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时期普通士兵凭什么敢罚连长

  • 来源:廉政瞭望
  • 关键字:井冈山,士兵,连长
  • 发布时间:2018-03-22 10:13

  1965年5月,阔别井冈山36载的毛泽东再次来到井冈山,忆起往昔革命岁月,毛泽东问道:井冈山精神是什么?在场人员有答“艰苦奋斗”,有答“支部建在连上”,毛泽东却笑着说:“在井冈山时期我们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风,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忽视的是士兵委员会。”

  毛泽东提到的“士兵委员会”,是一种组织形式,其背后却是人民军队军内民主的起源——官兵一致、官兵平等。

  士兵委员会,最早出现在1927年1月的大革命时期。那时,在北伐军中担任营长的彭德怀,认为自己所带领的部队已不是军阀队伍,不能再用闹饷等办法来团结士兵,就将自己营中秘密的救贫会改为公开的士兵委员会。

  不过,此时的士兵委员会仅局限在彭德怀所在的营,实践并不深入。历史把使命交给了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1927年9月29日,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为改变部队吃了败仗后军心涣散、官兵关系恶劣等现状,毛泽东决定对这支队伍进行整顿和改编,这就是彪炳史册的“三湾改编”。改编最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在军队内实行民主,即设立士兵委员会,实行官兵平等、经济公平,破除旧军队惯有的雇佣关系。

  提出改编部队的毛泽东,身体力行。在三湾村钟家祠堂前面有一口水井,部队到来后,由于用水人数增加,井水变得浑浊。一天,毛泽东路过井旁,二话没说,便去老表家借来铁铲和担箕,带着几名战士,卷起衣袖裤脚就开始清修水井,铲宽水源。不到两个小时,井水清澈见底。为了防止井水再被弄脏,毛泽东还捡来鹅卵石把水井围了起来。后来,这口井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红双井”。

  10月3日清晨,经过4天的短暂休整和改编,脱胎换骨般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带着全新的革命火种向井冈山进发了。

  月底,部队抵达井冈山腹地茨坪。不久,毛泽东和战士们又迎来了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队伍,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平江起义队伍,以及被称为当地“山大王”的王佐、袁文才队伍等。“拼凑”的队伍作风各不相同,官兵素质参差不齐,但根据三湾改编确立的建军原则进行整编后,部队面貌焕然一新。

  据当年随朱德上井冈山的王紫峰回忆:“士兵委员会开士兵会时,每个士兵都有发言权。例如,班长派班公平不公平,哪位军官说话态度不好,士兵都可以在大会上进行指名批评。对经济上的意见,士兵同样可以在大会上讲。对排长、连长、党代表的缺点都有批评的权利。”

  一天,士兵委员会发现有人玩牌赌钱,仔细一看,赌钱的人里居然有连长徐彦刚!徐彦刚的资历可不简单,他是黄埔军校毕业生,早在1926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秋收起义后随毛泽东上井冈山,后来,还被毛泽东委派到“山大王”袁文才的部队参与改造工作。

  不过,士兵委员会不管这些,照常上报到军级士兵委员会主任陈毅那里。果然,陈毅当即表扬了士兵委员会,又差人把徐彦刚批评一通,最后徐彦刚承认错误,还在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期间受罚站岗三天。经此一事,士兵委员会威名大振,官兵一致、官兵平等的风气在井冈山愈加浓郁。

  可惜的是,一直到1931年11月,由于受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士兵委员会开始被取消,至1932年最终消失。

  文/杨丽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