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备份的航天老兵邓清明:战友飞就是我在飞

  • 来源:廉政瞭望
  • 关键字:航天,邓清明,战友
  • 发布时间:2018-03-22 10:06

  2016年5月,邓清明和陈冬住进了狭小的、二十多平米的密闭舱内,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灯一直开着,机器的震动与噪声环绕不歇。不能出去,不能洗澡,只能吃航天食品,只能两人相对。

  33天的模拟验证试验,完全比对神十一计划33天飞行任务的内容,其中包括近乎残酷的72小时睡眠剥夺训练。执行飞天任务的2名航天员将从正在备战的4人中确定。对50岁的邓清明来说,这是他离梦想最近的一次,必须铆足劲再一次发起冲锋。比他小12岁的陈冬,同样是首次飞天的候选人。

  在密闭舱中的一天晚上,邓清明的耳塞掉了,醒了。在持续的轰鸣声中,他愣了一会,有一种忘记今夕是何年的茫然,然后下床捡起耳塞,继续睡了过去。

  从天空到太空

  18岁那年参军,是邓清明第二次来到离家几十公里外的小县城。在那之前,邓清明去过的最远地方就是邻乡,他在那读的高中。家里兄妹五人,邓清明是老大,他在学习之余还要照顾弟弟妹妹。

  1974年,高中最后一个学期,在父母的鼓励下,邓清明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了空军招飞,没想到竟然一路顺利通过了各项体检和考试,成为了一名飞行学员。去军校报到的那天,村里很多人来为他送行。他暗下决心:一定努力干出个样子,决不能让家乡父老失望。

  飞行学员的学习和训练紧张而辛苦,邓清明顺利完成航空理论学习,进入初教团,开始飞行训练。

  1985年的大裁军,是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精兵之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面临可能被淘汰的压力,邓清明训练更加刻苦,最终以优异成绩进入高教团,开始歼击机训练。1987年11月,邓清明毕业被分配到驻在吉林省延吉市的空军某团,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飞行员。

  当了10年飞行员,1997年年底,邓清明离开空军部队,被挑选入航天员队伍。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于1998年1月5日成立,邓清明与另外13名战友一起,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

  天空与太空,一字之差,对人的要求,却是脱胎换骨。从头来过,训练与学习成了邓清明生活的全部。

  航天员的训练,需要突破人的一个又一个极限。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里训练时,航天员需要承受40秒的8倍重力加速度。训练中五官被挤压变形,眼泪不自觉地往外飞,胸部极度压抑,呼吸非常困难,手臂抬不起来。做这种训练时手边有一个红色按钮,一旦挺不住了就可以立即按动红钮,请求暂停。但20年来,从未有谁按过这个红钮。

  有时候,邓清明从训练室出来,身体僵硬,手会不自觉地抖。吃饭时夹起的菜,抖着抖着就掉在了地上。但邓清明却泰然处之,“我们从农村里走出来的孩子,能吃苦的。”

  “天空中没有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

  33天里,邓清明与陈冬完成了大量的验证试验。出舱的那一天,已经是6月了。邓清明眯着眼,看到院子里,叶儿都绿了起来。他想好好地泡个澡,然后吃上两大块西瓜。

  2016年10月17日清晨,初冬的酒泉有些清冷,有点风,广播里传出零号指挥员清晰的口令声。7时30分28秒,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正式点火发射。

  就在前一天,4位待命的航天员接到命令,飞天任务由景海鹏和陈冬执行。这是邓清明继神九、神十飞行任务后,第三次接到备份通知。之前他为这次任务准备了3年,为飞行准备了19年。他不知说什么好,深吸了一口气,然后侧转过身,给了景海鹏一个拥抱,说了句“海鹏,祝贺你”。

  和上次一样,邓清明站在问天阁旁的小楼顶上,盯着火箭拔地而起,光芒四射。耀眼的白色尾焰徐徐上升,耳边巨大的轰鸣声让他有片刻的失神,攥紧的拳头松开了些,有些出汗。天空很快恢复了平静。他想起那首诗:“天空中没有痕迹,但鸟儿已经飞过。”

  邓清明还记得入队那年,母亲不远千里专程到北京看他,他陪着母亲参观北京航天城。母亲说,在她有生之年,希望能亲眼看到儿子飞上太空。邓清明遗憾的是,直到老人家去世,他都没能帮她实现“飞向太空”的心愿。

  邓清明3次入选载人飞行任务备份梯队,每次都完成了和主份同样标准的训练任务,却一再与飞天失之交臂。目送自己的战友一次次飞天成功,一次次载誉归来,失落感常常涌上心头。

  他一次次问自己,“为什么别人可以执行任务,而我不行呢?航天员是我的职业,身为一名航天员却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那不是我的失职吗?”

  但任务计划安排没有给他太多时间整理消极情绪。神十一任务期间,景海鹏、陈冬在天上飞了33天,邓清明作为备份航天员在地面的航天员支持室陪伴了33天。任务结束后,邓清明回到家,看到了令他终身难忘的一幕。

  他推开门,看到女儿和爱人把他当英雄一样迎进家门,再往前走,看到桌上满满的一桌好菜,满满的三杯红酒放在桌上。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冲进卫生间把门一关,把水龙头打开,哭了。他觉得自己真不是英雄,其中的苦涩,唯有家人最是懂得。可是突然之间,他抬头看到镜中的自己,又十分自责,爱人和女儿都这么高兴,自己为什么不能高兴一点?

  第三次“归零”

  邓清明的女儿毕业后,主动选择了航天事业,成了一名“航二代”。2013年神十发射前几天,邓清明作为乘组人员进驻发射场,恰好女儿也在那里代职锻炼。那时航天员都处于医学隔离状态,分别近一年的女儿每天都隔着围栏来看他。女儿每次都特意把自己打扮得很精神,让他安心备战。“爸爸,飞天的梦想只离你一步之遥,不管结果如何,你都要加油啊!”女儿转身离去的那一刻流泪了,让邓清明感到一阵心酸。

  20年来,中国航天员6次飞天,6次凯旋,人们记住的是11位执行过任务的航天英雄的名字。但因为机会有限,21名航天员中,还有10位至今尚未实现飞天梦想,这10人中有5位首批航天员因为年龄超过黄金飞行期,不得不遗憾退役或转岗,再也没有一飞冲天的机会。他们分别是吴杰、李庆龙、陈全、潘占春、赵传东。邓清明是唯一一名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又仍在现役的首批航天员。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训练,航天员之间的差距非常小,可能会小到零点零零几分,但这就决定了他们在航天任务中是主份还是备份。

  几乎每名航天员都当过备份,有的还不止一次。神五任务时翟志刚是备份,神六任务时他又一次与飞天无缘,但他两次都站在战友身后,微笑着送战友出征。神七任务选拔时,航天员陈全仅以微小差距落选,他说:“我会努力当好‘备份’,让战友在天上飞得更高、更踏实。”

  多年来,邓清明与其他航天员都有一个共识:战友飞,就是我在飞。

  神十一任务成功后,总指挥长对邓清明和另一名备份航天员说:“作为优秀的备份,你们是光荣的,你们和神十一乘组共同完成了这次任务,任务成功就是你们的成功,航天员在天上的表现就是你们的表现。”邓清明流下了热泪,他深切感受到,“在这样一个神圣而又伟大的事业面前,个人的得失、个人的荣辱真的微不足道。”

  邓清明至今记得,陈全离队那天紧握着他的手说:“不管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老邓,你要继续努力,不要放弃。”

  每次任务成功后,航天员要做到的就是必须在最短时间内给自己“归零”,抛开过去,放空自己,以从零开始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尽管与飞天三次失之交臂,但邓清明依然在坚持二十年如一日的训练,为下一次飞天任务努力准备。高速旋转的离心机训练,连续7天保持负6度卧姿的头低位卧床训练,低压缺氧、模拟失重等训练……52岁的邓清明说,自己依旧不成问题。他坚持“宁可备而不用,决不用而无备”的信条,时刻准备接受挑选、为国出征。(综合新华社、央视网、央广网、中国军网等报道)

  文/半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