也是不同的,文学作品中也会蕴含不同的情感,鉴赏文学作品之前,也要做足功课,了解文学作品的作者与创作背景。
2.反复朗读,读懂文章,提高语感,增强语言感受能力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文学作品一定要反复诵读,才能充分理解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提高语感,增强语言感受能力。在学生朗读之前,教师可以放一段与作品相关的视频,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兴趣,例如学习《雷雨》,可以播放《雷雨》话剧,或者更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虽有不同,但意境相同即可。再介绍一下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环境,帮助学生对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有大致的了解,再进行朗读训练,这样也可以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一些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语句,更要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语句中的意境及情感。通过朗读训练,可以增强学生语言感受能力。在学生朗读剧本与小说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制定角色,并将自己带入角色,建立适当的环境关系及人物关系,体会人物情感,了解人物性格,更加准确的掌握文章的思想。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还要挑选优美的、有意境的语句进行背诵,理解一些经典语句,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在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加以运用。
另外,想要学生增强语言感受能力,除了需要反复诵读,也要学生充分读懂文章。中学教材中编撰的大量的文言文,很多的词句的意思与现在的有较大差别,学生对意思的理解上难免会有困难,因此在诵读文章时需要教师对较为生僻的词句进行解释。学生只有将文章中的词句意思掌握,才能更深一步了解文章的内涵。
3.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创作热情
在进行文学鉴赏时,可以让学生根据作品描述内容,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与作品中相似的部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文学作品的魅力。在学习《小狗包弟》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想想自己养的宠物。在学完之后可以鼓励学生仿照作品写写自己的宠物,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也能巩固和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语文学习更贴近生活。
总之,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是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不应当只是一味的注重学生的分数,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穆新华,葛红娟.谈创新性人才的培养[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王淑云.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分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50).
[3]何琴仙.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4,12(21):345-356.
[4]阎秀萍.谈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03).
[5]李培丰.宁桂花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分析[J].东方文化周刊,2014(18).
[6]黄春景.学生能力的培养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赵芸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