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职业教育发展研究综述

  职业教育是指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在我国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由初中阶段的初等职业教育、高中阶段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但不是只有中国才有职业教育,亚州和欧美等发达国家也有多年的办学历史,如何在积累本国的办学经验和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的基础之上,集众家之所长,汲取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的经验和长处,以发展更好的中国职业教育,成为了值得研究的课题。以下是中外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况:

  一、国内职业教育的历史和现状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我国政府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领域,职业教育迎来了第一个办学高潮,并且由于中专毕业国家包分配工作的原因,中专成为大多数初中毕业生的首选。而自1999年开始,由于全国各大高校扩招以及中专不包分配、全民受教育水平提升等多方面原因,中等职业教育比例开始下滑。于是不少中等职业学校开始转型,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水平,升为高等职业院校、学制由过去的3年改为5年,学生的学历和就业率都有了很高的提升。2005年,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实施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县级职教中心专项建设计划等“四大计划”,以及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等“四大工程”,并出台了农村贫困生接受职业教育资助等政策推行偏远地区农村初等职业教育。[1]

  二、国外职业教育的历史和现状

  在瑞士,中等职业教育是瑞士职业教育的主体。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形式之一是高等专业学校,学制分为全日制两年或部分时间制三年,旨在拓展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职业能力,从而胜任较高级职业领域中的工作。瑞士于2004年1月1日实施新的联邦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高等职业教育概念,首次将普通高等教育之外的职业教育置于一个统一的体系之下,使高等职业教育,即第三阶段教育B类教育,与大学和专业大学(高等专业学院),即第三阶段教育A类教育并列,构成新的瑞士高等教育体系,从而使得职业教育的价值认定可以与高等教育相比照。[2]

  英国建立的一个囊括所有资格及其证书的大系统《国家资格框架》,其中涵盖了职业资格证书和教育文凭,职业资格证书和高等教育文凭实现对等接轨,从2004年9月1日起英国执行新的资格证书框架体系。主要目的是与欧洲资格证书框架体系接轨,变革的主要内容是将原来5级证书制改为8级证书制。[3]

  澳大利亚普通中学实施的“资格”教育是一种在横向维度跨越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两种教育类型的教育,依据《澳大利亚资格框架》毕业生可获得“双证”资格。澳大利亚提供的资格教育包括:专科文凭、学士学位、研究生证书、研究生文凭、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6个级别。其中,前两个“资格”或级别职业教育的“专科文凭”资格和“高级专科文凭”资格等值。反之,在职业教育与培领域里获得的“职业研究生证书”,和“职业研究生文凭”与高等教育领域里的“研究生证书’,和“研究生文凭”等值。[4]

  德国的职业教育采用“双元制”,从纵向教育层次的提升来看,可以涵盖三个层次:专科、本科与硕士。高等职业教育层次都具有两个通道:一是正规的学历教育,二是非正规的培训教育。从横向教育内容的扩展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内容定位的基准之一是指向职业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基准之二是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结构。[5]

  美国的职业教育是一种全民职业教育的思想,这一思想早在1988年《强化美国经济竞争力教育训练法》中便得到了确立。青年失业率大增使美国政府发现高等学校教育与实践脱离是最重要的原因,促使政府去寻找新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理念,赋予全新内涵,确保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顺利过渡。目前实行的STW是以社区为主导,继承、巩固和发展了这一思想,使之成为90年代以来美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6]

  日本的职业教育主要是依靠社区内的短期大学,简称短大,虽称为大学但毕业生不能获得学士学位而是准学士学位,相当于大专。短大用日本企业的战略眼光以特色就业为主导,入学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综合大学位列日本第一。日本的《职业段位制度》参照了英国等国家和欧盟等国际组织的职业资格制度,这一新的职业资格体系,为日本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培养与评价指明了新方向,有利于日本企业培养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和适应新技术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从而提高日本劳动者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国际技术合作与人员交流。[7]

  我国的职业教育有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性,在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失地农民需要在城市获得就业机会,促使我国发展具有针对性地农村职业教育。偏远山村信息闭塞、自然条件恶劣,促使我国发展初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现状对职业教育的规模与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职业教育向更高的水平变化和发展。因此,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要在符合经济社会变化发展的前提下,走出一条更好的路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与规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19)

  [2]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来自瑞士的创新与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4)

  [3]姜大源,王泽荣,吴全,陈东.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现象与规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1)

  [4]黄日强,邓志军.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1)

  [5]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的战略决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2010(30)

  [6]石伟平.STW:世纪之交美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策略的抉择[J].全球教育展望,2001(6)

  [7]桑凤平.日本职业教育促进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其借鉴[J].教育研究,2012(6)

  张旭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