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 民企不可或缺

  • 来源:中国民商
  • 关键字:民企,创新,三中全会
  • 发布时间:2019-01-17 23:07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40年的光辉岁月。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一系列卓越成就。这其中,我们不能忽视民营企业对富民强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其曲折而又辉煌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中国经济腾飞奇迹的一个缩影。

  40年伟大历程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理论及政策不断探索、创新和完善的历史。发展民营经济既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产物。

  回顾历史,广大民营企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成果在过去40年中发挥了极为重要和根本性的作用。

  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

  40年来,民营企业根本改变了中国的科技创新发展格局。尤其进入新世纪以来,大量上规模的民营企业把技术创新视为企业的保证生存、快速发展、提升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对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进行了大量投入。大成企业研究院最新数据分析显示:目前,民营企业已经占中国专利申请的80%以上、发明专利的60%以上、新产品提供的70%以上,为科技兴国做出了巨大贡献。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10945亿元,其中国有企业(包括国有独资公司)793亿元,外资企业2400多亿元,私营企业(不包括有限与股份公司中的私营控股公司)2800亿元,全部民营企业超过6000亿元;有效发明专利77万件,其中国有企业(包括国有独资公司)5.3万多件,外资企业14.5万件,私营企业(不包括有限与股份公司中的私营控股公司)18万件,全部民营企业超过50万件;新产品销售收入17.46万亿元,其中国有企业(包括国有独资公司)1.14万亿元,外资企业5.38万亿元,私营企业(不包括有限与股份公司中的私营控股公司)3.9万亿元,全部民营企业超过10万亿元。

  另据全国工商联调研报告,40年来,民营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明显增强,专利申请量迅速增长,已经成为我国知识产权事业进步的重要主体;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迅速提高,已经成为国家自主创新最具活力的重要生力军。在自主创新方面,民营企业形成了创新以市场导向、满足市场需求为主;创新以开发新产品、开拓新产业为主;创新以吸收、消化与再创新为主;创新成本低、效率高、发展快;技术创新与制度、机制创新紧密结合;创新与创业紧密结合;创新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大力支持等7大独特优势。

  自2011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国家。2016年,中国专利的申请数量超过了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的总和。这其中,民营企业功不可没。以北京中关村为例:2003年10月27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中关村成为全国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历经15年发展与探索,示范园区打造出知识产权引领创新发展的“中关村模式”,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截至2017年底,中关村示范区累计共有13000多家民营企业申请过专利,累计申请专利逾40万件;示范区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8.06万件,占北京市企业同期有效发明专利量的64.0%;每万名从业人员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07.7件。

  40年来,中关村的民营科技企业家始终坚持科学精神、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求真务实、百折不挠、追求卓越、产业报国,中关村已经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

  创新是民营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容

  自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萨伊于1803年,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首次提到“企业家”一词后,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企业家推动经济发展的思想,美国经济学家德鲁克接着扩充和发展了熊彼特的理论,将企业家精神应用到企业管理和社会管理中。

  何谓企业家精神?熊彼特把企业家精神描绘为创新和冒险精神,认为企业家是一群对成功充满渴望的人。德鲁克则认为,企业家最大的特点是创新和把握机遇,冒险不应是企业家的选项。按照熊彼特的说法,企业家就是开拓者、创新者,企业家就是把科学技术发明引入经济生活之中,把经济推向前进的人;企业家精神就是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或者以别人没用过的方式做事。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三个内部来源:意外事件、不协调的事件及程序需要;四个外部来源:产业和市场结构、人口统计数据、认知的变化及新知识(也即高科技)。德鲁克认为,高科技只是创新中的一种,创新是一个经济或社会名词,而非科技名词。内部创新比外部创新风险低、成功率高,高科技创新在所有创新中风险最高、成功率最低,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对高科技的接受时间比较长、需要形成配套产业,当然,如果成功了,高科技创新带来的心理成就感最大,企业也会占据行业的龙头地位。

  也许是角度不同,分析问题各不相同,但两位经济学家都把创新视为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容。

  对中国民营企业而言,企业家精神所包含的内在品质多数是在企业家创业打拼过程中形成的、强化的,与市场和社会环境高度相关。他们对企业家精神的感悟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比如:

  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勇于创业创新,是民营企业家的特色标识;

  创新发展、艰苦奋斗、敢于担当、挑战自我;

  专注创新发展、弘扬工匠精神以及勇于追求卓越是企业家精神的“魂”,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实质;

  创新是企业家的“内在因素”,是民营企业家的灵魂,是创造更多财富贡献社会的强烈冲动和社会责任;

  民营企业家创新是独特的“这一个”,是无可替代的;

  优秀企业家看到的产业前景是大部分人所不能看到的,因为企业家的创新不是可以靠统计数据或者经验推算、估摸出来的,更不是推理运算得来的;

  民营企业家与企业创新生命同在,创新主体是企业家;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参与创新创业的原动力,是推动新技术应用的重要因素,其核心是发现创造机会和创新实干。

  当今的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除非具备了创新能力,否则很难在这个变幻莫测和充满创新的时代中继续生存下去等等。

  中关村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之一,从这里走出了许多优秀的民营科技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在体制机制、企业管理、商业模式上不断摸索,打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体系和企业文化,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自主创新的曲折历程。中关村的民营科技企业家以创业为本,重大创新为魂,所领悟的科技创业企业家的精神,可以概括为持续的创造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持续的创造力,即不创新上不了道、入不了行;不持续创新,很快就会被淘汰出局。创新包括但不限于技术路线、营销模式、产品功效的创新,创而不造,是无法进入市场的。

  顽强的生命力,既敢为人先,又肯顺势而为。商场不是模拟,不是演习,会不断地与现有机制的垄断、商业的逻辑、常态化的突变发生碰撞、摩擦,甚至严重的冲突。既要做到给点阳光就灿烂,更要做到拖不垮、打不烂,敢为人先不是不害怕,而是心中有理念,若意志不坚强,思想方法不深刻,发展之路不迂回,学习能力不持久,只会抱怨,企业家精神也会瞬间崩溃,企业家精神的缺席,会使我们失去未来的市场,就会被淘汰。只有生命力强的企业,才能够成功,这也是中关村经济的生态法则。

  中国民营企业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断倡导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意识、引导创新方向、鼓励创新行为、提升创新能力,已成为主流方向。

  为民企创新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势在必行

  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上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相对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和自身潜力而言,还存在很大差距。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民营企业更是如此,比例更低。不仅如此,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与专利申请还存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新老企业之间的严重不平衡和原始创新数量极少等一系列问题。从全国工商联调研反映的情况看,阻碍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因素主要有自主创新意识普遍较弱,多数企业无意创新;人才、技术、资金等实力不够,多数企业无力创新;融资难、税赋重、国家直接支持少,多数企业难以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市场风险大,多数企业不敢创新;受现实利益诱惑,经营追求“短平快”,多数企业不愿创新等。

  世界上通常用经济自由度来衡量一国(地区)的企业家经营环境。经济自由度主要包括影响国家经济自由的四大政策领域(法治、政府规模、监管效率、市场开放)及12项指标(财产权、司法效能、政府诚信、租税负担、政府支出、财政健全、经商自由、劳动自由、货币自由、贸易自由、投资自由及金融自由)。根据2018年全球经济自由度指数,美国排名第18位,中国大陆排名第110名,说明中国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自由竞争的程度大有可为。

  此外,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一些否定、怀疑民营经济的奇谈怪论卷土重来,如 “民营经济离场论”、所谓“新公私合营论”“私营经济消灭论”等等,严重地干扰了改革的方向,扭曲了民营企业家的形象,阻碍了企业家精神的社会传播,误导了社会公众对民营企业作用的认识,严重影响了经济与社会的正常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尖锐地指出这些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不符合党的大政方针。重申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共同印发《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若干问题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国家战略理念,意在通过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不断增强中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实现向高质量发展的跨越。针对高新技术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7月1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切实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目标,民营企业不可或缺。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的微观细胞,民营企业家是参与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民营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在过去40年的改革进程中,民营企业家在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参与了中国制度创新和市场活力提升的进程。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依然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民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激发市场活力进程中仍将发挥出极为重要的功能,而民营企业家精神也将起到更深层次的关键性作用。因此,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创新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势在必行。

  首先,要把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一系列法律、政策落到实处,把习总书记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一系列讲话精神落到实处,继续破除所有制问题上的传统观念束缚,提高认识,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作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从战略的高度加大民营经济发展力度。

  切实树立“一视同仁”“平等待遇”和“公平竞争”的自主创新政策意识。通过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改善宏观与微观环境,努力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

  其次,营造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增强民营企业家创新活力、创业动力,弘扬优秀民营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其作用,让优秀民营企业家精神代代传承。

  上世纪80、90年代第一批下海创业的民营企业家已经打下一片天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了财富。如今,“创一代”逐渐到了退休年龄,到了“创二代”接班的高峰期。民营企业代际传承不仅仅是家庭财富的传承问题,更重要是创业创新精神的传承。只要能够把“创一代”企业家精神传承下来,家族事业才能延续、企业文化才能延展,这是关系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事,而且对员工、对社会、对国家都有影响。我们在引导和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要有战略眼光,切实把民营企业的传承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切实为“创二代”健康成长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

  第三,支持民营企业家创新发展,持续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引导民营企业家弘扬工匠精神,强化“以质量取胜”的战略意识。今年5月18日,科技部和全国工商联印发了《关于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通过政策引领、机制创新、项目实施、平台建设、人才培育、科技金融、军民融合、国际合作等加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充分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培育发展壮大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民商编委会主任

  文/黄文夫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