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回眸与展望

  工业经济增速的下滑,原因不仅在于外部需求萎缩等短期因素,更在于要素禀赋条件变化、工业化阶段变化、潜在产出增长率下降等长期因素

  当前工业经济形势

  2015年,中国工业经济增长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增速下滑到改革开放以来的较低水平。然而,工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高技术产业增速明显快于传统产业,六大高耗能产业投资增速大幅放缓;东、中、西部增速差距缩小,但东北地区仍面临较大困难;企业整体赢利能力依然较差。

  1.工业增长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工业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经历的十二个“五年计划”,工业经济始终维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然而,相比较来看,“十二五”工业经济增速相比于“十一五”已经下了一个台阶,仅仅略微高于“二五”,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水平(见图1)。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这一增速较低,但却是在工业经济总量非常巨大的基础上取得的中高增速,来之不易。

  当前工业经济增长仍处于下行区间。从月度数据来看,2015年以来工业经济增速持续维持较低水平,目前仍处于继续下行中。如果从分季度的平均值来看,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工业增加值月度平均增速均为6.27%,第三季度下降到5.93%,10月进一步下降到5.6%(见图2),这反映当前工业经济仍比较困难,且处于继续下行周期。

  2.产业结构出现积极变化。当前工业增速较上年同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但如果分部门来看,制造业明显好于采矿业以及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见图3)。2015年1-10月,制造业增加值月度平均增速为6.8%,远远高于采矿业的2.25%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0.91%。制造业所创造的经济复杂性是经济活力和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来源,制造业维持了较高增速,说明工业经济仍具有较强的内生增长动力。尤其需要指出的是,2015年9月和10月工业经济增速的下行,在一定程度上是采矿业以及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加快下行造成的结果,这期间制造业维持了较为平稳的增长。

  产业结构趋于高级化。2015年前三季度增加值累计增速最快的十个行业分别为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这些行业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业结构的优化。

  2015年前三季度增加值累计增速最慢的十个行业分别为开采辅助活动,烟草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其他采矿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这些产业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采矿业及相关产业,由于中国工业化阶段的变化,以及全球经济的不景气,采矿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无论是价格,还是产量均出现大幅萎缩。采矿业的萎缩,又进一步带来了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上游产业的下滑。二是部分出口型产业,受中国制造业成本上升,以及全球市场萎缩等因素影响,纺织服装、服饰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面临着较大压力。

  工业朝着更加清洁的方向转变。国际金融危机以前,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投资增速基本维持在30%-40%,而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进入持续下滑轨道。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的同时,高耗能产业投资增速下滑的速度更快。高耗能产业投资增速的下滑意味着工业增长中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大大降低,节能减排压力有所缓解。

  3.东、中、西部地区增速差异缩小,东北地区大幅下滑。2015年前三季度,中西部地区增速仍明显快于东部,但差距明显缩小(见图4)。东部地区工业经济增速较低,主要是因为全球市场萎缩和中国比较优势变化导致工业品出口大幅锐减。中西部地区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微型计算机、集成电路等高技术产品出现较快增长,对于地区工业结构的平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工业经济承受外部冲击的能力较弱,因此,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经济出现了大幅下滑。相比于2014年同期,2015年西部地区工业经济增速下滑了2-3个百分点。

  从不同省份来看,2015年经济增长最快的三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为西藏、重庆和贵州。这三个省份的共同特点是工业经济总量较低,工业化尚处于前期和中期,因此,增长空间较大。工业经济增速最慢的地区,除了北京、上海等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城市以外,主要是辽宁、山西、黑龙江。这些地区的共同问题在于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品和初级产品行业在工业中占比较高,且国有工业占比高。

  2016年工业经济增速预测分析

  2015年工业经济增速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预计进入2016年以后这种压力仍将持续。对2016年工业经济增速的预测,应在对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分析。

  1.工业经济增速与GDP增速的比较分析。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工业经济增速一直明显快于GDP增速,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又明显快于全部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1998-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全部工业企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和GDP平均增速分别为12.84%、10.24%和9.48%。然而,近年来这一情况发生了改变。一是全部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不再明显快于GDP增速,甚至低于GDP增速;二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仍高于全部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但差距缩小。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全部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和GDP增速三者的数量关系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国工业化阶段的变化。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工业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工业经济增速与GDP增速对比关系的转变。首先,工业规模继续大幅扩张的空间面临制约。一个国家在工业化的前期和中期,通常是工业规模迅速扩张的阶段;而到了工业化中后期,工业规模的扩张速度会大大放缓。其次,工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由增长拉动转向结构升级和效益提高,技术进步取代要素投入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工业作为技术进步的基础载体,将不断改造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组织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的改进。最后,工业对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大大增强。随着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工业企业会越来越多将服务业外包,逐步形成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巨大需求,从而带动服务业比重和质量的提升。

  二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和工业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将带来工业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取代大中企业,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同时,全球范围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引发制造业生产组织模式的巨大变革。以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制造业互联网、中国的“制造业2025”为代表的新的工业发展战略将深刻地改变全球工业,催生一大批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方式处于先进水平的创新性中小企业。总之,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工业经济增长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带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和全部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数量关系的变化。

  2.2015年和2016年工业经济增速预测。当前中国工业经济正处于从“旧常态”向“新常态”的过渡时期,因此,不能简单以过去的增长情况来推算未来增速,而应当综合考虑国家的政策目标、工业经济系统的内在平衡、国内外发展条件变化等各种因素,合理预测工业经济增长速度。2016年工业经济增速的预测应建立在潜在产出增长率变化的基础上,正确把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全部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和GDP增速三者的数量关系,结合工业部门面临的内外部发展条件做出科学判断。

  从潜在产出增长率来看,国家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的力度,尤其是在促进创新驱动和落后产能淘汰上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但很多政策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可大致认为2016年潜在产出增长率为7%左右。从工业部门来看,2015年前三季度全部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明显低于GDP增速1个百分点左右,而2016年这种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到1.5个百分点。

  政策建议

  当前是中国从“十二五”步入“十三五”的转换时期,也是逐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在比较优势发生变化、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增长动力机制面临巨大的转换压力,应通过强化供给管理塑造新动力,消减劳动力结构性错配、推动技术创新、加快制度创新,使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1.降低工业经济增速预期。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已经持续了30多年,这在世界大国当中是绝无仅有的。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一个国家在经过了三个十年的高速发展以后,通常第四个十年经济增速都会明显下一个台阶。目前,中国正处于第四个十年,正处于这种阶段转换的过渡期。当前,工业经济增速的放缓,既是全球经济不景气带来的需求萎缩的结果,更是潜在产出增长率逐步降低的结果。因此,可合理调低工业经济增速预期,为体制机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留下较大的政策空间。

  2.尽量避免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中国工业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现阶段的战略选择将直接决定未来经济的发展前景。当前,宏观经济仍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但是并不存在很大的“失速风险”,也未造成大规模的失业。同时,一定程度的经济下行压力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应尽量避免出台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将政策重点放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工业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转换上。

  3.加快以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市场机制不完善,尤其是生产要素价格扭曲,是中国工业经济发展中很多结构性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能够促进潜在产出增长率的提升,从而真正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当前体制机制改革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突出问题,必须着力加快推进,否则就会导致结构调整等政策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在当前形势下,可加快以下几方面的改革。一是加快价格改革,理顺价格形成机制,缩小政府定价范围,促进市场竞争。二是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使各种所有权股本实现最大包容性的共赢、多赢。三是加快财税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关系。

  4.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工业企业创新。提高潜在产出增长率,应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一是重点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是经济活力的源泉,也是技术进步的源泉。国家应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鼓励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二是利用市场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加以支持。推动建立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和激励机制,通过一种竞争性的、公平的方式分配创新经费,鼓励最有创造力的企业脱颖而出。三是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给予更大的空间,尤其是在物联网、大数据等一些新兴领域里,尽量避免对企业的经营范围和方式进行限制。

  原磊 金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