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文化视角,翻译技巧,英语翻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3 14:53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进步,世界各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快,21世纪以来,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的时代,因此,各地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世界的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为了加强各地的交流,促进各地之间的共同进步,翻译的作用在当前越来越重要,近年来从事翻译行业的人数越来越多。作为世界交流主要语言的英语,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在我国,英语的学习已经成为了一种必须。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英语翻译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参加英语四、六、八级考试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我国与英语国家的发展历史不同、自然环境不同,我们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是十分巨大的,因此语言上的差异也是很大的,这制约着我国英语翻译水平的进步。翻译中所存在的文化问题在当前已经的到了人们广泛的重视,解决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影响已经成为了首当其冲的问题,笔者就针对这一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调查,并根据我国英语翻译的现状,总结了我国与西方存在的一些差异,提出了一些措施,希望能为我国英语翻译的进步提供帮助。
关键词:英语翻译;文化差异;翻译技巧;问题及措施
引言
随着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地域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交流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总的来说,世界全球化趋势在不断增强,尤其是经济的全球化,更是刺激了世界之间的呃交流。但是,世界各地的语言不同,交流起来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翻译成为了各国之间交流的基础,其地位和作用在今天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与世界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更为频繁。随着我国与外界交流的频繁,我国的翻译水平也得到了相当大的进步,英语作为当前世界交流的主要语言,得到了我国的全面重视。但是,世界各地的生活环境、发展历史都各有差异,因此相互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是十分大的,这是翻译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制约着翻译的发展,更影响着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当前,世界的经济中心还集中在西方,尤其是欧美地带,世界与欧美之间的交流是最为频繁的,但是我国作为东方大国,这种文化的差异就体现的十分明显,影响着我国翻译水平的进步,更影响着我国与西方大国之间的对话,因此,我们在翻译发展的过程中,要着重注意东西文化的差异,充分考虑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影响,在翻译中避免造成语意的偏差,在尊重原意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中英翻译。对于这一问题,笔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调查,经过长时间的分析,笔者对这一问题有了一定的见解,下面,笔者就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希望能为我国翻译水平的进步提供帮助。
一、基督教文化的差异
基督教在西方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话题,西方大部分人都是信仰基督教的,而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的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会导致翻译的误差。例如基督教文化中,13这个数字是十分不吉利的,因为耶稣的十三弟子犹大出卖了耶稣,因此,十三是邪恶、不诚实的象征。而在中国,对于13这一个数字人们并没有偏见,而对4这个数字有一定的抵触,因为4和“死”谐音字,人们忌讳这个数字。因此,在一些翻译作品中,有很多翻译家将13直接翻译为4,但是这是一种不尊重原著的行为,是十分不科学的。又例如,对于“dragon(龙)”一词,基督教认为龙是一种不详的、邪恶的生物,是与神圣相对的一种低等生物。但是在中国,龙是一种权利的象征,是高贵的象征,有些翻译家在翻译这个词时,一般将其翻译为其他的生物,这也是不尊重原著的一种行为。对于这种状况,笔者认为我们在翻译时应当充分的尊重原著,真实的翻译这些有差异的地方,而对于这种意思上的差异,我们可以在下面加以注释。
二、语言习惯的差异
文化是潜移默化的渗透在人们生活当中的,因此,文化的差异体现在语言上,最为明显的就是日常用语方面,日常用语是文化最为集中的体现。笔者调查发现,日常用语是翻译水平最为直接的体现,就雨果的作品《悲惨世界》的中译本来说,各大出版社的版本之间的不同,一般就体现在这些日常用语上,而一些盗版劣质的翻译书籍,其低水平也主要表现在在日常用语翻译上,而其中不乏偏离原意、语句不通、无法与全文联系的情况。因此,我们在翻译中要尊重文化差异,就必须要关注西方的日常用语翻译,从这些细节方面来把握原文本,以达到真正高水平。针对这些日常习惯用语,笔者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总结一些同行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翻译存在的问题,从以下两个方面简要分析了这一问题:
1.地方口语化语言的差异
在英语翻译中,口语的翻译是最为困难的,尤其是一些地方性口语,具有十分浓厚的当地文化气息,难以很好的把握,在以往,我国在口语翻译上就存在着不少的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文化发展迎来了大繁荣的时期,人们对国外文学以及其他类资料的需求十分迫切,因而当时的翻译速度快,翻译量大,对于口语的把握十分不准确,再加上当时人们对国外文化的了解较少,更难以在翻译中把握这一问题,因此造成了翻译作品粗制滥造的显现。例如英文中的”hotdog”一词,我国许多的翻译者将其翻译成炙热的狗,认为其是一个贬义的词汇。在中国来说,狗是一个具有贬义色彩的词汇,而人们在相互谩骂时也经常使用这一词汇,但是西方认为狗是人类的朋友,是忠实的象征,而“hotdog”其实指的是一种烤肠,现今,有一些译者将其翻译成热狗。为了增强翻译的准确性,我们必须注重口语方面。首先,我们要了解西方口语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学习西方的风俗习惯以及语言习惯,在翻译中更好的把握口语的问题。其次,我们在翻译时融入到语境当中去,根据语境体会词语的意思,不能一概而论,口语具有十分大的机动性,因而其意义也是不断变换的,例如“god!”这一感叹词,有时表示绝望,有时表示惊讶,而有时则表示惊喜。最后,我们在翻译口语时,最好也用口语表达,在尊重原文意思的基础上,也要贴合原文的语感、语境等。
2.生活谚语的差异
谚语是在人们长期的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代表固定意思的一些句子,这些句子十分常用,但是如果直接翻译,将容易导致读者一头雾水,不能理解其真正的含义。因此,对于谚语,我们在翻译中也要着重注意。例如““God helps those that help themselves”一句,如果直接翻译,上帝帮助那些帮助自己的人,人们根本不知道这一句所要表达的意思,也不知道作者用意何在,其实这是一句西方著名的谚语,很多翻译家将其翻译为“自助者天助”,如此一来,就使得文句更容易读懂,也使得语言风格更贴近原著。对于谚语的问题,我们专业的翻译者应当尤其注意,首先,我们要了解国外的谚语,对谚语有一定的敏感度,避免翻译时的尴尬。其次,我们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字素养,学习我国的谚语知识,尽量用谚语来翻译谚语,保持原著的风格。最后,我们在翻译中遇到晦涩难懂或者不通顺的句子时,不要采用直译的强硬方式,而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或者查阅资料,查阅其是否属于谚语或者口语,然后进行流畅易懂的翻译。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我国与世界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交流活动越来越多,为了更好的与外界交流,我国的翻译水平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我国的翻译难以得到更大的进步,也使得我国翻译人员在翻译时遇到许多的困难。本文笔者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发现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的措施,希望能为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曼华,高红莉.跨文化视角下的广告用语翻译策略[J].新闻界.2011(03)
[2]沈璐.英汉翻译中的词类转换法综述[J].考试周刊.2010(04)
[3]李琼.论文化历史及时代背景对翻译风格的影响[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
李宏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