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就有“共享驴”:准皇帝刘秀发明

  • 来源:今日文摘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8-31 15:15

  近年来,随着共享单车流行,“共享”一词近两年大放异彩。人们热爱共享,人们享受共享,因为它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为很多人在各方面创造了便利。那么,古代有没有类似于共享单车的出行工具呢?车、辇、轿、船,乃至驴、马、牛等牲畜,都曾是含有“共享”意义的出行工具。

  零花不够,刘秀同学玩“共享”

  西汉末年,出现了比较早的共享交通工具——“共享驴”。由于交通不发达,驴顺理成章地成为人们出远门首选的交通工具,但一头驴的价格并不是普通人家能承受得起的。于是,头脑精明者看出其中的商机,弄了几头驴租出去,坐等银子。租用的人一多,这驴便成为“共享驴”了。

  最让人诧异的是,“共享驴”的概念竟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提出来的。在成为东汉开国皇帝前,刘秀有二段励志的成长史。他原是汉高祖刘邦九世孙,自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各诸侯国势力后,王公贵胄们元气大伤。到刘秀父辈这一代,只做了县令,9岁那年父亲去世,刘秀和兄弟姐妹被叔父收养,成了妥妥的平民。

  虽然家境贫寒但挡不住求知若渴的心,刘秀到一定年纪便离家北上去长安求学,这样一来,花销自然少不了,但又不好意思老伸手问家里要,于是急中生智,想出了这桩在现代社会也很流行的“共享”生意。他和几个同窗好友一说,大家立马凑份子买了几头驴,然后再把这些驴作为交通工具出租给需要的人,果然财源不断,刘同学的口袋又鼓起来。这就是史书《东观汉记》中记载的“资用乏,与同舍生韩子合钱买驴,令从者僦,以给诸公费”。

  几十年后,刘秀君临天下,和大臣回首那段“共享”岁月,感叹不已。因为是皇帝发明的,共享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和推广,从驴扩大到马和牛。“共享”逐渐变成东汉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共享驴”被偷卖,上“牌照”防贼

  但是,也有人对共享物品进行破坏,比如把“共享驴”偷回家,或牵到集市卖掉。破坏“共享驴”的不文明行为不仅使东汉的公共交通资源受损,而且影响社会风气,刘秀大为恼火,最后出了一个管理办法,规定:凡是用于共享的牲口,不管是驴还是马牛,身上必须恪独一无二的印记,借助该烙印不仅可以识别牲口身份,还可找到该牲口归属。这有点类似于现代的车牌。

  当然,给共享工具打烙印并不是刘秀的发明,秦朝时就有了,那时规定官马要烙印标记,登录造册,并定期上报数目,之后的朝代一直沿用、

  共享马车风靡,车如流水马如龙

  五代十国,战乱频仍,富庶的江南地区、繁华的金陵城里早已是“车如流水马如龙”。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民间以车代步早已屡见不鲜,共享马车也就应运而生。

  南唐人称共享马车为“长车”,其做工十分考究,顶上有盖,四周挂有绸幔,一次最多坐六人。“长车”做工如此考究,价格自不必说。有按时辰收费和按天收费两种形式。许多读书人结伴选择较为划算的日租,节日出外玩赏一整天,直到夜幕降临才乘车归来。南宋诗人刘辰翁曾在词中描述了上元夜里,车马熙熙攘攘,灯光照亮临安城的热闹景象:“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

  发展到宋朝,出现了另一种共享交通工具——轿子。共享轿分两种情形:一是连抬轿子的轿夫一起租用,模式与现在的出租车差不多;一是只租轿子,自己找人抬,使用临时轿夫。为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还出现暖轿和凉轿,暖轿是帷幔遮蔽,可防寒,冬天多用;凉轿用纱作帏,透气凉快,夏天多用。一直到民国,民间都喜欢乘共享轿子出行。1919年2月,《申报》有则消息说,当时苏州城有方便乘坐的“藤轿”1200乘,租用时以一里为站,每站60文,而讲究些的“呢轿”租费为每里3角。

  (山鸣荐自《山西晚报》)

  佚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