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多粥少——直销人才窘境何来

  • 来源:直销
  • 关键字:直销人才,直销企业
  • 发布时间:2015-12-11 14:19

  有人曾以飞机起飞的一连串动作来比喻中国直销行业自2010年以来的发展动向:“前三年像滑行,后两年是冲刺,到了2015年,中国直销行业开始真正地离地腾飞了。”若从历年直销牌照发放数量来看,这样的比喻确有几分形象,从元旦之后仅七天便获公布的福维克开始,迄今(11月23日)已有21家企业获牌,比起前些年,今年的数字所呈现的更像是一幅腾飞的姿态。

  但是正如飞机升空之后会开始关注阴晴、气流、能见度等航行因素,中国直销行业2015年腾飞的身影背后,也显露出许多新的问题,人才短缺便是其中一个,俗话之云:“僧多粥少”的含义所指很不幸地正被腾飞之后中国直销行业所实证着。

  所谓“僧多”

  我国早在夏商周时代,就有“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的法律规定,这和目前国家所实行的休牧、禁渔政策如出一辙,为的都是以适当的汲取来维持一域的生态平衡,借以保证一种生活方式的持续性,在书文中,人们习惯于用一道比例公式来呈现生态:分子是一个地域或增或减的数量,分母是这个地域固定的承载量。

  人们也常以“生态系统”的概念来描绘一个社会行业的运转和发展,而危机的产生也往往归咎于行业生态失衡,以如此的心理来套用直销行业目前的人才危机,我们便不难理解其间因由所在,当2015年新增的21家直销企业携带着对经销商团队和优秀职业经理人的巨大需求而来,比例线上的人才需求数量远远多于线下的人才基数时,直销行业的人才危机便从这巨大的数值空当中滋生出来。

  21家新晋的直销企业究竟需要多少经销商团队才能保证直销业务的正常开展,我们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但在行业中因人才的稀缺而起的乱象仿佛已经证明了这个黑洞的存在和形状,在与直销企业的接触中,我们时常听到他们对于人才竞争的抱怨,老牌直企哀叹人才的流失,而新晋直企也苦于寻觅不到合适的人才,人来人往的故事中总有人歌也有人哭,可无论是歌是哭,行为背后所沉淀的依然是对“僧多”之后人才稀缺的喟叹。

  “粥少”所指

  相信不乏“聪慧”之人,在听闻“僧多粥少”的故事之后,也会戏谑地提供解决困境的办法:“那为何不把粥的份量添加到和僧人的需求相对等呢?”这种平面思维的回答已经在行业中被许多人当做解决人才困境的方法,不过在此之前,人们需先思虑直销行业中的人才基数缘何承受不得21家后来者的需求冲击。

  时光中的往事往往能够给予现在的问题解答:二十多年的中国直销历史,发展轨迹不是一条平稳向上的直线,世纪之交时的线条便低垂于命运谷底,那是一段被成熟的目光视为荒唐的时期,乱象丛生的传销骗局刺痛了世人,遗留下的记忆痕迹如今都还清晰。在直销人的命运追溯中,我们时常听闻他们不被身边人所理解的声音,如此的印象痕迹甚至在今天依然如是。

  直销行业的社会形象,于此间,终是一道桎梏。

  此外,不是每个直销从业者都堪称“人才”,吹毛断发的利刃需要打磨,擎顶一方天地的直销人才也需培养,而对于这个在时光中耕种和酝酿的事情,却被很多直销企业遗忘或根本不愿涉足,他们受时代节奏的影响而心急于成,渴望每一笔的投入都能立见收获,而对事业未来的展望却远不过几个春风秋雨。

  当然,粥少的现状并不仅仅出于社会形象的影响和人才培养的不济,企业垄断、政策约束以及直销行为的特殊性所造就的无所适从,也都是“粥少”的原因。人们习惯以“僧多”代表行业的兴盛,所以解决直销行业的人才困境,终需要从“粥少”入手。

  文/赵闯成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