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去极端化”为目标,标本兼治、综合实策

  摘要:暴力恐怖活动的源头就是宗教极端思想。近年来,新疆社会深受宗教极端思想的危害,宗教极端势力披着宗教的外衣煽动宗教狂热,不断制造暴力恐怖事件,严重危害到了新疆的社会发展和稳定。揭露其罪恶本质,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信教群众进一步增强识别能力和抵御能力,不受宗教极端思想毒害,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去极端化”;宗教极端思想;转化教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指出:去极端化是当前宗教工作的主要任务,对于宗教极端违法犯罪活动要出重拳下狠手进行打击。宗教极端违法犯罪活动的源头就是宗教极端思想。近年来,新疆社会深受宗教极端思想的危害,宗教极端势力披着宗教的外衣煽动宗教狂热,不断制造暴力恐怖事件,严重危害到了新疆的社会发展和稳定。这些爆恐分子他们大肆宣扬“圣战殉教进天堂”的荒唐谬论,并蒙骗、煽动信教群众进行所谓“圣战”,可谓丧心病狂,充分暴露了反社会、反人类、反文明的丑恶嘴脸。所以揭露其罪恶本质,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信教群众进一步增强识别能力和抵御能力,不受宗教极端思想毒害,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主要问题

  现在新疆广大农村腹地,受到宗教极端思想危害更为严重,在这些地方开展“去极端化”工作,面临很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1.宗教氛围浓厚的问题

  通常在各乡镇确定的重点村里,重点家庭、重点人口、不放心人员、穿吉里巴甫服人员、戴面纱的人员数量较多,宗教氛围也更加浓厚,因此在开展“去极端化”工作的时候,如何淡化宗教氛围成为一个难题。

  2.工作对象多、“80.90”后无业青年多的问题

  很多由地区或者县确定的重点村,其中村里的严打收押人员、公安机关确定为重点人口,工作对象、特殊群体、危安“两劳”人员(曾经参与过非法宗教活动人员、参加过“7·5”事件后刑满释放人员,村里“80.90”后的闲散在家的青年,这些群体人员的数量较大。特别是“80.90”后的无业青年,由于这个群体成员没有正式工作、没有收入,极易被暴恐团伙煽动、洗脑、最后走上进行暴恐活动犯罪的道路,那么如何尽快减少工作对象、无业青年问题任务艰巨。

  3.宣传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到人、不管用、效果差”问题

  我们在对群众的“去极端化”宣传工作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宣传内容形式的僵化、注重完成宣讲场次任务,不知道群众是不是真正入心、入脑,并能否运用到实际。目前“去极端化”宣传工作主要采用集中宣讲这种形式给广大群众灌输党的政策、从领导到宣讲员都爱用这种方式开展宣讲,但是这样的形式老百姓是不是喜欢?实际效果好不好?有没有更好的宣传方式?这些问题关心的人不多。以后如何找准宣传的内容、目的和受众,如何用群众喜爱的方式,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应该我们积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4.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

  一是班子整体素质不高,成员理论及文化水平低。对党的有关政策、理论掌握理解不够深入、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够强,服务意识较差。二是个别班子成员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及执行力不够,工作处于停滞状态,服务能力差,群众意见较大。三是村阵地建设落后,村容村貌较差,“脏、乱、差”的环境卫生情况长期得不到彻底整治。四是村务、党务、财务公开不及时,村“一事一议”管理不规范,财务和民主管理比较混乱。因此,如何快速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问题摆在面前。

  二、原因分析

  我们已经认识到以上所列的“去极端化”工作中存在的几种主要问题,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清楚问题背后的原因,这样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

  1、自身文化水平较低,辨别是非能力差、法律意识淡薄。

  2、无法抵挡金钱上的诱惑,逐步走上犯罪道路。

  3、宣传内容形式创新不够、注重完成任务。

  4、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不够。

  三、对策措施

  1.找准问题根源

  通过背靠背摸排、面对面分析研判,全力发挥协调各方面力量,坚持以信息为导向,增强分析研判的针对性,查清根源,判断性质,确定各个村的重点小组以及影响宗教氛围异常的幕后黑手、推手及具有“两面性”人员。

  2.多举措做好转化教育工作

  一是详细做好摸排登记。在全各村积极成立以联系点乡领导为主要负责人的特殊群体教育转化领导小组,整合村“两委”班子、村警、住村工作组,结合第三轮大走访活动,对全乡留大胡须、带面纱、穿吉利巴甫服饰、持有宗教极端思想和严打收押人员家属思想抵触情绪较大的人员进行挨家挨户逐一摸排,并分类登记,确定需要教育转化对象。二是周密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初期主要在村委会组织集中培训,每周培训次数,每次培训时间都需要合理安排。三是合理制定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我们主要采取理论讲解、自已谈看法和被教育转化人员现身说法等方式。

  3.实行“一对一”管理

  按照“放心户、一般户、不放心户、重点户和收押人员亲属”进行分类登记造册,并制作了社会关系图,建立健全了“一人一台账”,同时由乡机关干部、辖区民警、村警各负责一人,对他们的行踪、接触人员、日常生活规律实行“一对一”盯死看牢,定期进行谈话,及时了解掌握其思想动向,并将每次谈话内容详细记录,让当事人在记录内容上按上手印,对确实存在现实危害的人员,及时进行收押。

  4.不断筑牢广大群众的思想防线

  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联系卡等形式在群众中进行广泛反对暴力恐怖活动的宣传,同时在各村大力开展“大揭批大声讨”宣讲活动,并组织不同层次人员上台发生亮剑,亮明态度,共同谴责暴力恐怖和宗教极端思想真实面目,大力营造反对暴力恐怖的舆论氛围,另外与每个家庭签订维护社会稳定责任书,确保形成了“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维稳格局。

  5.加强对流动人员管理

  加强对每日流入和流出人口进行综合性分析,进行风险评估,发现可疑现象特别是危安信息及时上报核实,防止流动人员流窜作案或进行宗教极端思想传播。同时特别注重对本村重点员流动的管理,防止串联。

  6.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一是要定期对各村座清真寺及宗教人士和宗教工作存在的苗头性问题进行一次认真进行了分析研判。二是严格落实宗教事物管理的各项制度,加强对联系清真寺的少数民族领导干部管理,切实解决清楚与不清楚的问题。三是加强对宗教人士的培训,积极配合县宣讲组,开展“宣传政策法规、揭批暴力恐怖”宣讲教育活动。四是关心宗教人的生产、生活情况,提高宗教人士的爱国热情。

  参考文献

  [1]木什乡6村2014年集中整治工作系列材料

  蒋笑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