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些宋朝皇帝都是功夫高手

  • 来源:廉政瞭望
  • 关键字:宋朝,皇帝,功夫
  • 发布时间:2018-03-22 10:05

  古代朝代更易,有一大部分是后来者打江山打下来的,所以古代会武功的皇帝还是挺多的。当然,这里的武功并不是武侠小说里描述的大侠层次的武功,而是一名普通武师或军人所具有的武功。

  秦始皇、刘邦、刘秀、曹丕、刘裕、陈霸先、李世民、朱元璋、朱棣、康熙、乾隆等皇帝,都上过战场,肯定是会武艺的。在人们的印象中,宋王朝比较文弱,君主有士大夫气质,但有意思的是,宋代却出了好几位识武功的皇帝。

  赵匡胤出生于军人世家,其父赵弘殷在后唐时期就掌管禁军,后因战功升任护圣都指挥使。《宋史》中对赵弘殷的评价是“宣祖少骁勇,善骑射”。赵匡胤幼年时,其父曾一度要他弃武学文,替他请了一位很有学问的先生,给他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后来他进入武行,领兵多年,征战南北,没有一点武艺在身是不可想象的。再后来,赵弘殷官至检校司徒,与其子赵匡胤分别执掌禁军,彼时被传为佳话。

  金庸在《天龙八部》里聚贤庄一战中这样写道:众人尽皆识得,那是江湖上流传颇广的“太祖长拳”。赵匡胤以一对拳头,一条杆棒,打下了大宋锦绣江山。相传他发明了盘龙棍、太祖绵拳。盘龙棍,其实就是后来的双节棍。在民间传说中,他曾凭着手中一根盘龙棍,千里护送京娘。

  赵匡胤的这个盘龙棍,在大宋开山立国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历史上,曾有赵匡胤齐眉棍战大刀的故事,邻国御前大将军刘定国就被他一棍敲住后脑勺而死。盘龙棍结构独特,简练实用难防,至今仍然为各大门派密珍保留,鲜有得见真容。

  宋高宗赵构也识武功,而且武功还不错。有史料记载,赵构从小不仅文采上佳,而且身体素质强悍,他擅骑烈马,能开硬弓,他两臂平伸,各悬挂一斛米,能行走数百步之远,人皆骇服。宋代一斛米,约合现在110斤,可见,说赵构是一大力士一点也不为过。

  赵构还因为识武功而因祸得福。靖康年间,金帅完颜宗望久攻开封城不下,迫宋廷议和,索要金帛以及太原(今山西太原)、河间(今河北沧州)、中山(今河北保定)三镇,并以一亲王为人质。时为康王的赵构主动请缨,说他愿往敌寨为质。

  赵构进了金营,呆了二十余日,居然被放了回来。原来,完颜宗望怀疑赵构是假康王,因为“康王留金营,与金国太子同射,连发三矢,皆中筶,连珠不断。金人谓将官良家子,似非亲王,岂有亲王精于骑射如此?乃遣归。”金人以为宋朝亲王尽是娇生惯养之辈,康王箭术如此了得,定是冒名的亲王,所以将赵构放回去,换了肃王为人质。其实赵构真的是习得一身骑射武艺。

  宋孝宗赵昚是一名有为的皇帝,一直想上战场杀敌,光复大宋,为此坚持练武。宋人笔记《鹤林玉露》记载说,南宋孝宗皇帝经常携带一根涂了黑漆的拐杖,有一回出门,忘记了带这根拐杖,便叫两个太监回去取来。结果那两名太监怎么也抬不动拐杖,只能“竭力曳以来”。原来,那拐杖是精铁铸成,宋孝宗平日用它锻炼臂力。可知孝宗臂力过人,能够轻而易举地提着一根铁棍走路。

  然而,跟我们看到的影视戏剧一样,武功在那些特殊时代,往往是有志报国者的“屠龙之术”。特别是对于一国之君而言,国家将倾,哪是你凭一身功夫就能稳固江山的?满族人在关外时,扬鞭策马,弯弓射箭,几乎是每个成年男子必备的本领。入关后,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帝,先后采取了多种措施,以保持骑射传统不至丢弃。简而言之,清朝皇帝都会武功,结果呢?所以,“文治武功”之说,历来跟拳脚功夫没有半点关系。

  吴钩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