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的分析

  摘要:识字是小学语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能力影响着学生今后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所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识字教学的意义和现状出发,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识字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途径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小学作为汉字的启蒙阶段,其地位更加重要。在新课标中明确规定了小学生需要掌握3000左右的汉字,对于刚接触汉字的小学生来说,汉字这种表意符号学习起来较为吃力。而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中,仍然存在机械记忆的情况。怎样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师亟需探讨的问题。

  一、识字教学的重要地位

  小学是学生掌握汉字的最佳阶段,通过识字教育让学生能够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以便能够进行阅读和写作。汉字作为学习其他内容的前提,小学阶段学生通常因为对汉字的掌握量较少,在写作和阅读方面形成障碍,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极为不利。此外,汉字量的匮乏,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样产生消极影响。所以,要积极的改善教学方法,让学生热爱文字,积极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提高识字量,更好地进行阅读和写作。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依旧存在学生课业任务繁重,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只把书本上的汉字当做教学的内容,缺少对汉字的扩充。而且教师往往采用机械的教育方法,学生不了解识字的方法,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汉字。另外,教师的自身水平有限,难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导致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教师缺乏对汉字的深入了解,在教授的过程中只注重对字形的掌握,忽视了对汉字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传扬。现阶段教学中,教师普遍强调字音字形的掌握,学生机械记忆,对汉字的字义了解较少,使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存在误差,虽然识字量有所增加,但是很难正确的使用。此外缺少对汉字文化的学习,难以真正体会到汉字的魅力。

  第二,80%的汉字都是形声字,所以在教学中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教师在教学中虽然对汉字的结构进行了讲解,但是每一部分讲解的不够详细,对声旁形旁的作用也缺少具体的说明。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一二年级刚接触汉字的学生来说,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汉字。

  第三,任务量增大。新课标加大了识字的任务量,低年级的识字量已经扩充到了2000-2500,如此大的识字量,让教师很难对汉字进行详细的讲解。汉字量的增大,使原有的课时明显不够,学生必须利用课下的时间进行巩固复习,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另外,低年级的学生自主意识薄弱,缺少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很难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所以出现错字、忘字的概率增大。

  三、完善识字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情景创设是为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在小学的语文课程中必须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的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使学生能够在所设定的情境中回归生活,领悟学习方法;唤醒认知,自主识字。某教师在教授形声字时采用了如下的方法。首先该教师让学生仔细的观察字形,通过观察可知,每个字中都含有“包”。接着告诉学生这些字的读音和“包”相同或相似,然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图片,图片中的荷花、豆荚、水泡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教师顺势让学生感悟苞、饱、泡的字义,并根据图片进行描述,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仅掌握了字音字形,还能够进行运用,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

  (二)结合儿童心理,寻找创新方法

  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利用游戏和猜字谜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游戏的方式,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棵树,树上挂满写着汉字的卡片,一个学生拼读,另一个学生根据读音摘取图片,并分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摘取的卡片数量多。通过这个小游戏,让学生充分融入到学习中,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竞赛的方式也促使学生更加认真的学习生字。除了游戏之外。猜字谜也是有效掌握汉字的方法,低年级的学生普遍喜欢字谜,通过猜字谜不仅能让学生认识汉字还能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例如: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王),远看像头牛,近看没有头打一字(午)。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小学识字教学应该与时俱进,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字量还能够将图片、影像融入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利用课件将汉字由甲骨文到简化字的转变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有更加透彻的领悟。

  (四)积极引导学生课下积累字词

  课上的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仅在课堂上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高效率的教学,还需要引导学生在课下积累。汉字在日常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需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汉字。日常生活中的报纸、图片都含有大量的汉字,所以要鼓励学生养成多读书,多看报的好习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扩充词汇量。

  (五)学生自主修改错别字

  最后,针对小学生容易错字、忘字的情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修改能力。在批改作业时,将错字标注出来,鼓励学生自己改正。让学生在改正的过程中加深记忆,提高准确度。另外可以安排同桌互改,通过对别人作业的修改,有利于发现错误,树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观念,养成认真的学习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前提,面对目前的教学现状,教师需要深刻认识到汉字教学的意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掌握汉字。

  参考文献

  [1]郑礼立.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鲁会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01).

  [3]易爱香.小学识字写字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2.

  [4]钟晓仁.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

  [5]张乾.小议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方法[J].学周刊,2012(29).

  田玉侠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