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策略探析

  • 来源:对外传播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5-23 14:2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中国在新时代应走什么路、举什么旗、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给出了明确答案。在其引领之下,中国经济、社会、外交取得令人惊喜的成就,中国国际地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站到一个大国在世界舞台中心应有之位置。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向国际广泛传播这一重大思想,已成为当前中国国际传播的主要使命和重要担当。在传播实践中,要在创新中坚持科学方法,精设国际传播策略,在话语体系上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话语,打造新时代科学思想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一、塑造传播价值:开展有理念、显特色、蕴含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

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应向世界贡献越来越多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而不是日益增多的“中国制造”乃至“中国创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是实现从“物质传播”“信息传播”到“价值传播”的新跨越。

其一,广泛传播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国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梦想。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义不容辞地承担了这一重大历史使命。从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从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到实行改革开放的重要部署,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开启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征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还在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基本特征,理论的适用性取决于条件的相似性。因此,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国道路,不仅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很高的参考借鉴价值。

其二,广泛传播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国方案。从现实维度看,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现有的、不合理的国际秩序和全球体系造成的全球治理危机成为人类的共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引领时代潮流,顺应世界各国人民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这一重要理念,并被写入联合国安全决议,凸显了全球治理视域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创新性发展,还是中国为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而向世界提供的核心发展理念,更在全球范围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认同。正在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百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响应和参与,成为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合作平台,中国方案正在进入推动新的经济全球化的实践历程。特别是在世界走到一个新“十字路口”的转折关头,我们要乘势而起,更加有力地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制高点,关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的科学指引。

其三,广泛传播蕴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国话语。目前国际社会虽然普遍承认“中国道路”“中国方案”取得的巨大成就,但并不完全清楚取得这个成功的理论指导和探索历程,这势必影响中国意识形态的国际传播效果。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中指出:“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② 所以要以高度自觉和担当,在国际传播过程中不断打造与新时代相适应、面向世界的中国话语。在话语表达上,习近平总书记独具魅力、风格鲜明,无论出访演讲或接受外国记者采访,还是国际视察、与公众交流,总会以典雅蕴藉又高度概括的经典名句来传达思想。这些众多引述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量典籍诗作中的名言、警句和典故,又有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等大量优秀世界文化的使用。因为“传统文化、更进一步说儒家文化,对于习近平而言并不是散发着陈腐气息、意识形态色彩暧昧的沉重包袱,而是可以通过现代化创造,焕发强大能量、推动民族复兴的独特‘战略资源’”。③ 如为了抵制近年来西方文化冲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唤醒了中华文化的传统文化基因又赋予了其现代化灵魂,升华了传统世界观,使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中国精神照亮人类进步的航程。习近平总书记个人独具特色的话语表达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话语国际传播的经典案例。

二、聚焦主流媒体:创建具有引导力、公信力、传播力的国际传播

在诸多种类的传播媒体中,主流媒体覆盖面广、品牌性强、影响力大,承担重要的传播功能和任务,始终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主导力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中要以中国主流媒体为核心,把其打造成传播主力军和先锋队,引导并带动全球其他主流媒体形成合力,构建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体化传播体系。

其一,依托中国主流媒体精准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主流媒体是党的喉舌,不仅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还要有大局意识,更要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当作历史责任和应有担当。在传播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西方传播理论的局限和发展危机,建构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体系。引导并带动国际社会的主流舆论和前进方向,在新的历史征程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创新实践营造和谐稳定的国际舆论环境。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近年来逐步加大国际传播战略布局,初步形成覆盖广泛的国际传播体系,引导和影响国际舆论的能力明显增强,在国际传播界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建设对外话语体系、阐述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平台。在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G20杭州峰会等重大事件报道中,及时准确发出蕴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国声音、中国方案和中国道路,积极有效引导国际舆论,有效扩大了国际传播力度。

其二,依托全球主流媒体传播和评价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会议或论坛上的系列重要讲话。近年来,中国一直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力所能及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G20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国际会议上,蕴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走出国门,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更是吸引了路透社、美国《纽约时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法国《世界报》、《日本经济新闻》、意大利通讯社、南非《邮政卫报》、澳大利亚《悉尼晨锋报》、塔斯社、埃菲社、肯尼亚标准数字新闻、埃塞俄比亚通讯社、缅甸《标准时间报》、智利《信使报》、阿纳多卢通讯社、阿曼苏丹国《阿曼日报》、新加坡《海峡时报》、哈萨克国际通讯社等全球主流媒体的目光,他们普遍认为,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必将为各国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凝聚新的共识,开启新的篇章。他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

其三,依托全球主流媒体报道和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系列海外署名文章。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出访轨迹已遍及全球。在抵达访问国前夕,他经常在当地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阐述中国道路、中国梦与各国梦、共赢发展等时代主题。这不仅仅是一种传播形式上的创新,作为配合访问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阐述内容清晰地呈现在全球主流媒体上,直接与更广泛的民众“面对面”,不仅能精准表达中国道路、发展理念、历史文化和期待共识,还可以更好地回应国外媒体的猜测和分析。综观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数十篇海外署名文章,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具体案例”,都以人文“奏乐”、以成果“共享”、以经贸“唱戏”,构成了一幅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发展路线图,堪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的生动样本和鲜活典范。

三、瞄准传播对象:进行接地气、乐接受、大众化的国际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只有赢得受众也就是群众才能赢得舆论场,国际传播也亦遵循这个原则。

其一,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宣传媒体要聚焦传播对象,从实际出发制定周密方案,把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到实处。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的多元传播。心怀真情,服务海外受众,主动进机关、进社区、进工厂、进农村,深入浅出地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为广大海外受众正确解读中国精神,宣讲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利用全媒体手段全方位呈现、全立体传播。还要找准宣传切入口,以小故事折射大主题,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安居乐业来反映中国新时代,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易于理解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表达向海外受众宣传。

其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讲究表达方式。因为立场和职能所在,国际主流媒体在构建主流话语体系的过程中,更多强调的是对社会正统主流文化塑造和传播,它们的表达方式和话语空间往往与网络社会中互联网语境下的平民性草根文化之间存在明显的文化隔膜。要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海外受众能理解、听得懂,主流媒体要转变话语表达形式和传播观念,以亲和的语气、平视的视角、小切口大视角、通俗的语言向海外受众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应把新媒体作为国际传播的重要阵地,在传播中要适应渠道特点和受众阅读、收视习惯,要讲求传播手段不断创新,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H5等融媒体形式全方位传播。

其三,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树立大众意识。大众也就是群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内容的生产者。在新媒体环境下,国际传播媒体要增强大众意识,主动引导大众互动,重视大众的信息需求和服务需求,在广泛了解和深度沟通的基础上,开展富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传递和服务传递。对于海外大众,更要和他们交心,注意文化差异,针对他们关心和期待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习和讨论,形成正确的大众主流舆论,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跨文化传播,让海外大众自觉认识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新时代伟大实践,不仅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还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凸显国际传播效果,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海外大众中的外向传播。

综上所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验证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先导性、示范性和正确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强调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所以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际传播,就是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国际传播战略部署和提出的国际传播战略思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新的时代高度,更好地向世界阐述中国道路、塑造中国形象、传递中国声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