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假装不想家

  • 来源:大学生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3-16 10:35

  想家对于留学生来说一直都是一种普遍的常态。每当在海外看到网络上对国内一些新技术的报道,像是淘宝、手机支付、共享单车等新概念的冲击,我们对于家的思念就变得越来越浓,独自一人在外的生活就愈发被衬托得艰难。尤其到了春节,国内张灯结彩,爆竹声连连,一家人坐在电视前看春晚包饺子,而我们留学生们只能对着万里之外手机屏幕中的家人说一句“过年好”,努力挤出笑容给家人看,假装过年不想家!

  最浓重的永远是思念

  除夕夜的留学生宿舍,躲在阳台上偷偷哭泣的身影不在少数。对于留学生来说,国内春节的二月,正是我们最忙的元旦假期后的论文deadline,别说回国过年了,能有空去中餐馆点份外卖、算好时差跟家里视个频,就已经很不错了。

  在美国洛杉矶的刘宁宁,已经有八个春节没在家里过了,洛杉矶华人街在春节期间挂起的大红灯笼,陪着她一路从本科走到了博士。在她看来,春节对于她,已经不再有儿时那种强烈的吸引力,只是一年365天中稍微特别点儿的一天,因为她会收到学校特意给华人学生发的“恭贺新禧”的邮件。但是今年,刘宁宁格外想家,她说:“外婆已经86岁了,去年还突发脑梗进了ICU,在医院里躺了快一个月。连医生都不能保证她的身体状况能否撑过这个春节。所有孙儿辈中,外婆最喜欢我了,但却是我,连续八年都没好好陪她老人家过个春节。如今到了我博士毕业的关键时期,我实在不能分身回国,外婆也不能坐飞机了,她一辈子都没有来过美国,看看我上学的地方什么样……”

  洛杉矶比北京晚了15个小时,当国内敲响大年初一的零点钟声时,刘宁宁还是前一天的早上九点,不是上课就是在实验室。等到她放学回家,吃上年夜饭的时候,国内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家人们正在各家走亲戚,或者聚在一起搓麻将,也不能体会刘宁宁心中的孤独。往年的春节,刘宁宁还特意去中餐馆打工,因为这几天发三倍工资,对于留学生来说很是有吸引力。进入博士阶段后,刘宁宁不再打工,而是专心于研究。2017年春节,她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状态,说自己太想念一句乡音的“过年好”,也想吃妈妈最拿手的雪绵豆沙。“但是,爸妈年纪大了,这道菜最费功夫,不舍得让老妈再耗时半个多小时打鸡蛋清,也不舍得让老爸站一个多小时给我磨豆沙馅儿,他们腰都不好了。自己在美国念了八年书,希望早点学成,也算是对没能陪在家人身边这种遗憾的一种慰藉吧!”

  我们也有除夕夜的好口福

  可是,不是所有留学生都像刘宁宁那样“苦”,许多留学生在国外的春节,甚至比国内还要更有意思呢!

  我第一次在国外过年的时候是在伦敦。不仅中国城组织了舞龙舞狮表演,整条牛津街都挂上了中国红的彩灯,市长还专门贺词,祝福在伦敦的华人们春节快乐。在英国的留学生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就是中国学生了,因此英国也格外地重视中国学生的声音,近几年来,许多英国高校都把中国的除夕和大年初一这两天设为假期,让我们在海外也可以像在家里过年一样,与朋友们团聚、看转播的春晚、吃年夜饭。

  对留学生来说,吃,应该是除了学习外最重要的了。有些佛系留学生,提前一周在中国超市买上七包康师傅方便面,大年夜是红烧牛肉,初一是老坛酸菜,初二是鲜虾鱼板,初三是小鸡炖蘑菇……就这么一口气吃下去,七天后,连头发都散发出一股方便面的味道,春节七天也在这种无欲无求的热开水和Quiz中度过了。但这种佛系留学生毕竟是少数,更多的留学生们,可是提前好久就买空了中国超市,势必要在厨房露一手呢。

  2013年的春节,我在英国和几个留学生一起煮火锅,平时舍不得买的龙虾和面包蟹,在过年的那天摆满了餐桌,中间是播放着春晚的iPad。那一年,正好是我们几个留学生的本命年,大家一起套上红毛衣,涂上红指甲,喜气洋洋地过了个芝麻酱味道的春节。最开心的,是小伙伴们等待火锅煮熟时那种期待的眼神,毕竟谁也不想独自一人度过除夕之夜。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对春节或许有着不同的记忆,但对团圆的执念却是亘古不变的。

  2014年春节的时候,我在荷兰gap year(间隔年)。当时我在那里认识的中国留学生比较少,在家吃饭也没什么意思,于是和朋友四个人一起去中国餐馆里过除夕。没想到,餐馆里比我们想象得热闹多了,平日里点菜的餐厅,在当天改成了自助,所有菜品全部提供,每人只需17.5欧元就能吃到三文鱼、生蚝、澳洲小羊排等美味,青岛啤酒不限量,每一口都是家乡味儿,超级划算!餐厅老板和老板娘亲自出面待客,挨桌拜年,敬酒发糖,整个餐厅喜气洋洋,比结婚宴还热闹。结账的时候,老板不仅抹了零,每人还赠送一张拍立得,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

  毕业后,我去了迪拜工作,2016年的除夕,由于工作分配,我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度过了中国的除夕夜,那是我第一次穿着短裙过春节,也是第一次看见人山人海的中国留学生聚集在港口,对着打上了红灯的悉尼歌剧院欢呼倒数,那一刻,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也从那些留学生的眼中看到了当年在伦敦中国城时的自己。当时是悉尼的夏天,更多的留学生们干脆席地而坐,在草地上铺上野餐布,旁边吊着探照灯,来一个户外的星光年夜饭!每个人都带着自己家乡的拿手菜,大家的饭盒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小型的“舌尖上的中国”。当时有个中国留学生跟我说,现在要保护环境,已经不允许放烟花,否则前几年的春节,政府还会特意放烟花为华人们庆祝呢!

  留学生更有责任和梦想

  2017年春节,我留在迪拜,一起庆祝春节的,是两个留学迪拜的中国学生、一位在阿联酋工作的中国外交部成员和几个来自不同国家的老外,他们不约而同都对中国文化十分着迷,很久之前就求我邀请他们参加我的春节party。当天晚上,我们几个中国人轮番为他们解释什么是“春晚”,什么是“除夕”,什么是“压岁钱”,还亲自示范了如何在微信上抢“lucky money(红包)”。在吃饺子之前,我们几个中国人一人拿出一个红信封,里面是10元人民币,当做春节红包送给他们,彰显我大国的待客之道。他们受宠若惊,指着纸币背后的山水图啧啧称奇,忙不迭地拿出钱包,双手奉上10迪拉姆作为回礼,我们相视一笑“赚到了”(10迪拉姆约合18元人民币)。那天晚上,我们以教老外用筷子夹花生米的课程结束。我非常自豪,从2012年出国以来,我见证了老外们对中国文化愈发深厚的兴趣和热情,也见证了诸多国家对中国、对华人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我们乐于见到这种变化,因为这代表着留学生在外的日子,不再是十几年前的苦和累,而是身在海外却能时时感受母国温暖的一种坦然和底气。

  已经在比利时生活了七年的杨奚是欧盟的一位工作人员,日常工作“闷骚”的他,其实是一位自媒体爱好者,每周都会用中英德三国语言在网络上发布许多搞笑视频,内容多是各国人因为文化差异在异国闹出的笑话,如今他的INS上已经有一百多万粉丝,俨然一个网红。在欧盟的七年来,杨奚的春节都在比利时度过,每一年,他都争取把除夕夜party办得很搞笑,并在网络上直播,吸引更多的老外关注春节,关注中国节庆,如今杨奚的每个同事都习惯性地在大年初一贴对联,门中间还要写上一个倒着的“LUCK”。

  去年鸡年,杨奚的一位德国女同事发现自己的属相是鸡,于是开心地用中文大喊“我是鸡”,这个视频甚至传到了国内,还登上了凤凰新闻的搞笑视频推荐榜。网络上许多中国留学生在评论处提醒: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在说“鸡”这个属性时,含义颇深,谓语应随之变换……搞得一些学中文的老外们大呼辛苦,弄不懂。每次,杨奚从国内休假回比利时,都会给老外同事们带些中国结、窗花、折扇等中国风的小玩意作为礼物,让老外们更多地了解中国,以期潜在地推动欧盟与中国的合作与交流。杨奚希望,自己可以在中欧之间做一个好的桥梁和传递者,与更多身在海外的中国人一起,make something different and bigger。等过完今年的春节,杨奚就打算辞职回国了。2017年的十九大让他看到了“一带一路”上的契机和潜力,他准备前往中亚地区,让中国城在各个“斯坦国”开枝散叶。

  文/刘瑾妮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