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企业教父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柳传志,企业,教父
  • 发布时间:2010-09-26 15:57
  以20 万元起家,发展成为旗下拥有5 家企业的控股公司,旗下公司每年的总营业额过千亿元。叱咤风云20年,柳传志积累了丰富的人生智慧,他被业界尊称为“企业教父”。

  在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史上,他占据着一个独特的位置。那是一个在困难重重的环境下,为中国高科技产业杀出一条血路的传奇故事。许多次,他都在演讲中谈到创业经历的坎坷,这个时候的他是微笑的,对他而言坎坷似乎与生俱来。

  他就是柳传志,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从企业家到投资者,再到培育企业家,柳传志把“企业教父”这个赞誉发挥得淋漓尽致。

  “拐大弯”造电脑

  1984 年7 月,柳传志和十几个同事一起,在一间小平房里办起了“公司”——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的前传,就这样开始书写。这一年,柳传志40 岁。

  在上个世纪80 年代的北京,典型“做公司”的办法有三种:一是靠批文;二是拿平价外汇;三是走私。

  但柳传志认为,公司需要更高的立意。1988 年4 月18 日,联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进军海外誓师大会”。当时,联想的员工还不到300 人,柳传志决定“小题大做”,他请来的客人和记者比自己的员工还要多。

  20 世纪80 年代,“个人计算机”正在迅速成长为一个产业。1984 年,联想开始代理IBM 的产品时,19 岁的美国人迈克尔˙ 戴尔创办了戴尔公司。不久,比尔˙ 盖茨为“微软”设定了那个著名目标——“让每一张办公桌,每一个家庭都摆上电脑。”柳传志同样敏感地意识到这种市场变化,但是联想却不能“造电脑”。当时,在国内生产计算机需电子工业部发放生产许可证,浪潮、长城等公司都有许可证,中科院却没有。

  认识到自己无法撼动现实规则后,柳传志选择了一条“拐大弯”的路线。

  1988 年1 月, 柳传志来到了香港。他的目的是,在这个没有“计划”的城市成立一家公司,为生产“个人电脑”做资金、技术和市场准备。

  一年之后,柳传志将在香港研发出的“286 微机”送上了飞机。此行的目的地是德国,当时在汉诺威正举办电子技术交易会。也是在这次交易会后,柳传志终于达到了“拐大弯儿”的目的。

  春天,在人民大会堂召开隆重的誓师大会;秋天,却在破旧大楼中的狭小办公室里开张营业,这就是柳传志在1988年拥有的梦想和现实。大联想突围

  1994 年,柳传志陷入了职业生涯的低谷——企业成长乏力、国外电脑品牌横扫中国市场、并肩合作多年的亲密战友反目成仇,而他的身体也令人担忧,反复发作的“美尼尔综合症”让他不得不住进了京西的海军医院。

  柳传志在病床上备受煎熬,联想也是内外交困。为了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国家在1994 年年初开始了宏观调控,联想因此失去了大部分部委和大型国有企业的订单。

  最终,50 岁的柳传志拿出了“突围”战略——“用年轻同志”。他一边将杨元庆推到最前线,一边向中科院提出了一份“股份制改造”的方案:联想资产的55% 归国家,45% 归员工。

  1994 年,“股改”带来的“红利”还只是一个数字概念。直到1997 年,才变成了“真金白银”。这一年,联想微机的市场占有率上升到了17.6%,比位居第二的IBM 高出了近6 个百分点。也是在这一年,中国证监会同意“中国联想”在香港上市的计划。

  上市使联想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正如柳传志所言:“联想在1996 年以后不断在PC 领域里扩展和进步,跟我们是一家上市公司是密不可分的。”1996 年3 月15 日,联想在其率先发动的PC 价格战中击败所有竞争对手,成为国内PC 冠军。

  2000 年是柳传志从商史的一道分水岭,他将联想一分为二,分拆成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分别交给了杨元庆和郭为,自己退居幕后。在外界看来,联想的“柳传志时代”至此谢幕,但谁曾想,柳传志又在联想控股开创出一片全新天地,完成了从实业家到投资家的转变。

  重返联想

  2005 年,联想集团以6.5 亿美元现金和6 亿美元的联想股票收购IBM PC 业务部。完成这起“蛇吞象”的并购后,联想成为中国第一个冲进“全球500 强”的民营企业,但很快,高管间的文化冲突、金融危机让其陷入了诸多麻烦。

  联想国际化的困境将已经引退的柳传志重新拉到幕前。

  2008 年,遭遇11 个季度以来的首度亏损后,柳传志重返联想董事局主席职位,杨元庆重新担任CEO,这被认为是联想过冬的重大调整。这个组合的意义在于,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导致企业大幅削减IT 的成本,联想未来的增长点只能更多地关注中国业务,尤其是个人电脑市场。

  市场舆论很快被柳传志这位传奇式人物的回归所吸引,并由此对联想度过寒冬做出乐观的推测和判断。

  当时,柳传志说:“一年后,就是联想大反攻的时候。”说这话的时候,联想已经过了关键一关——稳住管理层。

  柳传志回来后,将业务的重点放在中国市场,并让中国人重新掌握了这家国际化公司的控制权。管理层重组之后,联想推出了“组合拳”——一方面进攻新兴市场和消费领域;另一方面保住成熟市场和商用领域。

  跨越煎熬期,联想迎来曙光。联想2009 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净利润达到8000 万美元,市场份额达到了9%,创造历史新高。

  2010 年4 月,背水一战再掀高潮:乐Phone 携带着中国基因要与iPhone 抗衡。虽然乐Phone 的前景扑朔迷离,但业界感到联想突围的野心不断复苏,66 岁的“企业教父”柳传志仍抱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勃勃雄心。

  30 年感悟

  有一次和同学聊天,谈下辈子会干什么?他们的意愿是下辈子都不选现在的职业,就我自己说我下辈子还要做企业。虽然做企业有时带给我很多彷徨、痛苦,甚至一段时间还有很恐惧的心理,但是有一个好处,就是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能够设计自己所要走的道路。人很大的兴趣就是感觉一步一步往自己设定的目标方向去努力,最后能做到,这个感觉很特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