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張君秋先生

  • 来源:中国怡居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6-15 14:12

二十一年前的五月二十七日,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張派創始人張君秋先生在北京逝世了。

資料顯示:張君秋祖籍江蘇丹徒,因家境清貧,只讀了幾年私塾就跟隨母親張秀琴在各地客串演出,後經李多奎的介紹,拜李凌楓為師,學習京劇青衣。

一九三五年他在北京吉祥戲院首次登台,主演︽女起解︾中的蘇三,一舉成名。後拜王瑤卿為師。他兼容四大名旦:梅、尚、程、荀之腔,博採眾長,且韻味獨特。

天賦佳喉的張君秋,其音域寬,嗓音圓潤清脆甜美,高低隨意,收放自如。他的偷氣唱法一節一拍無不沈澱著含蓄與深湛的美感,斷中起伏有續,續中剛柔層見疊出,吸氣、吐氣始終保持著共鳴位置的準確與氣息的暢通。

革新、創新是張君秋的行動指南。他刻苦鑽研,力求精益求精。他把梅派的華麗、尚派的剛勁、程派的輕柔、荀派的婉約全都融化在自己的表演藝術風格里。他扮相雍容華貴,演技精湛惟美,所創立的張派藝術早已風靡海內外。榮為大師,當之無愧。

他在︽望江亭︾中扮演的譚記兒、︽狀元媒︾中扮演的柴郡主、︽西廂記︾中扮演的崔鶯鶯、︽秦香蓮︾中扮演的秦香蓮、在︽趙氏孤兒︾中扮演的莊姬……堪稱張派精品,堪為曠世之作。無旦不張之說,是對張派藝術的肯定,也是對他本人畢生奉獻的最大回饋。張君秋,慈祥的老伯,親切的大師,平易近人的您……噩耗傳來,丈夫和我都非常難過。難過老藝術家不該只活到七十七歲;難過他來美國時竟沒能到我家來吃頓飯。

那是一九九〇年的寒氣撲面時,張君秋老師暨夫人抵達華盛頓後,丈夫和我立刻就作出了在家中宴請長輩加老同事的計劃。四個下酒小菜擬定後,主餐的不二之選當屬涮羊肉。飽吹餓唱乃劇團裡的行話,可張老師能在開戲前,先奔東來順去吃半斤涮羊肉,再到吉祥戲院去唱一出︽玉堂春︾。

從記憶裡搜出東來順的主料和配料,隨之將其一一寫在紙條上,而後即驅車中國雜貨店去採購,去挑選,這家沒有奔那家,凡能買到的就決不漏掉它。貨辦得差不多了,丈夫又跑出去買了套很像樣兒的碗盞杯盤。我把陪客人的電話都撥通了,這才知道張老師不來我家了。

失望在迷茫中旋轉,鬱悶伴著不解,從﹁十萬個為什麼﹂裡都查不到準確的答案哪!出於對他人尊重,又想給自己留點面子,不能直接詢問,又不可隨意打聽,忍了,吞了,就當張老師不曾來過華府吧。萬沒料到,兩天後接待﹁京劇表演藝術家﹂的友人竟打來電話,要我們陪張老師一行去趟中國大使館,說使館要舉行儀式,隆重地歡迎他們。聞此,丈夫二話沒說,立馬請假,火速出車。

在抬眼盡是陌生的異國他鄉,見到了北京京劇院的老同事,見到一直為他拉反二胡的我夫吳博洲,張老師真是喜出望外呀!坐在我們新買來的藍色沃爾沃裡,看著路邊那些造型各異的小洋樓,老先生不失幽默地稱讚:﹁瞧,多好看哪,跟些小蛋糕兒似的!﹂

從馬里蘭州的Potomac

驅車館,路途不是很遠,半小時後我們就到達了目的地。歡迎儀式進行完畢,使館的負責人忙對我丈夫說:本想陪張老師在華盛頓四周轉轉,但由於工作太忙,只好偏勞你們,代使館完成這個任務了。

撥亂反正,自接任開始。從使館人員的託付中,陰存在張老師心底的疑慮陡見消散,原來他不來我家作客是為了那一樁啊!

一九八二年夏天,丈夫離開北京京劇院隻身抵美後,劇團很快就傳出:北京市文化局已向首都文藝界發佈了緊急通告:吳博洲去台灣了,還發表了反共聲明!他投敵叛國了!附帶傳聞:北京市公安局把他愛人和兒子的護照也全都沒收了。這一振聾發聵的﹁號外﹂,在丈夫離家还不到三十天,他的一位好友就向我﹁通報﹂了。不忘那一天,我拿出丈夫剛從美國寄來的信,指著信封上的郵戳給朋友看,並以此來證明我夫的清白與無辜。朋友從我手裡接過我們母子的護照:﹁我說博洲不是那樣的人。團長趙燕俠也說博洲絕對不會做出那樣的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