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情况调查——以英语专业为例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英语,本科,WTO组织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3 15:33
摘要:本文以宁波理工学院英语专业的合作办学项目为研究对象,对目前宁波地区本科英语专业合作办学的现状,英语专业合作办学的模式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研究。发现英语专业合作办学的广度和深度不够,项目在培养优秀英语人才上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关键词:英语专业;合作办学;宁波
随着中国加入WTO组织,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日益加深,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的作用也日益重要。而英语专业本科承担着为国家发展培养英语语言人才的重任。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规定:中外合作办学通常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目前所称的中外合作办学一般是指国家鼓励的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截止至2015年6月29日公布的信息,全国经审批的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分别为42家机构和773个合作办学项目,其中英语专业的本科合作办学项目仅为14项。宁波市仅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与美国印第安那波利斯大学合作举办的一个英语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基于这个情况,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宁波地区本科英语专业合作办学的现状,英语专业合作办学的模式和英语专业合作办学的前景,以期从一个新的角度对英语专业的本科教学进行剖析。
一、国内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状况分析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开始进入中国。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合作办学的层次逐年提高,合作方式也开始出现多样化的模式。笔者通过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2000年以来的中外合作办学研究成果,发现国内对此的研究主要分为概况和现状分析,办学模式,政策法规,管理问题,教学方法和高校典型案例等几个方面。
王莉(2011)对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相关政策及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的合作办学存在合作项目质量问题,合作者的水平、资质问题及对合作办学的监管问题。范富春,王金权,祖维和王冬冬(2011)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他们的研究以某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印度NIIT)为例,对学生的专业适应度,双语课题反应及作用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
魏胜强(2012)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进行了研究。他将已有的关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研究分成了四类。认为“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研究不必拘泥于普通本科教育或者高职高专教育,过于强调其办学层次的不同”。他从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管理模式、国际合作模式、综合管理模式和良性发展模式五个方面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进行了研究。
杨岭(2011)对中外合作办学近十年的政策法规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合作办学存在政策滞后,政策可操作性不强,地方性法规中西部不平衡等问题。杨志和白永强(2012)则从《教育规划纲要》出发,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关政策进行了分析。姚峰和戚利萍(2011)指出改革开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合作办学政策的调整等都是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环境。
杨晓明和童尚胜(2005)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例对中外合作本科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教学模式经历了入学初期的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中期的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后期的英文教学模式。蒋培红,陈明慧和王兆义(2007)一浙江科技学院中德合作项目中的德语教学改革为例,研究了中外合作本科教育中的外语教学情况,对比了国内现存的德语教学模式和“2+3”的德语教学模式。姜文和谭婷(2012)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对一般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体系进行了探索,提出了“3+x”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四位一体的教学资源共享和管理模式。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笔者发现针对英语专业的合作办学的研究成果较少。本研究拟通过对宁波市唯一一项在教育部通过审核的英语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与美国印第安那波利斯大学的合作办学的研究,分析英语专业合作办学的现状,探究英语专业合作办学的前景和英语专业在如今中国的教育环境下的生存问题。
二、问卷设计及调查结果
本次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访谈。问卷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合作办学项目负责老师问卷及在读学生问卷,每份问卷均设计了15个问题。共有2位项目负责老师参与了项目负责老师卷的问卷调查,有30位学生参与了在读学生卷的问卷调查。
1.教师问卷设计及结果
项目负责教师卷的问卷主要涉及合作形式,师资情况,生源情况,毕业学生情况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与美国印第安那波利斯大学的合作办学形式为2+2的英语教学模式:第一、二学年学生在学校学习基础课程,强化英语并学习相关专业。第一、二学年期间,学生如达到托福(ibt61)、雅思(5.5)成绩要求或者通过美方指定考试,可选择在学校继续参加合作项目第三、四学年学习。其中,达到托福(ibt61)或雅思(5.5)成绩要求的学生,可申请转至印第安那波利斯大学参加第三、四学年学习。第一、二学年期间,学生如未能达到托福(ibt61)或雅思(5.5)成绩要求、且未能通过美方指定考试,将转入相应的普通专业学习。美方派遣专业教师来学校为合作项目学生讲授部分核心课程。(http://www.nbnit.cn/thread-49081-1-1.html)为英语专业合作办学班上课的老师95%以上具有硕士学历,其中有海外留学背景的老师占到70%。而中外教的配比上基本稳定在4:1,教材的选择上50%左右为国外原版的教材。
选择该项目的学生均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就进行了选择,英语成绩较好。目前参与该项目学习的学生人数在每届150-160人,已经毕业的学生人数合计超过1000名。目前,该项目的毕业生以国内就业为主,有65%的学生选择了在企业工作。学生和外方学校对于学校的这个合作办学项目均比较满意。
2.学生问卷设计及结果
在读学生卷的问卷主要涉及男女生比例,选择该项目的原因,课程设置,师资情况,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生满意度及就业前景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和普通的英语专业类似,参与该合作项目的男女生比例基本维持在1:5-1:6之间,而学生选择该项目的原因集中在良好的就业前景,良好的学习氛围及对国外的向往这三个选择项上,说明学生在专业选择时对于就业和学习氛围还是比较重视的。90%的学生都认为国内阶段开设课程和学校的普通英语专业同年级课程的差异度较小。针对国内阶段的课程设置,53.3%的受访学生认为听力课是国内阶段最有用的课程,紧随其后的是口语课(26.7%)和阅读课(13.3%)。而针对最喜欢的国内阶段课程一题,有25名学生选择了口语课,而对于其他的课程,虽然也有少数学生表示他们比较喜欢,但选择的学生仅为一两人。
66.7%的学生表示他们中外教都喜欢,有8名学生表示他们更喜欢中籍教师。但老师的授课模式在超过80%的学生看来还是以教师讲为主,而且学生比较喜欢的上课模式也是教师将为主。国内阶段的学习内容,在学生看来他们希望学习的是听力技能(60%),阅读技能(50%)和会话技能(66.7%),而语音知识和语法知识在学生看来并不是他们要关注的重点,他们更希望学校可以针对他们要参加的托福和雅思考试进行相关的指导。
国内阶段学校为学生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涉及到英语学习的各个方面,而学生对喜欢的教学活动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英语俱乐部(83.3%),英语文化讲座(70%)和英语seminar(66.7%)。在学生看来出国继续后面两年的学习要到达的托福(ibt61)或雅思(5.5)的成绩要求并不难,通过努力学习,掌握相关的应试技巧应该可以达到。73.3%的学生对于目前在国内阶段的学习比较满意,而他们计划出国后的选择专业则较为分散,选择教育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和商务英语的分别为10人,7人,6人和5人,而选择英语语言文化和科技英语的各一人。
三、问卷分析
从上述的问卷结果中可以看出,目前合作办学项目对学生的语言要求并不高,学生基本可以满足外方学校的要求。而学生对于宁波理工学院的该合作项目的认可度也较高,从该校近10年的项目运行来看,项目获得了学生和外方学校的认可。但从问卷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课程设置上,合作办学项目和普通英语专业的差异度不大。这一方面是由语言教学本身的特点所限制,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合作办学项目在国内学习阶段和国外学习阶段的衔接上还有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更愿意接受的是教师讲授的上课模式,说明学生对自身的专业认识度还不够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学校中较多的课程采用了教师讲授上课模式,而使学生养成了这种学习知识的习惯。
学生对于语音知识和语法知识的不重视,一方面说明他们有将英语视为一种工具的心理,另一方面是则反映出目前英语教育的一个普遍现象。学生对于听力,阅读和口语课的重视则反映出学生在英语听说读这三个方面能力上的不足。
教学活动安排上,学校虽然为学生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但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表示很多活动他们都是被要求去参加了,而不是出于自愿。当问及原因时,学生解释说活动形式虽然多,但没有感到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讲座或比赛都太过于形式化,各项活动参与的学生基本集中在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这反映出来,一味的比赛形式并不能真正促进所有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空有其表的教学活动只能消耗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对英语这个专业的喜爱。
学生虽然对目前国内阶段的学习比较满意,但后续真正要从事英语研究的学生人数却比较少,较多的学生选择的是和英语相关的跨学科的研究,更有学生表示出国后他们是打算要换专业的。
从教师问卷中,笔者发现,该项目已毕业的学生人数虽然众多,但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在国内工作,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也多为企业部门。这说明更多的参与该项目的学生仅是将其视为一个跳板,一个去国外镀金后重新回国以期找到高薪工作岗位的跳板。而真正继续进行英语相关学科的研究和学习的学生人数较少,从事和英语相关工作的毕业生人数也不多。这反映出英语专业教学的一个现状:英语仅仅被视为是一种语言工具而不是一个专业或一项可以赖以谋生的技能。
虽然学生和合作办学的外方学校对此项目均比较满意,但不能说明英语专业的合作办学是成功的,也还未能给地区的其他同类院校的同类专业以良好的示范作用。
四、总结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笔者发现1)英语专业合作办学的模式较为单一,课程设置和普通英语专业的差异不大;2)英语专业合作办学的普及度不高,全国范围内仅14家;3)英语专业合作办学的目的更多在于语言技能的教学而不是英语专业素质的养成的培养;4)英语专业合作办学的课程设置和国外课程设置的对接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虽然,宁波理工学院的英语专业合作办学已经历时十年时间,而且生源稳定,但由其发展规模和学生的后续发展可以看出,英语专业的合作办学模式和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各个院校的通力研究。
由于资金和人力的不足,本次调查问卷仅涉及了宁波的一所有英语专业合作办学的高校,今后还需要扩大走访的高校范围,可以尝试将目前教育部审核批准的14个英语专业的合作办学项目进行全面的研究,以期对英语专业的合作办学现状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对英语专业的发现前景和生存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参考文献
[1]王莉.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相关政策及问题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8):41
[2]范富春,王金权,祖维,王冬冬.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调查研究[J].教学研究.2011(9):22-23
[3]姜文,谭婷.一般本科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体系的探索和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3):79-81
[4]杨晓明,童尚胜.中外合作本科教育教学模式的探讨——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例[J].现代大学教育,2005(2):79-81
[5]蒋培红,陈明慧,王兆义.中外合作本科教育中的外语教学研究及实践[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6):98-100
[6]魏胜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2):37-45
[7]王璐.1995-2010:中外合作办学研究15年的量化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2(4):14-18
[8]程斌,程宜康.2000年以来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综述[J].学术论坛,2007(2):196-199
[9]杨岭.中外合作办学近十年政策法规分析[J].教学研究,2011(9):10-13
[10]杨志,白永强.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趋势的政策分析——关于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51-53
[11]姚峰,戚利萍.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环境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1(5):98-104
袁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