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没想象的那么诗意,也没有那么粗砺。也不是每个兰州人都是啤酒和牛肉面的奴隶。诚然,兰州给全国人民最大的直观印象就是一碗牛肉面,是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是中国版图的地理中心。然后就没了。
对于流落在外的兰州人来说,听到“兰州”二字,是该流泪的。假如问你去过的城市当中,哪个城市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不好?一定会不假思索地说,兰州。
是的,过去的兰州留给人们的除了牛肉拉面可以永久珍藏以外,其他印象可以说是非常糟糕的。
恶劣的空气质量、暴戾的刁民以及残疾者将自己绑在一个可以移动的皮子上进行乞讨的身影,给游客记忆中的兰州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十几年挥之不去。
当年的兰州,仿佛一副做旧了的图画,连空气都是厚重、凝滞的,没有一丝流动的感觉。
尽管坐落在所谓的几何中心,但这里却是不折不扣的边城。中原文明的指尖勉强触及,却又戛然而止,如同春风不度玉门关。悠扬的驼铃渐行渐远,沿着河西走廊通往西域。这座城因商而兴,因商而废。丝路的衰败使得曾经繁华的金城日渐落寞,只能凭借着由隔壁青海人民创造的“正宗兰州拉面”,以一种奇怪的方式被人记住。
通过近几年不断的发展,在一个较高的视角上俯视兰州,只见兰州城四面环山,黄河在市区川流而过,水是青绿色的,没有太浑浊的黄色泥沙。此时正是夕阳西下,群山环绕中的兰州的轮廓一览无余,鳞次栉比的高大建筑被落日的余晖镀了一层金黄色的光芒,在一层淡淡的薄雾的笼罩下,兰州显出一种成熟的姿态和风韵。
兰州虽然地处西北内陆,但是空气温度与湿度远比兰州周边的城市好得多。街上随处可见穿着回民服饰、高鼻梁、深眼窝的少数民族,神态都是温和、安详的,脸上并没有当年留存在记忆中的肃杀之气。
今日兰州,包括兰州的空气质量,的确比印象中的好很多了。
可能,兰州之所以当年给游客留下了灰色的印象,是与兰州当时的时代背景、自己彼时的心情、所处的环境,以及所接触到和看到的人事物的侧面有关系。
实际上我们和别处的人一样生活。你在你的城市里看到的喜怒哀乐阴晴圆缺,多半在兰州也一样在发生。对生养自己的城市的那种莫名的爱和厌倦在兰州人这里也一点没有改变。她就是一个随着商路和历史而发展成的聚居点,没什么特殊。你硬要给兰州安上这样或者那样的形容词或者名词,然后怀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心理探访一番,我是说不出半个不好的。诗人要歌颂,旅人要追寻,政策要发展,随你。但我们依然是吃米也吃面,喝水也喝酒,食素也食荤。
芸芸众生,不过于此世求个安稳。众生如此,兰州也如此。看来,对世界上的任何人事物,在没有经过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和掌握之后,最好还是不要轻易下结论。
文/王丽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