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情境教学法,能够确保师生在课堂上积极互动,并活跃课堂气氛,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语文教学,能帮助学生对语文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应用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然而,如果仅仅使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难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情境教学法的创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参与,改变了曾经“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积极性,在如今的语文教学中,被更多教师采用。

  一、何为“情境教学法”

  所谓情境教学法,即通过音乐、各种物品或语言,创设真切的情境,在该情境中对学生的积极情感进行激发,并引导学生将自身融入该情境。该方法可以陶冶情操、锤炼人格,并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让学生在充分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个人能力。该方法是现代教学思想的生动体现,具有时代意义。

  二、如何采用此教学方法

  其一,在学生阅读教材时,可以创设情境,将场景与课文中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情境中阅读,更好地体会文意。其二,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想象与思考中,充分地激发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在写作中,情感表达更加到位,进而提升写作能力。其三,运用图片、音乐等种种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情感。

  三、运用此法教学的作用

  首先,此方法的运用能使学生欣赏文章的能力得到充分提高。该方法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即运用多种方法,创设模拟环境,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展现生活。此方法在还原真实场景的同时触动学生内心,让学生在课堂上,在学习中感受生活情境,从而提升审美能力。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对比课堂教学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对课堂知识点有较快较好的掌握,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其次,该方法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拓展学生思维,进而培养学习主动性。设置情境教学,会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而不再沉闷、无趣,符合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将此法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让学生在快乐中理解知识点。

  最后,使用该方法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让学生更加友爱、团结。在情境的创设中,常常使用游戏,教师会安排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参与,学生在参与游戏中,也能和其他同学合作、互相帮助,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合作意识得到增强,此外也能让身体协调性、大脑灵活性得到锻炼。

  四、该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情境的导入

  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手段进行场景的导入。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整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图像、音乐的展示,或者是创设故事、课本剧等有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场景,进行情境的导入。这些方式会直接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身临其境参与到教学中。在学习进程中,学生除了参与、互动,也可以寻找情境中哪些地方不合理,还可以对教师创设的种种情境提出个人观点。此时,教师便不再是主导者,而是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情境的创设中。

  (二)情境的分析

  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将学生引入情境,以便让学生充分体验情感,更好地掌握教学重点。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后,要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联想串联书中各个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将自己想象为课文中的主人公,以把握在课文场景中的情感,加深对知识和道理的理解。要让学生通过感情,将课文中的道理内化到心中。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对多种活动的参与来感受气氛,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三)情境的回归

  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启发学生学习。这能让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情感基调有更好的把握,从而将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当学生能把文章情境和自身情感相结合,并能够将这些与知识点融合,就达到了情境教学法的教学目的。

  (四)对生活资源进行挖掘

  教学中,学生往往喜欢贴近生活实际的文章。创设情境时,要确保贴近生活,以避免学生产生不良情绪,进而让教学过程在愉悦中进行。因此,教学时,要着重寻找学生本来就喜欢的事物。

  例如,教学《爬山虎的脚》时,有同学提出了这个问题:当爬山虎的脚触到墙,细丝巴住墙时,直的细丝为什么要变弯?成年人很容易理解,联系平时生活和课文下一句话,就会明白直的细丝之所以变弯,是因为它要更牢地巴住墙壁,然后向上拉嫩茎。然而,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如何让学生明白呢?笔者让学生走入生活,去观察:当自己走在很滑的路面上,脚趾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学生在经历了体验后,会明白:路滑的时候,脚趾会本能弯曲,想把地面抓住,以避免摔跤。之后,再让学生感知为什么爬山虎在巴住墙壁时,直的细丝会变的弯曲。这会让学生更鲜明地理解知识。

  (五)巧妙设置问题情境

  疑问与答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创设情境时,可以把待解决的某些问题用更好的方式向学生展现,以吸引学生的思考兴趣。设计问题时,要充分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再将问题融入在情境中。这能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透彻。

  (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巧妙应用

  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多媒体设备的优势充分发挥。可以将抽象的语言化为直观的图像,以触发学生对语言情境的想象;还可以运用美妙的音乐配以生动的画面,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例如,学习《山中访友》一课,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山间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文中情感。

  结语

  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创设相关情境,可以活跃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显著提高教学效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弥补了传统灌输教学模式的很多不足,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梁钟钦.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1).

  [2]麻建芬.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9).

  [3]胡妙玲.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时代教育,2015(08).

  [4]季美玉.探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好家长,2015(04).

  [5]华志敏.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评价[J].时代教育,2015(10).

  周纯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