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语言表达方面的一些问题和策略研究

  摘要: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教育影响源,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以语言来完成教学任务,课堂语言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果。本文从教师教学语言存在问题出发,分析原因以及相关的提升对策方面的论述。

  关键词:语言表达;问题;策略

  教师教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即课堂语言的运用技巧是教师完成教学语言的必要途径,其地位尤为重要。教师教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成败。作为教师,不可能人人都是语言家或演讲家,但提升课堂教学语言水平,应是每一位教师所努力和追求的。

  一、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

  1.教学语言形式上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受方言的语言、词汇、语法的影响,教师的普通话或多或少打上方言的烙印。准确性与规范性不足主要表现在:部分老师本身入职前就没有普通话的门槛;部分教师虽入职已久,但自身方言语系和普通话语系硬性过度,不能灵活运用普通话;青年教师入职前就有专业的普通话学习,普通话水平较高,但对教材和学生的把握不足,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语言实践能力有限。

  2.教学内容表达上存在的问题

  实际教学中,受限于教师水平,会出现两类问题:操作层面,即消极无效的“冗余”语言,如啰嗦赘言,特别是指事或指示代词滥用,逻辑不明晰即关联词用法和句式的使用,不良语言习惯即个人惯用语气词、口头禅等;技术层面,教师忽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结果是精炼有余效果不足。

  3.教学语言情感上存在的问题

  教育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倾听的过程,如果抛弃倾听,师生的交往与沟通就将陷入困境,从而引起一系列的教育危机。教师极少能设身处地地倾听学生需求,甚至是自问自答,直接不去倾听他们的心声。特别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知识水平、认知水平等把握不足,在课堂教学的提问时,问题难度忽高忽低,难以达到教学最优化,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对学生缺乏关爱,主要表现在:无法激起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心灵深入的共鸣。

  二、教师教学语言问题的归因

  1.教师本身职业素质的制约

  教师教学语言运用的优劣,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体现。如果教师职业素质的诸多因素存在缺陷,教师的课堂语言势必陷入误区。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多必须遵从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师爱是师德的核心,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了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就实现了它根本的功能。面对纯真的学生,面对神圣的教育事业,没有“爱”的语言注入是显得苍白无力的。没有爱的语言很容易导致错误的语言评价,包括“讽刺和挖苦“,甚至是辱骂,这是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误区最重要的原因。有的老师并不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当然也没有对自己学生的爱,当心中没有爱的时候,语言上也一定没有。

  2.业务能力的限制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教室的队伍中,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的教育背景,教师自身的学历和业务素质是不同的。尤其在一些不发达的地区,有的教师还没达到国家要求的职业素养。因此,这些教师的课堂语言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偏颇与错误。教师的业务能力不仅仅是自己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优秀的教师还应该具有广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由于一些教师缺乏必要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和幽默,不能从科学的视角去看待学生的学生问题,才会导致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知识的时候错误地引导,以及不是当地使用比喻和幽默语言。

  三、教师如何完善自身的语言修养

  1.及时反思并更新教学观念

  及时与自己对话是一种最为常见而有效地反思方式,是教师提升教学语言的内驱力。教师的思想认识、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走向,教师只有及时反思并更新教学观念,才能提升自身的教学语言素养。课堂教学中肯定或多或少的问题,只有教师深入思考,通过及时反思,发现课堂教学中语言好和不好的地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提高教学语言素养。教师应针对课堂信息反馈及时反思、修正自己的教学语言。

  2.加强师德涵养

  作为教师,要提高教学语言水平,其前提和根本是做有德者。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和关键,良好的师德素养就是树立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若没有坚定地信念,缺乏职业理想,就会产生职业怠倦,无法干好本职工作,特别是现代社会,道德价值取向紊乱,功利之风盛行,师德被染,教师的教学语言也不再纯洁,带着个人对社会的怨气和成见进入课堂教学,这难以对学生实行“教化”之意,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师德应被置于提高教师教学语言水平策略首位,教师只有真正热爱教育工作,才会自动自发地提升师德,而师德正是提升课堂教学语言绵延不断的动力。

  3.提升教学语言素养

  教师要勤于充实自己,不断加深功底。教师的一切底蕴皆来自长期的学习积累。教师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判辩真伪,用词精当,恰如其分,教学语言才能形象生动,具有文采而又感人心弦。要认真备课,尽量脱离讲稿。备课时吃透教材,对所讲的问题掌握的准确,理解的清楚,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表现出课堂语言方面的各种优势。教师要注意语速适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讲话内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应该是科学的、正确的,使用的语言也该是科学的、准确的,决不能讲错。教师要注意讲话技巧。讲话要流利通畅,既不能断断续续、停顿太久或啰嗦重复,也不能一口气说到底,让学生过分紧张,难以留下清晰的印象。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教育性,说话必须掌握分寸,具有言语的自控能力。

  总之,语言在教师的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只有发现自身课堂教学语言问题,处处细心、刨根问底、加强学习,才能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李亚冰,教师课堂驾驭能力与语言艺术实用手册[M],2006.

  [2]朱焕民,浅谈课堂教学语言[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

  [3]朱峰,教师课堂评价语言例谈[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

  徐晓利 潘思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