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净赚100亿+的富人教你成功七课

  • 来源:新财富
  • 关键字:财富,成功
  • 发布时间:2018-06-21 14:08

  1848亿元!1个许家印1年的财富增量,相当于100万个白领干一年(18.48万元/人)。过去一年,有53位中国本土富人的财富增量超过100亿元,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新财富根据他们的商业智慧,提取出了制胜7课。

  许多默默努力工作的人,都将财务自由视作人生最高境界。财务自由的标准很多种,最低的门槛是一个人的被动收入已可以覆盖满足自身要求的生活开支。在房价高涨的当下,财务自由的量化标准也在水涨船高——在中国一线城市北上广深,高净值人士财务自由的门槛大约是身家3亿元。

  一线城市平均收入15万元每年的话,这个门槛大概需要普通人工作2000年,还要不吃不喝不通胀才能达到。

  富人当然非同凡人。王健林说过,先实现1个小目标,比如挣它1个亿。过去的2017年,王首富各种卖卖卖,但还是亏掉了11个小目标,他的身家也被后面的年轻富人大幅超过。

  然而,2018年的新财富500富人榜上,出现了大批富人,一年时间就净增了100个小目标。这些人多达53位,相当于榜单上每10个人,就有1个去年实现了财富新增百亿。顶级富人“嘉陵”起来当真是毫不费力。超出常规认知的财富榜单,对我们普通人具有怎样的指导意义?新财富仔细观察了这些超能力富豪的模式,提取出了7组课程,每一课都有一个核心关键词。

  第一课:杠杆

  中国经济的双引擎,房地产和互联网经济,霸气地占据了这个榜单上最好的位置。其中,恒大许家印一年豪赚1848亿元,这一增加值领先于所有的互联网富豪,也超过了杨惠妍1153亿元的年度增量。

  从去年的437亿元激增至今年的2285亿元,许家印成为当之无愧的“超级嘉陵王”。1848亿元的概念毕竟太过宏观,不好理解。我们来换算下,假设一个一线城市工作的白领,2017年赚了18.48万元,那许家印的1年,相当于是100万个白领的收入。据披露,深圳市2016年有43万人申报个税,而个税申报的门槛只要12万元/年。情感上很难理解,但数字就是如此。

  许家印的身家增长,出神入化加减自如的杠杆大法助力不少。房企的运作链条是这样的:加杠杆——买土地——做房子——卖房子——赚到钱了,可以加更多杠杆——买更多土地……如此循环往复。作为全国最大的“地主”,恒大不外乎如此,而它能做到更好,秘密就是:

  多加杠杆(借永续债等);

  多囤地(2017年末恒大土地储备3.1亿平方米,全国第一);

  快速周转(拿地20天不开工罚款,项目经理走人),提高资金的使用频次和效率;

  卖房子的时候多动脑筋营销(行情不好就打八八折促销,或者承诺保价等等);

  行情好的时候赶紧融资(和李嘉诚的做法颇可类比);

  以及,

  永远,做多中国。

  在忽而冷寂忽而癫狂的三四线市场,恒大囤下了足够的地,将杠杆运用纯熟,即使被中金出具看空报告也在所不惜。在现金最紧绷的时候,地产热浪从一线城市蔓延到二线,再从二线席卷至三四五六线。云也散了天也晴了,恒大的房子量价齐升。在销售旺季里,趁着春风,恒大赶紧化解债务杠杆——2017年,恒大引进了三轮战略增资,以股权融资1300亿元,还掉全部永续债,在谈笑风生里将高杠杆轻轻拆解。而以杠杆撬动的巨幅土地资源,在热浪中轻松升值,成为恒大新一轮进击的钱粮。

  融资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都是生命线。收放自如的融资技巧,在不同货币政策周期里随势而动,这个舞台上最精湛的表演,在官方属于央行行长,在商界属于许家印。

  第二课:套利

  同样的东西,西边的市场卖1元,东边的市场能卖出7元。虽然转运有成本,也一定会有商人去做这个生意。

  将美股和港股的便宜货贩卖到高市盈率的A股,坐收跨市场的套利,本质和上面一样。

  2015年中,A股和美股的科技股市盈率差距达到了顶峰,A股中小板、创业板市盈率分别是82倍、141倍。而在美中概股的市盈率仅为21倍。这意味着同样的一家公司,相同的净利润,在创业板大概可以卖出中概股7倍的价格。而此时的奇虎360在美上市4年,已经陷入了增收增利股价不动的境况。

  100亿还是700亿,这不是魔术,而是个选择题。周鸿祎决定回A股,并和华兴资本包凡多次讨论私有化回归的可行性。2015年6月,奇虎360宣布私有化。2016年7月16日,奇虎360宣布私有化交易完成。在“IPO还是借壳上市”中摇摆了一两年时间,2017年11月谜底揭晓,奇虎360作价504亿元借壳市值30多亿的江南嘉捷,股票复牌后连续18个涨停,2017年末公司市值高达3850亿元。最牛的是,借壳后,不仅证券名称更名为三六零,还将代码从原本的601313.SH改成了601360.SH,让市场很是服气。

  最大赢家自然是周鸿祎。尽管2017年的市场环境和2015年相比,已是天壤之别,曾经的创业板明星乐视网和暴风科技都纷纷跌落,创业板141倍的市盈率也不复存在,但周鸿祎却称心如意地收获了7倍涨幅,他的身家从去年的111亿元上涨到了902亿元,同比上涨712%,成为2018年涨幅最高的人。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身家目前也已超过李彦宏和刘强东,跻身TMT行业富人前五。

  回A股是个漫长但值回票价的修行,美股回家的分众、360都已成佛。从港股回A股的收益也不低。在这份年赚超百亿的名单中,红星美凯龙的车建兴,也在其列。2015年在港股上市的红星美凯龙,于2017年末通过证监会发审委审批,回A股发行了3.15亿股,每股价格10.23元/股,A股上市后美凯龙(601828)股价一度攀高至24元/股,笔者最近计算时其A股股价为15.85元/股,而H股则为10.24港元/股,汇率折合下来A/H股溢价率接近93%(2018年4月20日数据)。车建兴家族的财富也顺利从176.6亿元上升到335.2亿元。

  跨市场套利的路上,大有人在,如将华宝国际的烟用香精业务拆分回内地上市的朱林瑶,将药明康德以一拆三、分别回港股和A股上市的李革。随着全球各大交易所争相吸引科技独角兽,中国证监会也已对创新企业发出邀请,不难预料,类似的回A创富案例还将涌现。

  第三课:并购

  并购是容易的,只要舍得花钱。但整合是困难的,在并购业,有句行话叫“赢家的诅咒”,就是成功拿下标的的买家,常以悲剧收尾。原因多种多样,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巨额收购后的债务问题、管理不善的风险、文化整合的风险等等。比如当地产圈的并购狂人孙宏斌跨界去拯救乐视网,结果就是当众哭了。

  然而,即使有着巨大的风险,并购的好处也实在太明显了:横向并购,扩大产业边界,快速提升规模;纵向并购,在产业链上纵合连横,强化上下游的掌控力;跨界并购,打开新局面,卡位下一个增长极。从强者晋升王者,并购是必经之路。

  2017年,何享健和李书福两位实业家,就分别演绎了“好的并购,会给人生加很多个零”。

  两次收购对于吉利,好比脱胎换骨。2010年,吉利18亿美元全资收购沃尔沃,尽管当时很不为人所看好,但吉利做到了如下三点:1、沃尔沃的高端品牌形象保持了相对独立;2、沃尔沃的销量从2009年的33万辆增加到了2017年的57万辆,中国成为沃尔沃全球第一大单个市场;3、吉利边学习边消化吸收,新推车型品味和品质的提升实力圈粉,销量大涨有目共睹。

  到了2018年,吉利收购戴姆勒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人们已不再怀疑,而是充满了期待。当一个中国的民营汽车集团,同时拥有沃尔沃和奔驰两大品牌,这种鼓舞人心的正能量不需多言。吉利汽车去年上涨了269%,而同期比亚迪、长城汽车仅上涨31.4%、7%。

  今年李书福父子的财富从284亿元增加到了1046亿元,净增加762亿元,这也是李书福首次进入富人榜的前十名。

  美的集团的并购,属于第三种——跨界并购。主攻白电市场的美的,2016年收购了德国工业机器人设备供应商库卡,库卡是全球四大机器人公司之一,客户包括大众、奔驰、通用、克莱斯勒、福特、空客和博世等。美的这一布局,从大方向来说,符合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也契合机器化的未来工业路线。对于美的自身,则将业务疆域从TO C端拓向了TO B端,这一并购项目既受到投行界的赞誉,也在资本市场获得巨大回报。美的2016年股价上涨3成,2017年则实现翻倍。何享健家族的财富在2017年剧增618.7亿元。

  从美的和吉利的收购来看,引进国外先进的工业技术和品牌,整合吸收,实业报国,是企业家名利双收的正道。而对投资者而言,判断上市公司所并购项目的成色和前景,能否跟上共享喝汤,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第四课:等待

  爱是恒久忍耐,投资也是。

  等待一个精准的时机,一击而中;长久潜伏,忍受煎熬,忍受寂寞,等待“竹子一年涨一尺”到“一年涨十几米”的突变;在内心和舆论的狂风暴中,等待喜怒无常的市场回归本源。

  最牛散户刘元生就成名于长久的等待。1988年12月末,万科正式向社会发行股票,因为一家本来承诺投资的外商打了退堂鼓,与王石相熟的香港人刘元生闻讯用400万港元认购了万科360万股。直到2016年时,刘元生还持有万科股票13379.12万股,市值超过32亿元,28年时间增值974倍,年化收益率为27.86%。

  龚虹嘉的投资故事更惊人。2001年时,龚虹嘉的华中科技大学校友陈宗年、胡扬忠创立海康威视,龚虹嘉出资245万元,占49%股份,此后龚虹嘉一直是二股东。2010年海康威视上市,龚虹嘉身家已超过百亿元。2017年,海康威视再次暴涨150%,市值达到了3600亿元,上市7年股价上涨10倍。

  而龚虹嘉家族的财富达到了615.8亿元,在一年之间就增加了348亿元。想到这一切,仅仅是因为16年前一笔245万元的投资,不能不让人唏嘘。这样天方夜谭的经历,即使是龚虹嘉自己,恐怕当初也是无法预料的。

  宝能姚振华家族,过去一年的财富也增加了196亿元。尽管宝万之争至今仍众说纷纭,分歧巨大,不能不说,姚振华选择出手万科的时机,十分精准,提前两三年预判了价值投资白马股的潮流。等待合适的时机一击而中,在投资的世界里就是看家本领。

  而在经历一系列铺天盖地的舆论指责中,姚振华所控制的钜盛华一直坚守万科股权,即使在被质疑是否会爆仓的时候,即使在许家印70亿浮亏放弃万科股权的时候,姚振华都没有松手,直到浮盈翻倍。在这整个过程中,背负巨额杠杆和舆论压力的姚振华,内心究竟经历了多少煎熬,旁人无从得知。如果宝能最终能够全身而退,那么单纯从投资的角度看,这的确体现出了一个人过人的眼光、视野和耐力。姚振华也是今年富人榜的金融业首富。

  能如龚虹嘉、刘元生一样拿住牛票十几年的,大概已经财务自由了。对于普通人来说,敢于和姚振华一起下场投资万科,在是是非非的漩涡中坚持不撒手的,就已是慧眼独具。

  第五课:供需

  关注行业产能的扩张和收缩周期,寻找被调整过度的受压资产,在供需拐点上切入投资,也是相当划算的投资逻辑。

  2011年,标普和玖龙纸业杠上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标普给一家港股上市公司的债券撤销评级。这引起了轩然大波,玖龙股价暴跌,券商纷纷调低目标价,瑞信甚至将目标价调低至3.45港元/股。

  市场关注的焦点是玖龙连续多年扩张产能,导致负债率过高。但张茵坚信,自己在做正确的事情,“负债高是为了抓住机遇增加200万吨的产能”,“为了眼前舒服,我的负债可以很低,但是未来可能就没有潜力了”。为了应对评级风波,张茵火速和国开行签下了10亿元的信贷合同,赎回2013年前到期的所有票据,降低财务费用;同时在二级市场增持股票以示信心。

  即使这样,玖龙纸业的股价仍没有起色,还是从2010年的14港元/股跌落至2011年的3.2港元/股,并在低谷徘徊了四五年时间,2016年1月玖龙仍只有4.3港元/股。这期间玖龙净利润也从21亿港元跌至11.2亿港元。

  到了2016年,所有事情突然逆转了。在2010-2015年的5年时间里,造纸行业共淘汰了3731万吨落后的产能,纸企从当初的1万多家下降至2016年的6704家,从供大于求转向了供需平衡,同时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这让逆势扩张的玖龙纸业有了超预期的表现,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整个财年里,其净利润达到了43.8亿港元,同比增长3倍。曾经的女首富张茵也霸气归来,财富在一年时间内暴增129亿元。

  行业产能压缩时,调整过程难免颠簸,但最终的结果利好于龙头。这样的事情,也同样发生在山东邹平的张士平家族身上。2017年初,中国宏桥曾停牌了半年之久,起因也正是铝业产能过剩的大背景,被沽空机构所质疑。

  让空方大跌眼镜的是,尽管宏桥关停了部分产能,但其复牌后不仅没跌,反而在第一天就高开了30%。根据国海证券的研报分析,2017年,为了响应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号召,中国宏桥关停268万吨电解铝产能,目前公司拥有646万吨电解铝产能,大约占国内总运行产能的18%,全球总运行产能的10%。随着行业整体产能的关停,电解铝价格逐步回暖,连亏损王中国铝业都咸鱼翻身,拥有成本优势的中国宏桥站位更佳。张士平家族的财富,也丝毫未受看空报告的影响,反而在过去一年增加了105亿元,至516.6亿元。

  供需的变化,不仅体现在产能的压缩和扩张上。有时结构性的供需变化,也深刻影响着富人的身家。

  创立了3家上市公司的富人季琦,就及早认识到了中国消费者从快捷型酒店升级到中端酒店的大趋势。早在2013年,季琦就开始大力发展自有品牌全季,门店扩张增速保持在100%以上,并先后外延雅高、桔子水晶等,加码中高端市场,并将快捷酒店品牌汉庭升至2.0版本,目前华住酒店的中高端品牌占比18.3%,处行业领先水平。截至2016年底,华住集团已拥有7800多万会员。2015-2017年间,华住酒店集团的涨幅分别是21.5%、65.8%、164.4%,远超同期纳斯达克指数涨幅。过去一年,季琦的身家高涨159.6亿元,以242.5亿元成为中国酒店业首富。

  在中国,无论是看空一线城市的房价,还是看空龙头企业的股价,或是看空中国的消费升级本身,常常都意味着nothing,最后什么都得不到。看多,才有价值。当供需失衡,如何在看空行业的大背景中,结构性看多,“以时间换空间”地看多,成为投资中国的必备功力。

  第六课:反转

  从困境中反转,不容易。无论做什么事,顺势而为,总是比绝地反击要容易很多。

  雷军的个人投资平台,就取名为顺为。

  但他绝不仅仅是擅长顺势而为。2016年的小米,滑到了世界第五名之外,进入手机榜上苹果、三星、华为和OV之后的“other”类别。在有的人眼里,这已经是绝境了。小米450亿美元的估值被有家机构调成了100亿美元。

  的确很危险,手机是个高度依赖上下游产业链的行业,一旦销量下滑,所有的负反馈就会迅速显现,从前可以赊欠的账款不能再赊了,从前优先供应的紧俏零配件突然没货了,团队内部的离职率逐渐高了……

  雷军视小米为最后一次创业,战车不能就此从山脊滑下。雷军亲自上阵,该补的短板都补起来,亲自抓供应链和产品质量,跟上OPPO、VIVO铺陈线下的小米之家,小米生态链扩大孵化范围……总之,2017年,雷军带领小米,满血复活。

  小米的反转很及时。2018年一季度,中国手机出货量暴跌26.1%,二线品牌金立、联想、魅族、中兴、酷派等集体掉队,处境维艰。中国手机产业渐渐从金字塔变成T字型,iPhone、华为、OV、小米5家占据了83%的市场。如果小米没能在2017年缓过来,一旦滑落到二线,命运也将堪忧。

  幸运的是,关键时刻,雷军带着小米翻开了新的一页——打造小米生态、小米之家。米粉们不仅买小米的手机,还会买小米的接线板、移动电源甚至箱子。有了新的故事可以讲,2017年前十个月小米销售额破了千亿元,而估值则被传达到了千亿美元。过去一年,雷军的身家从655亿元上升到1027亿元,劲增372亿元。

  对于投资者而言,最遗憾的是,直到现在,国内四家一线手机厂商都没有上市,大家只能爆炒上游产业链。至于小米上市如果估值1000亿美元,后续还有多少空间,那就需要格外的智慧来回答了。

  预期的反转通常意味着估值的大幅变化,比如小米的逆转。比如三四年前,三四线房地产因为巨大的库存,被几乎所有经济学家和分析师看空,而2017年火爆的销售彻底扭转了这个预期,这也是恒大碧桂园大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七课:创新

  当温饱不愁,生活最大的惊喜来自体验。而愉悦的体验感来自,“没想到可以这样”,所以人们永远喜新厌旧,创新的产品或者服务永远受欢迎。

  在资本市场,尤其如此,重金奖励创新者从来都是最有希望的投资策略。正如当下,各城市为了吸引高端人才落户,不停地抬升价码。

  华大基因的创新点在于无痛唐氏筛查,这对于基因检测来说是个低技术门槛的业务,但却带来了足够的商业化空间。从前孕妇做唐氏筛查,需要做羊水穿刺,这会导致一定的流产风险,华大基因通过基因检测的技术革新了这个过程,只需要抽取孕妇的血清,进行分析就可以筛查出唐氏儿的概率,没有副作用。

  2017年华大基因上市,发行价格13.64元/股,最高冲到了261.99元/股,较之发行价涨了几乎20倍。目前华大基因回落至150元/股一线,市值仍高达625亿元,市盈率122倍。华大基因创始人兼董事长汪建,一直对资本方十分强势,对科研比对商业更感兴趣。可市场依然为之疯狂,去年一年汪建增加了200亿元身家,是整个医药行业财富增量最高的富人。

  和医药生物行业一样渴求创新的,是TMT行业。在这份子榜单里,TMT行业延续了主榜单创富的强势,在增值百亿+的大赛中胜出的53个富人,TMT行业贡献了11位,多过地产业的10席。

  改变中国人最多的两款应用,当属“万能的淘宝”、“伟大的微信”。缔造了淘宝、微信的二马,尽管过去一年的财富增量不及许家印和杨惠妍,但二者的行业逻辑不同。深究一层,地产业的核心来自“杠杆+土地”,是存量资源的搏斗;而TMT造富的逻辑来自“流量+创新”,是增量资源的拓延。前者在2017年的爆发,更多来自多重因素被极度压制后的反弹,而TMT行业因为更对接未来,更接近创新,获取了更高的市盈率。

  我们不妨比较下马化腾、马云、许家印、杨惠妍的财富曲线,并比对各位公司的市值和盈利表现,来看看市场怎样为创新赋值。2007年,碧桂园净利润是腾讯的2.5倍,但市值只有腾讯的1.4倍。投资者为何对腾讯高看一眼?时间作出了回答。

  2017年,碧桂园创下历史最佳销售业绩,但其净利润只有腾讯的1/3,市值则只有腾讯的1/12。以市值来度量,1个腾讯=12个碧桂园=11个恒大。

  2007年的榜单上,还只有杨惠妍一个人在列。2008年,马化腾、马云、许家印、杨惠妍一起亮相新财富500富人榜,身家分别是127亿、59亿、414亿、799亿元,2018年,他们的财富分别是2794亿、2603亿、2285亿、1620亿元。10年时间,马化腾涨了20倍,马云涨了40倍,许家印涨了5倍,杨惠妍只涨了1倍。

  巨富的身家曲线,和上市公司的股价息息相关,而股价,是未来现金流的现值回归。巨富们的财富动荡,实则对应着投资者情绪和预期的映射。人们,把未来的票,投给了二马,投给了创新。

  HOWEVER,投资创新有风险。不仅创业者九死一生,A股里也不乏包装成创新的各种伪利好,往远处回忆,重庆啤酒的乙肝疫苗项目最终100万元清盘,曾经推高到200亿元的市值灰飞烟灭,泽熙获利逃脱,大成等公募基金踩雷。

  所以,投资创新需要有信仰,也需要有眼光,就如南非报业投了腾讯,孙正义投了阿里。在美国,最创新的公司是苹果,最赚钱的公司是苹果,最高市值的公司还是苹果,这是所有投资者和创业家渴望抵达的珠峰。在中国,尽管最赚钱的公司是工商银行(净利2875亿元,市值2.12万亿元),但最高市值的公司却是腾讯(净利715亿元,市值3.86万亿港元)。这既说明,中国人对投资创新有更热烈的渴求,也说明中国的TMT巨头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分辨谁是真正的创新者,判断怎样的创新能在真实的商业社会里落地,是投资者穷其一生,需要学习的功课。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欲查看其他资本圈精英评论,请扫描版权页二维码,关注“新财富杂志”微信公众号和我们互动。

  文/陶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