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亚你不可不知的就医体系和健康教育

  • 来源:时尚育儿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8-31 14:12

在澳大利亚就医的流程

在澳大利亚,个体健康意识被极大关注,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健康负责,真的生病的话,每个人又都会被关注到,病人的诉求会被听到,也许是因为人少,资源可以有效调配,另外,也可以减少过度治疗。

如果生病,首先接诊的是诊所(Clinic)的家庭医生,也就是我们说的 GP。按照国内的情况,诊所大多是脏乱差的代名词,但在澳大利亚诊所为社区服务,地点设置都非常方便,只是基本上都在上班时间开放,也就是上午 9 点到下午 5 点期间。也有诊所 7天开放,同时开放夜间门诊。由于华人移民数量越来越多,在大部分华人聚集区,都可以找到说普通话或广东话的 GP。

这里的家庭医生,基本上都是全科医生,也就是无论你有的身体状况如何,家庭医生都可以根据自己丰富的经验给你提出继续治疗的方案。你不需要根据自己的症状判断挂哪个科室,见到 GP 后,他会给你专业的建议 。而当遇到疑难杂症的时候,家庭医生会写推荐信给上级医院的专科医生,你拿着推荐信,到相关的医院进行预约,在指定的时间内去医院看专科医生即可。

专科医生,我们称之为 Specialist,他们都有自己的专长,比如儿科还会细分到脑神经、心脏等,这些专家往往同时兼着研究者的身份,所以预约专科医生往往需要等待较长时间。同时,专家费并不便宜,即使你拥有澳大利亚的医保卡,看一次也需要收费200 多澳币。

而在澳大利亚,只有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人们才会把生病的孩子直接送到医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急诊。

这种分层式的医疗体系使得就诊安排非常有序。家庭医生对孩子的既往病史也都相对了解熟悉,减少了医患矛盾,也让大家都可以心平气和,看病不再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澳大利亚看病小贴士

这里的家庭医生有时候甚至还要给人打针,在澳大利亚长大的小朋友也有疫苗本,并且关系到你升学或者参加课外的活动等,所以对于刚出生的小朋友而言,最早接触GP 可能就是从打疫苗开始的。

在澳大利亚医疗系统里,我认为有一个非常完善的部分就是所有人的病历都是网上共享的,所以有任何紧急情况,你不需要和不同的 GP 描述,GP 可以很快查到你所有的就医记录,了解你的既往病史,包括疫苗注射情况。

澳大利亚这里的GP非常推崇自然疗法,他们相信孩子具有自己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而对疼痛管理的观念也和国内完全不同。急诊和国内也非常不同,所有的人都需要在诊疗室排队等候,即使是救护车送来的。护士会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给到不同颜色的牌子,这也就是先后的顺序。由于孩子的病情发展进程较快,而且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往往会被排在较为优先的顺序上。进入急诊室后,你会发现,几乎每一个人都会用上心电监护,监测你的血氧饱和度、心跳以及血压。

我家小朋友去看急诊的一次经历令人印象深刻。他大概是在晚上 11:00 左右,自述耳朵很疼,附近的诊所都已经关门了,我们只能来到急诊室。当护士看到我的孩子非常痛苦的表情时,她问我们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给孩子吃止疼药了吗?”我当时有点懵,按照我们正常的看病思维,要找到病痛的根源,然后再药到病除。但是护士紧接着就说,他这样子太痛苦了。于是护士迅速给孩子开了止疼药,孩子吃了之后也不再像之前那么疼痛难忍了。通过这个事情,我发现了,由于文化的差异,大家在疾病治疗的存在认知上存在分歧和差距。

澳大利亚这边认为缓解病人的疼痛状况是当务之急,在疾病面前病人的舒适度是最重要的。这种以病人为大、尊重病人感受的医疗态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