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科技

  水下无人机BW Space:海里轻松跟拍

  提到无人机,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都是能够飞上天空的各种无人机,并且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无人机也都是这种类型。

  但事实上,有的无人机除了能上天,还能下海,带你去探索神秘的水下世界。

  近期,来自中国的创业公司Youcan Robot就为大家带来了最新的BW Space水下跟拍无人机。

  这款BW Space水下跟拍无人机尺寸大小为20.5cm×15.4cm×5.5cm,重量为4.6kg(10磅),推力由三个螺旋桨(2水平+1垂直)提供,最大速度2m/s(6.6英尺)。

  在设计上更采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手柄设计,手感舒适,易于携带。为了增加功能,还提供了蓝牙控制器。

  在遥控模式下,BW Space可以通过系绳连接船载Wi-Fi的方案,向用户无线发送和接受信号。用户可通过iOS和Android应用程序控制BW Space,并拍摄3840×2160 30fps的视频,或者查看摄像头拍摄下的实时视频。

  在配置方面,这只水下无人机自身搭载的13600mAh的电池组可以维持至少3~7个小时的视频录制,最大录制120分钟,并且它在水中“游动”的同时仍可以用系统自带的防抖功能。4K/30fps的高清摄像头,加上双LED头灯可在0~1380流明之间自动调整亮度,确保能拍出好看清晰的水下照片,128GB的内存也足以保存海量的图片。

  这款无人机除了可以远程遥控进行水下探索,当你打开智能跟随和拍摄模式时,BW Space的图像识别系统还能智能辨别镜头中的任务并且锁定它对其跟踪拍摄。

  米家手持手机云台

  随着抖音、朋友圈小视频的流行,分享日常生活趣事,单用图片的形式已经不够用了,要想成为“朋友圈集赞机器”,还是需要视频。

  入门级选手简单点,视频加点配乐和字幕即可,高阶的就要用上各种剪辑的技巧了。

  拍照变成了拍视频,那么工具也要跟着升级,自拍杆就要变成手机云台了。

  米家手持手机云台外观是银灰色和白色的,手柄,以及夹持手机的部分使用白色塑料,中间的轴承部分使用银色金属。

  云台大概跟一把折叠伞一样大,重量约为480g,相当于两个小米移动电源的重量。

  云台需要配合米家手持云台App一起使用。在云台开机使用前,还需要将手机夹在云台上,进行平衡调试。

  云台上较小的那个按钮就是平衡调节旋钮,在手柄竖直并且平稳的状态下,将这个旋钮拧松,调整臂长,直至手机能自主保持水平,再把旋钮拧紧。整个过程有点像使用杆秤,调到平衡适当后即可。

  云台只能夹持56~86mm,重量不超过200g的手机,把重量为202g的iPhone 8 Plus安装上去后,恰好需要把臂长拉到最大。平衡调试完毕,长按电源键,打开App并通过蓝牙连接设备后,就可以开始使用了。手持云台,大拇指点击拍照、录像按钮开始拍摄,大拇指控制四向摇杆控制云台的左右、俯仰。另一边,使用食指控制变焦的红色拨动键,以及扳机键。扳机键可以通过自定义,成为云台一些功能的快捷键。

  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可以将单击设置为锁定/解锁云台位置、拍照、录像、长按快速跟随,还可以将三击设置为切换前后手机摄像头,或者云台自转180度。

  红色的拨动键用来变焦,不过拍摄视频的时候用起来,画面会有一顿一顿的感觉,不够顺滑。

  在App中,可以选择标准、运动、穿戴、自定义等多种场景。云台转动的速度也可以调节,如果使用的时候觉得不是很舒服,可以把航向转动速度增加。

  米家手持手机云台有五种录像模式,除了正常模式,还有慢动作、延时摄影、移动延时、希区柯克这四种模式。

  机身底部还有一个1/4英寸的螺纹孔,如搭配一个用于固定的三脚架,还能玩转拍摄更多创意的画面。

  总而言之,拍摄画面的质量很大程度由手机决定,手机的重量、环境温度、使用方式都会影响云台续航。这款云台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不算太让人满意,但基本的功能还是有的。

  联瑞推出新品万兆单口网卡:Tehuti主控

  近日,在秋叶原出现一款来自中国品牌LR-Link(联瑞)的单口万兆网卡LREC6860BT,价格为10164日元(约合627元)。不同于常见的网卡,该网卡的主控来自Tehuti——一家以色列公司。基本规格方面,LREC6860BT采用PCIe 2.0×4接口,兼容X8/X16,被动散热,万兆下功耗为6.1W。

  RJ45最高支持100米铜缆,其中超六类线(Cat6A)下可支持万兆,普通六类、超五类线最高五千兆。

  LREC6860BT使用了迷你封装,可兼容服务器,以及各类工作站,同时支持Mac/Windows/Linux/VMware等。

  意研究人员打造新型搜救机器人

  来自意大利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打造的搜救机器人Centauro。据悉,Centauro是科学家们展开的一项新实验,旨在找到最适用于灾难救援行动的机器人。通常情况下,这类机器人都是以人类为原型——两条胳膊、两条腿,但研究人员却抛开这种固定的设计模式可以获得更多的灵活性,就像这个四条腿、两条手臂的Centauro。

  Centauro高1.5米、重93公斤,由各种轻质金属制成,它的电池能够续航2个半小时,行动则由人类全程操控。

  这样一款机器人最主要的特别就是灵活性。据悉,它的每个肢体都有6个可调整的自由度,机器人可以旋转臀部、膝盖以及脚踝,这意味着它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姿势展开搜救工作。

  日本研发人形机器人很像10岁孩子

  日本专家造了一个机器人,这个机器人看起来很像10岁的孩子。它可以“复制”人的面部表情,而且还能模仿人类的步态。

  Hiroshi Ishiguro(石村弘)是知名的日本机器人专家,他开发的机器人力求逼真。事实上,没有多少工程师、机构开发逼真机器人。为什么?部分是因为要复制人类表情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在技术上很难做到,所以这样的机器人相当复杂,成本很高,在商业上不太实用。

  Hiroshi Ishiguro是大阪大学的教授,之前他曾参与制作多个人形机器人。新机器人的名字叫作Ibuki,它有一双手,用非对称轮子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摇摆,这样更像人类的移动方式。当我们细看Ibuka的面部表情,不仅能看到情绪,还能看到无意识动作,它可以增强逼真感,机器人微微颤动,还能移动头部和眼睛。

  Hiroshi Ishiguro相信,开发这种技术相当重要,它创造一种可能:让人与机器人完成非语言交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