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预防方案分析进展

  • 来源:系统医学
  • 关键字:报告分析,预防方案,分析进展
  • 发布时间:2023-01-11 11:17

  摘要: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药物涌入了我国的医药市场。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并非少见,这种使用方法会极大地损害人类健康,而且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药品不良反应的产生,不但会影响病人的治疗和预后,还会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甚至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从而影响病情的恢复。所以,有必要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报告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提高药物使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安全性。本文就将具体探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预防方案分析的进展。

  前言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与药物的种类、患者体质、用药方式有一定关系,对患者的病情、身心健康等都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医药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药物被运用于临床,在很多患者中出现了多种药物联用的情况,这就导致了药物的使用出现了不规范的现象,同时,也会增加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临床上用药的疗效与安全。本文旨在分析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及预防方案,望对临床医学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一、临床上药品不良反应的现状

  在毛彬悦[1]的研究结果中指出,在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科室之中,内科占比最高,占48.15%;而导致药品不良反应出现最为显著的是抗感染药物以及心脑血管药物,分别占64.81%和20.83%;其中以老年人和儿童最为常见,以女性偏多,给药途径以静脉输液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占87.04%,以皮肤及附件为主要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占41.67%。说明药品不良反应多集中在内科,内科在临床医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临床医学的基础,由于内科病人用药种类较多、合并症较为复杂药物治疗难度较高,对药品的使用常出现不固定、滥用的情况。老年人和儿童最为常见,是因为老年人和儿童的身体耐受性差,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老年人的器官功能没有年轻人好,器官功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慢慢衰退,免疫力也会随之降低,人体的各种机能都会受到影响,并且老年人的胃肠功能较差,药物的吸收与代谢会变得缓慢。同样的道理,儿童尚处于成长过程中,体内的各种组织都处于正在生长的状态,其肠胃是无法完全吸收药物的,更不可能将所有的药物都完整代谢,这便会增加儿童的药品不良反应。由于患者的年龄、病症,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药物不良反应的机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静脉输液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最主要的原因是静脉输液没有经过消化道和肝脏的转化和吸收,药物及辅料等成分直接入血易导致药品的不良反应。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方案

  (一)针对个体差异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预防方案

  王方杰[2]等人在分析报告中指出,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个体差异是导致药品不良反应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受医务工作者药物知识储备以及医疗水平、医疗设备等因素的限制,使得常常未能根据患者个体差异不同而精准用药的情况。针对此类情况,需要医务工作者不断提升药理知识技能与医疗水平,理解药物的相关适应症及相互作用特点,并在使用过程中有意识地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田璞玉[3]认为还需要医疗机构对药物的正确使用进行严格的监管,如果是个人用药,就必须要有基本的安全用药知识,所以应该严格按照说明书来进行服用。在国家建立一个完善的药物监控体系,将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在国家建立起监督体系的基础上,科学地使用药物,正确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才能使药物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从而达到安全、高效、合理的用药目的。

  (二)针对抗感染类药品和静脉注射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预防方案

  抗感染类药品具有很强的抗菌性,并且在服用前无需对患者进行过敏筛选,在临床上经常应用,因此经常出现不良反应。在服用这类药物的时候,要严格遵守有关的医疗规范,了解药物的正确用法和剂量。在用药之前,要注意了解每一位患者的过敏史以及应该使用的药物的质量,严格落实查对制度,保证输液器、注射器等的正常工作,熟悉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成分等。此外,需要细菌室等相关部门定期出具细菌耐药报告给临床各科室,以便各科室了解常用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各科室医师与护理人员需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断更新国内外的药物使用研究情况和使用进度等,在制订科室用药的时候,要综合考虑患者、抗生素、病原菌等因素,以达到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的目的。庞国勋[3]等人认为静脉注射极易造成药品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应尽量减少静脉输液的使用,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用药原则。因此,要求医院药品管理机构制订相关的法规,特别是抗生素的使用,并将其纳入医院的卫生监督管理制度中。严格实施无菌操作,尽可能消除致热原,在配药过程中,要按有关规定进行药物调配,给予适当用药疗程防止二重感染等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嘱咐病人出现不适应及时反馈,一旦发现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静脉注射,及时报告医师并遵医嘱治疗,保持输液的通道,适当进行吸氧,同时要进行心理疏导、安抚,并将不良反应的情况如实报告,向病人说明具体的用药注意事项。

  结论

  综上所述,需要国家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各级医院积极配合,提高自身职业水平。在加大药物防治力度的同时,也要加强公众对药物使用的安全意识,提高人们对用药的重视。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药品的监督,让公众认识到药物的不良反应带来的后果,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做到安全、合理使用药品。

  参考文献

  [1]毛彬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预防方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1):169-170+176.

  [2]王方杰,李静,杨智,等.基于药品不良反应严重度指数的171 例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22,28(08):24-28.

  [3]田璞玉.某院2019-2020 年931 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2022,43(10):80-84.

  [4]庞国勋,闫彬,靳会欣.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相关药品不良反应及联合用药中配伍禁忌分析与预防策略[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1,21(07):881-885.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