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公式破解调研难题

  • 来源:廉政瞭望
  • 关键字:调研,社会科学院,李后强
  • 发布时间:2018-03-22 09:54

  ——专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

  从大学教授到县市领导,从四川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到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的身份在官员与学者之间数度转换。这让他对于调研有了更深的体会,“无论做官还是做学问,调研都是基本功。”“不深入实地调研,制定出的政策就会有偏差。即便是自然科学,不研究成百上千组数据,也找不出规律性的东西。”

  面对廉政瞭望记者,研究自然科学出身的李后强拿出了两组公式。第一组是调研精准度公式:精准度(z)=√(深度(x)×广度(y);第二组是调研累积公式:(1+0.1)365=37.8,(1-0.1)365=0.03。他与记者的交谈,便从这两组公式开始。

  调研要落脚在想一想

  廉政瞭望记者:如果说调研的精准度取决于调研的深度与广度,相信不会有异议。但为何你要使用开方这种计算方法,而不是其它?

  李后强:取决于只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我希望表达得更准确一些。比如说用求平均数的方法,如果深度是0.5,广度也是0.5,平均数自然是0.5,似乎与这个公式的结论一致。但如果深度是0,广度是0.5呢?求平均数是0.25,用这个公式结果就是0。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调研中深度与广度缺一不可,任何一者偏废,调研的精准度都会大打折扣,甚至是归零。

  廉政瞭望记者:再来说说第二组公式。如你所说,这个1代表调研,0.1是累积的功夫,365是一年的天数。

  李后强:这就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数学表达。每天累积一点,一年下来,数字变成37.8,每天减少一点,到头来只有0.03,两者相差正是一千多倍。

  有人认为调研就是去基层走一走,把相关人员找来问一问情况。我认为这远不是完整的调研,甚至是只有调查,而没有研究。领导干部搞调研,不应该只是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最后还要落脚在想一想,这就是累积的功夫。有些领导干部对某个议题钻研得比较深,不仅去点上搞调查,还会长期关注。比如当地工作有什么进展,外地有什么好的经验,学术界有什么新的研究,他都会搜集、消化。这样累积下来,才会做到心中有数,工作中就会少走弯路。

  廉政瞭望记者:会不会有人认为,能把1做好就不错了,再去持之以恒地做那0.1,难度太大?

  李后强:那0.1的功夫,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比如说春节长假刚过,许多领导干部都回了老家,有没有找老乡谈上个把小时,或是和同学、发小聊一聊天。这既是家常闲聊,也是了解基层情况,而且是最直观的。事事留心皆学问,搞调研也是这样。

  说到这里,又要引出另一个话题,就是对群众的感情问题。我见过有些领导,十分喜欢向群众发问,哪怕去餐馆吃顿饭,也要问一问老板最近生意如何,问一问服务员老家的情况,我认为这些都是累积式的调研。相反,如果一个官员连和老百姓攀谈的兴趣或技巧都没有,无疑是有问题的。

  用好六个器官

  廉政瞭望记者:对于领导的调研,下级往往会进行充分准备,甚至刻意把成绩呈现出来。而这,往往又成为人们所反对的盆景式调研。

  李后强:客观来说,下级辛苦准备一番,领导对人家的成绩完全视而不见也不妥。再说调研除了发现那些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也要发掘出好的经验做法。因此,看一些成绩与亮点,并没有什么不好。

  但是,只看成绩肯定不行。这里面,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要两者兼顾。不久前一位领导到地方视察脱贫攻坚,当地安排的点他都走了一遍,最后说你们的工作的确辛苦,还说“我都懂”。接着提出自己随机走几个地方,去看一看。

  廉政瞭望记者:你曾提出,调研要用好六个器官,就是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手、脚。其中的鼻子是什么意思?

  李后强:我说的这六个器官,眼睛自然是指多看,嘴巴是多问,但不要轻易做指示,耳朵是要多听,手是多记,多查阅资料,脚是多走动。这些都比较好理解,至于说鼻子,那是一种抽象的说法,指的是领导干部的嗅觉要灵敏,能够发现一些苗头性的问题。

  同样的调研,走的相同的点,见的相同的人,发现的问题可能大不一样。有人发现了问题,有人没有发现问题,同样的事,有人觉得是小问题,有人觉得是大问题,这就看出嗅觉是否灵敏。

  一个嗅觉灵敏的领导干部,即便在所谓的盆景式调研中也能察觉出问题。比如下面的汇报材料,有的领导干部坐在会议室里就能发现哪些数据兜不拢。

  如何减轻基层负担?

  廉政瞭望记者:有些领导干部抱怨,工作太忙以至于想调研都走不出去,甚至连规定的调研天数都完成不了。你怎么看?

  李后强:领导干部工作忙是实情,但要说忙到没时间调研就不应该了,甚至这种说法本身就本末倒置。调研不是负担,而是推动工作的有效途径。毛主席提倡调研,而且每当他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时,尤其喜欢出去调研,通过调研来找到破解之道。

  调研是要拜群众为师,基层群众在实践中的首创精神以及各种工作方法,是窝在办公室里怎么也想不到的。调研越多越深,工作才越顺,否则才是一团乱麻。

  廉政瞭望记者:领导都往基层跑,基层会不会疲于应付?

  李后强:这个问题的确在某种程度存在,比如有个县,一天之中就有十二拨上级领导下来调研,上级党政机构,各类考察组,垂管部门……县委书记汇报工作都忙不过来。这时候,不妨通过更加合理的安排统筹,以减轻基层陪同汇报等压力。

  我觉得调研的目的,是出实情,出思路,出人才,还要出作风,出情感。通过调研,摸清真实情况,找到工作思路,发掘工作中的干才,同时也要有好的作风,有对群众的真情实感。调研不必讲排场,我很欣赏有些领导干部,去到基层后不同谁打招呼,回到省城了,才给当地打个电话,说是去过了一趟。

  文/本刊记者 龙在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