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眼疾患者一个明亮人生

  • 来源:民生周刊
  • 关键字:眼疾患者,角膜移植
  • 发布时间:2018-06-07 10:04

  “由于角膜病及眼表疾病专业医生缺乏及角膜供体稀缺等因素,我国每年能够完成角膜移植手术量不到1万例,整体上看,我国角膜病及眼表疾病诊治和研究相对落后。”

  “角膜渐清,恢复很好。”当李绍伟说出这句话,凝结在诊室中的空气瞬间化开,高群兰上前几步,抱住了坐在裂隙灯显微镜前的儿子。

  这一幕发生在爱尔眼科北京英智医院4层诊室,李绍伟是国内角膜及眼表病、白内障、屈光手术专家,就医者是由当地医院转诊来的病人高凯。

  李绍伟的病人大致分两类:治疗难度大的以及辗转数家医院而来的,尤其是后者,极度考验医生的胆识与魄力。目前,全球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有2000多万,中国约400万人。临床上,角膜及眼表疾病占到眼科疾病门诊量20%~30%,相当庞大。

  “由于角膜病及眼表疾病专业医生缺乏,以及角膜供体稀缺等因素,我国每年能够完成角膜移植手术量不到1万例,整体上看,我国角膜病及眼表疾病诊治和研究相对落后。”李绍伟说,要创造出新的诊断方式和术式,还需要从细胞学、遗传基因等角度不断对发病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不断优化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案。

  青春痘险致盲

  高群兰是安徽淮南的一名普通职工,儿子高凯还在读高中二年级,为治眼病已休学半年。 2017年圣诞节前夕的一个清晨,高凯醒来感觉双眼干涩、畏光、灼热疼痛。高凯没有立即就医,但几天下来不适症状未缓解,反而加重。高群兰带着儿子到淮南一家三甲医院就诊,诊断为病毒性结膜炎,医生开了些眼药。

  起初药效良好,干涩缓解,疼痛减轻。但随着用药时间增加,高凯双眼症状没有完全消失,症状反复中双眼开始充血,视力随之下降。他们又转诊至安徽省某医院,结果依然是病毒性结膜炎,治疗方案与地方医院一致。为节约费用,母子二人回到淮南,高凯的病情发展为双眼猩红,视力几近消失。

  最终,高凯的主治医生在纸条上写下“李绍伟”3个字,“你们也别找其他人,去北京找他。”

  经过李绍伟的诊断,高凯的眼疾被确诊为面部痤疮引起的角结膜炎,因角膜损伤严重,形成角膜白斑,导致视力急剧下降。

  “脸上长青春痘,会致盲?”高群兰不敢相信,如果不是李绍伟治好了儿子的眼病,她无论如何不相信青春痘差点夺走了孩子的眼睛。

  “如果不是角膜专业的医生,这个病很难准确诊断。”李绍伟表示,高凯的眼疾与螨虫有一定关系,螨虫感染引起痤疮,痤疮传到眼睑导致睑缘炎,睑缘炎对角膜造成损害,并引发角膜免疫反应。

  借囊膜创新术式

  闫会英从手提袋里翻出视力检查结果看了一遍,左眼恢复至0.5,右眼达到0.8,安心等待叫号。

  闫会英,56岁,来自内蒙古,是一位角膜内皮细胞不健康的白内障患者,因担心在白内障手术过程中再次损伤角膜内皮造成角膜混浊,从而导致有限的视力尽失,已经被多家医院婉拒。

  在慕名找到李绍伟之前,闫会英自嘲是一个“高危病人”。

  这次复查,李绍伟说她术后恢复很好,如果没有明显不适,可以不用再复查。

  闫会英的眼疾得以康复,受益于李绍伟所创的新术式——晶体前囊膜保护式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

  角膜内皮损伤是白内障手术常见并发症。对一些角膜内皮不健康的患者而言,手术风险骤增,如何在术中不伤及角膜内皮,成为业内实力角逐重点,多年来鲜有人能突破。

  两年前,在一台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中,李绍伟注意到部分游离的晶体前囊膜贴在角膜内皮面,术后他检查了被贴服的区域,发现该区域角膜内皮细胞没有受到损伤。

  “这个发现让我灵光闪现。”李绍伟随即筛选符合条件的病人,在双方自愿基础上,展开小样本临床研究,并创出晶体前囊膜保护式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

  具体就是,在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中,把原本丢弃不用的前囊膜保留,并贴服到角膜内皮面上,用以保护该区域的角膜内皮细胞免受超声能量损伤,待晶体植入后,再将前囊膜吸出。

  很多人像闫会英一样,受益于这项新术式。新术式效果优良,不仅大幅度降低并发症,病人术后视力明显提升。

  眼库建设空间大

  李绍伟是国内第一批角膜内皮移植专家,也是将飞秒激光技术应用到角膜移植、白内障手术的先行者之一,已完成角膜移植手术超过5000例,各类白内障矫正术4万余例,一直致力于应用先进技术提高角膜病防治水平。

  执业30余年,李绍伟的创新不胜枚举。圆锥角膜是李绍伟重点防治的角膜病之一,在我国多发于青少年时期,有极高发病率,全国约有200万左右病人。

  周成刚来自山西,被确诊为圆锥角膜晚期,他的角膜从中央变薄向前突出,视力已成不可逆性损害,不得不进行角膜移植手术。

  “角膜移植的供体十分稀缺,每年移植量仅1万例左右,每年新增病人10万。”李绍伟认为,圆锥角膜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治圆锥角膜病的迫切手段。

  防治初期,为控制圆锥角膜病情进展,国际常用新技术是刮除上皮胶原交联术,该方法能比较有效阻止圆锥角膜发展,避免患者因病情加重而施行角膜移植手术。缺点是刮除角膜上皮后,病人术后早期疼痛难忍,角膜混浊甚至出现瘢痕,还有感染的可能。

  随着技术成熟,胶原交联术发展到不刮除上皮术式,但后者药物渗透性减弱,使得临床疗效大幅降低。李绍伟改良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手术,结合无酒精制作角膜上皮瓣技术,创出上皮瓣下胶原交联术式。经过长期临床观察,该术式减轻术后早期疼痛,促进上皮恢复,圆锥角膜病情进展控制效果显著。

  在李绍伟力推下,爱尔眼科角膜病研究所成立。这是民营医院领域第一家眼科科研机构,重点围绕感染性角膜病研究、眼库相关研究、干眼及膜移植相关研究等四大领域展开。

  其中,眼库支持对于角膜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爱尔眼科设立了9个眼库、22个红十字会角膜捐献接收站,2017年角膜捐献超过1200多例。“这在国内已经是一个很庞大的数量,但由于国内民众对于角膜捐献的保守态度,眼库建设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李绍伟说。

  《民生周刊》记者 王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