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环境下的附中文化建设——以阜阳师范学院及其附属中学为例

  摘要:目前我国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模式单一、人才培养模式趋同、缺乏办学特色,不能适应中国特色建设对多样化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需要的现状,大学附中作为“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路径的一种选择,其独特的校园文化建设与样本意义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

  关键词:阜阳师范学院;附中;校园文化

  一、阜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创办的背景及概况

  (一)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路径

  高中阶段的教育是人才的培养的重要阶段,目前我国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模式单一、缺乏办学特色,不能满足中国特色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大学附中作为一种特殊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办学类型,其特色发展的过程、独特的校园文化建设与样本意义值得关注和研究。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内在的教育环境和力量,也是一所学校特有的风格和精神的体现。为此,笔者以所在学校——阜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为实例,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对附属中学如何依托大学环境建设具有特色的附中校园文化进行初步探究。

  (二)阜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概况

  阜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以下简称附中),是安徽省教育厅于1987年批准建立的一所公办中学,隶属阜阳师范学院,于1999年增设高中部。目前,有4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00余人。学校致力于打造一所适合学生的学校,在生源质量差的情况下,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果,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二、以大学为依托的附中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一)用成功的教育幸福人——依托师院的教育研究资源,秉持先进的办学理念。

  阜阳师范学院作为中小学教师教育培养基地,是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与活动中心,附中则是其教育研究和改革的前沿阵地,是先进教育理念的实践基地以及教育部重大课题的参与单位。依托这一优势,附中以“做适合学生的教育,办家长满意的学校”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努力打造一所适合学生的学校,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决定了附中未来发展的定位和层次。

  (二)用优美的环境滋养人——依托大学提供的专项经费,打造亮丽的校园环境。

  学校的建设离不开经济的支撑,阜阳师范学院每年都会为其附属中学提供几十万至几百万不等的专项经费,用于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利用这些经费,附中进行了以下建设:

  1.打造环境优美的校园。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使人道德达到完美与和谐的境地,那你就要创造环境与言语的和谐关系。”附中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校园环境建设:一是打造绿色校园。附中校园面积不大,但是却能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打造四季常绿的校园。二是让每一面墙壁说话。除围墙可用的宣传栏以外,附中的墙壁上随处可见名人名言、班级励志语等,这些墙壁就像无形的老师,随时随地在开口说话,充分发挥了环境的育人功能。三是让每一处角落生辉。如教学楼后原是一小块杂乱的空地,经师生的努力成为了生物实验田;车棚旁边的墙壁,成了美术专业的学生展现特长的天地,真正做到了让每一个角落生辉。

  2.现代化的标准教室。

  及时更新教学设备,建设符合现代化标准的教室是打造现代化学校的重要手段。附中是阜阳市首个建设标准化教室的中学,2014年附中又及时更新教室的多媒体设备,打造了48个具有现代化标准的多媒体教室。此外,还拥有语音室、微机室、录播室、多功能报告厅,美术、音乐、舞蹈教室和校园网等现代设施,为教学的现代化提供了可靠地保障。

  (三)用特色的课程发展人——充分发掘大学的教授资源,进行深入的课程改革。

  教育的现代化,要求教育要体现时代特色,不断改革教育课程体系,使之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符合新时代学生的发展需求。

  1.充分利用大学的教师资源,协助中学课程的改革与校本课程的研发。

  师范学院作为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基地,为附中开展教学改革提供教育理论支持和指导。在大学与附中师资力量合作下,附中确立了“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凸显特色,着眼发展”的课程改革原则,打造了“四步六度教学”有效课堂模式,力求构建符合现代高校教学理念的校本课程体系。

  2.充分利用大学的教授资源,开展学术讲座。

  我校致力于通过特色课程,使学生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附中曾多次邀请大学教授来校开展趣味性学术讲座,如“绿色化学与人类健康”、“奥林匹克文化”、“中国画欣赏”、“金庸小说解读”等讲座受到了学生和老师的一致好评,有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激发求知欲、促进全面发展。

  3.充分利用大学的教授资源,开展校本培训活动。

  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的一条有效而便捷的途径,附中依托师院的教授资源,在开展校本培训方面可谓得天独厚。每年暑期,附中都会聘请大学各个学科的资深教授为本校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三、对当前大学附中文化建设的借鉴意义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一些中学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引入高校资源,积极寻求特色发展之路,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大学附中要将潜在地优势转化为办学实效并非易事,许多大学附中的发展也面临着突出的问题,如相当部分的附中与大学仅停留在浅层次合作,不能满足附中特色提升的需求,还有一些学校没有处理好高校文化与中学文化之间的关系,以致于丧失了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附中的健康发展,有赖于附中与大学双方的文化自觉。首先,附中需要具有明确的办学追求和办学理念,并使之内化为全体教师的共同追求。其次,附中文化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深入理解大学文化,并且将之转化为能够促进中学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综上所述,阜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依托大学环境建设具有特色的附中文化取得了初步成效,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路径还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当中,希冀通过研究与实践,能创建符合现代化要求、体现时代精神、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冯刚、柯文进主编.高校校园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学出版社,2013.

  [2]王邦虎主编.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牟珏葶.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路径探析[J].金田(励志),2012(11).

  [4]刘瑞生.试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意义[J].中学课程辅导,2012(28).

  [5]杨鹏.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与策略[J].中文摘要,2010年(9).

  [6]闫佩衡.做希望的工程师——关于学校教育的未来性和学生明天意识的思考[J].长江水利教育,1992(02).

  王亚男 指导教师:张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