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乐书岩:内藏乾坤的“蛮子洞”

  • 来源:廉政瞭望
  • 关键字:寻乐书岩,蛮子洞
  • 发布时间:2018-03-22 10:16

  与 “寻乐书岩”这般雅致的名字相比,当地人似乎更愿意用“贾家洞”这种接地气的词汇来命名一处距离四川苍溪县城16公里的山洞。如此称呼,一是习惯使然,简单方便;二是为了纪念那位惠及一方百姓的晚清乡贤贾儒珍。

  贾儒珍的前半生,读过书,经过商,办过戏班,当过小官。母亲去世后,贾儒珍丁忧守制归家,又将后半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家乡、奉献给了一处本不起眼的洞穴,时人感念他的付出,赞之“贾善人”。

  读圣贤书,行仁义事

  川北地区有数不清的人工山洞,当地人统一称之“蛮子洞”。部分“蛮子洞”是乡民们利用悬崖峭壁和坍塌的岩石,加以开凿,用来避难的藏身之所,而寻乐书岩的前身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蛮子洞”。

  清嘉庆元年春(1796年),因白莲教战乱,在一名当地老人的建议下,由乡民寇自顺牵头,寇、贾、王三家大户共同出资在附近的山崖边开凿石室。石室只能通过绳梯出入,在植被的掩护下远远望去和山石浑然一体。乡民们在此安然度过战乱时期后,又搬回了村里。

  几十年后,回到家乡的贾儒珍接管了石屋,大刀阔斧地进行扩建、改造,不仅将这里当做办学的场所,还四处寻求书法大家的墨宝,镌刻于此。贾儒珍认为,山水调心、学儒正心、修道清心、礼佛明心,洞中镌刻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们得到一些启示。于是,原本普通的避难之所,在他多年的苦心经营下被赋予了文化的非凡意义,得以凭借强大的生命力传承至今,精魂延绵不息。

  贾儒珍生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年少时勤思好学。18岁时父亲去世,他只能在处理家事的闲暇中坚持读书。两年后,贾儒珍前往成都闯荡,他广交文士,也遍访名师,做过生意,也曾开办戏班。流寓多年,贾儒珍积累了不少财产和人脉,后来出任某地布政司都事,直到其母逝世。

  贾儒珍为官的事迹暂未见于任何书本文献,只存有一块刻着“布政司都事正七品贾公儒珍字聘侯号山亭寿藏”的墓碑表明其曾入仕途。后人无从得知贾儒珍为官的政绩,但他归家后的人生态度十分豁达。他常说:“花无百日红,人无三辈富。”在他看来,钱财最好的去处是用来做善事,福泽乡梓。他兴办义学,修桥砌堤,凿泉捐田,乡人亦受惠良多。因倾尽所有家产施惠乡邻了,贾儒珍逝世时没有给子孙留下什么财产,只有坟茔一座供后人祭奠。

  贾儒珍之墓在“文革”被人破坏,有人见贾儒珍的棺材较大,以为棺中藏有值钱的东西便撬棺搜寻,结果却发现除了脚底的一个空盒子外,别无他物。

  棺中没有贾儒珍的珍宝,但他的珍宝确实存在,至今还有部分能在苍溪县东青镇看到呢!尚存的农善桥、同善桥、五曲溪堤、清惠泉、养正泉……可不就是他留下的无价之宝吗?其中兴办义学的基础——寻乐书岩就是那最具历史文化价值、也最令人惊奇称道的宝贝。

  弘扬正气,长传文脉

  一路行来,听了许多故事与介绍,可初入寻乐书岩,我们还是被这别有乾坤的一方天地震撼。入目之处,凡是可以用来刻字的地方,几乎都被镌刻上了各种书法作品。据统计,洞中行、楷、隶、篆各种书法作品共122幅,约17600字,浮雕5处,神像35尊,壁画9幅,是迄今为止西南地区最大、国内罕见的清代洞藏摩崖书法石刻宝库。而其中的文字,细细读来,真可谓是教人读书、做人、为官的精神宝藏。

  寻乐书岩正门刻有一对楹联:“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仰不愧天俯不怍人”,化用了《周易》的“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和《孟子》的“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都强调了君子之正。不管是做官还是做学问,首先要先学会做人,做有正气的人。贾儒珍将这对楹联放在书岩门口,“正”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进入洞中,抬眼望去,东面石壁上刻有巨大的“慎独”二字,朱红的填色颇为醒目。洞之深处还有一篇贾儒珍亲自题写并勒石而刻的文章,以“慎独”为题,告诫人们在独处之时要格外注重个人的道德品质修养,不能光做表面功夫给他人看。

  沿洞中木梯而行,两侧佳联相拥:“下学人事上达天理,进将有为退必自修”的修身自勉;“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半点尘”的纯粹廉洁;“读圣贤书行仁义事,尽人物性立天地心”的自觉担当;“个里只凭德行,暗中自有权衡”的自诫自查……静心感受之下,字里行间做人、为官的淡泊豁达之意悄然流溢而出。

  书岩中最引人注目的大概是一面融有三位书家作品的石壁,背后的故事颇具浪漫主义色彩。

  相传,当时寻乐书岩声名渐起,一个乞丐慕名而来,贾儒珍和友人没有嫌弃他的身份,好好招待了他。酒酣之时,乞丐诗兴大发,起身去旁边的洞穴找学生借纸笔,没想到却被不懂事的学生奚落嘲笑,认为他附庸风雅、不自量力。乞丐也不生气,捡起墙角的扫把沾墨挥动:“天风萧飒下蓬莱,黄鹤青山夜月开。海上有人吹玉笛,凌虚飞过凤凰台。”一诗罢了,署上“一只鹤”之名,便仰天大笑而去。

  贾儒珍和友人闻声跑来,只见墙上诗句仙风逸荡,字迹飘如游云。他连忙出门去寻,却不见任何踪迹。贾儒珍的友人们有感此事,在一只鹤的诗两侧留下了“刚日读经柔日读史,无酒学佛有酒学仙”和“知过必改德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算作告诫。

  贾家的祠堂和祖宅与寻乐书岩相距不远。祠堂如今已无存,所幸祖宅院后一面高2米,长7米,刻有《贾氏九思祠合族公建碑序》和《九思祠家训戒规》的巨大石壁,在乡人的保护下,至今完整。

  从碑文来看,贾儒珍始终以“正”贯穿家风家规,强调“父母宜孝”“兄弟宜和”“族人宜睦”“诗书宜读”,也特别注重“公廉”。不管是族长的选用,还是财务的管理,贾儒珍都要求做到公正廉洁。

  他在《族间有人为官须作忠臣良相说》一文中写道:“如有不学而仕者,误国病民、贪赃枉法……凡我族人,生不与之同族,没不与之同祠。”以此警醒后人。贾儒珍还总结了当官的四法:公、廉、勤、慎,这四法,至今仍值得为官者深思借鉴。

  寻乐书岩是享天然乐趣、品人间悲乐的思索之地,是煮酒论道、挥毫洒墨的闲适之地,是兴办义学、弘道养正的教育之地。如今,在地方政府的筹划下,建成了以寻乐书岩为核心,以“书岩奇观、山水田园、以文会友、寻乐乡村”为主题,包括贾家祖宅、竹桥斋等多处景点的旅游景区。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贾儒珍的毕生心血重现于世,人们体会其中乾坤玄妙的同时,想必也能得到不少读书、做人、为官等方面的启示。

  文/本刊见习记者 邓苗苗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