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

  初读《傅雷家书》,并没有对这些书信感兴趣,只是蜻蜓点水般浏览,没有细心体会。可是读着读着,我被吸引了。这哪里是普普通通的书信呀?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父爱。再往下读,眼前浮现出一个父亲的身影。看,他在为孩子的成功而骄傲微笑,他在为孩子的受挫而苦恼忧虑,他在为孩子的困惑而绞尽脑汁——虽然父亲不在身边,可伟大的父爱一直陪伴着儿子。

  傅雷是一位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但他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对儿子傅聪严厉的爱。那一封封书信里,他首先是个父亲,其次是个学者。信里有他对孩子的细心叮咛,也有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他时刻关注着远在异国他乡的傅聪的成长、成才,对他提出批评,对他给予夸奖,为他指点迷津,为他打开心结,鞭策他,鼓励他,激励他,直至傅聪成为一名艺术大师。

  我的父亲对我也很严厉。如果说父母两人总有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那么我的父亲无疑永远是那个唱红脸的。曾经,我怨恨过他,在当时的我看来,他就是“不近人情的怪物”。当我取得优秀成绩时,他并没有给予我预期的夸奖,只是语气平淡地嘱咐我要再接再厉;当我考试失利时,他也没有安慰我,只会严肃地找我探讨原因,随后撂下一句:“下次要考好些”,说得斩钉截铁,落地有声。好长一段时间,我见到父亲,都不想搭理他,可他对我冷漠的态度视而不见。我在心中抱怨:“天底下哪有这样的父亲!”

  一次,我和妈妈闲聊,聊着聊着,就聊到了爸爸。妈妈说:“其实啊,你爸爸比谁都关心你。你取得成绩的时候,你爸爸走路都哼小调;你考试失利的时候,你爸爸对谁都像欠了他钱一样。”原来,父爱从不曾缺席,只是在我面前,爸爸习惯把爱掩藏在坚硬的外壳下。父亲和傅雷一样,都会用严厉掩饰自己的柔情,将所有期待倾注于孩子,哪怕孩子不能理解,也依旧坚持,哪怕孩子已攀上成功之巅,也依旧警醒。

  父爱,威严如高山;父爱,深沉如磐石,于无言中坚定、执著地守护着我,给予我前行的力量。《傅雷家书》让我真正理解了这份父爱。我要像傅聪一样,聆听父亲的教诲,勤奋好学,早日成才,回报父爱,报效祖国。

  书虫呢喃:婉婷同学由傅雷先生对儿子的爱联想到自己的父亲,明白了父亲对自己同样爱得深沉。真情实感最能打动人心,“黄金虫粉”非你莫属了!

  安徽省东至县官港中学/张婉婷指导老师/聂瑰丽

  傅雷,一位著名的翻译家。我家有本他译的《欧也妮·葛朗台》,语言平实干净,很有“味道”。

  1954年至1966年,12年的时间,他与儿子傅聪以家书的形式进行精神交流。傅雷对幼年的傅聪要求极严,据其好友楼适夷透露,傅雷每次和傅聪同桌进餐时,总是要观察孩子坐得是否端正,是否妨碍了同桌的人;只许孩子用铅笔、毛笔和蘸水钢笔,而不许用当时已流行起来的自来水金笔。楼适夷不知情,为傅聪买了一支居然被傅雷没收,害得傅聪伤心地哭了一场。

  不过儿时的“严父”,到傅聪大时却似乎变成好友了。家书中,傅雷对傅聪诸多勉励:“孩子,勇敢些,别怕!别踌躇!”“多听听贝多芬的第五,多念念克里斯朵夫(编者注:指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里几段艰苦的事迹,可以增加你的勇气,使你更镇静。”他与傅聪谈论古代文学:“上星期……讲《长恨歌》与《琵琶行》,觉得大有妙处。”他对傅聪善意提醒:“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并毫不掩饰自己对孩子的爱:“我在心里拥抱你!”

  远在异国他乡的傅聪看到了这些来信,一定会感到暖意融融吧!傅雷即使忙得分身乏术,也不忘给傅聪以精神上的陪伴,千里寄家书。从《傅雷家书》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人间亲情的挚爱与关怀,更触摸到了超越生命的气魄和胸怀,一个伟大的父亲,让人高山仰止。

  相比之下,现在交通发达了,通讯方便了,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就能完成沟通,可亲人间的距离却远了。有些父母连发个信息给孩子都说没时间,吝啬至极。而所谓的补偿是为孩子买礼物,所谓的陪伴是拿出手机给孩子打游戏,甚至和孩子一起打游戏。

  这是何等的荒谬,何等的令人匪夷所思!教育,关系到孩子的一生,如果家长连“言传身教”都做不到,子女如何成龙成凤呢?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建议爸爸妈妈们和同学们抽空阅读《傅雷家书》。读罢,你会感受到一股清流涌上心头,你的思想会得到洗礼与升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