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都冰川

  2018年必定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从6月开始至8月,包含北极圈在内的全球多地气温普遍上升,出现极端高温天气。中国各地暴雨频发,台风肆虐,洪水泛滥,尤其新疆7月底连续在阿克苏温宿县和哈密出现暴雨洪水,8月中旬喀喇昆仑山冰湖溃决洪水暴发,极端气候事件不断打破历史记录。其实这些灾害都是和我们身边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加速消融,使青藏高原东南部和喜马拉雅山北坡的冰湖数量和面积都呈增大趋势。随着冰湖面积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多,其潜在溃决灾害发生可能性与影响将增加。

  2018年6月我前往西藏那曲的嘉黎县考察,这里有丰富的冰川资源。前几年曾发生过严重的冰湖溃决洪水灾害,损失惨重。虽然我考察过中国大部分冰川地区,但还是第一次到那曲嘉黎,之前知道著名的麦地卡古冰川很发育,所以还是很向往。在拉萨聊起来才知道,嘉黎县的冰川分布在县域最东的尼屋乡,属于易贡藏布流域,念青唐古拉东段。念青唐古拉山脉东段的藏东南巴松措区域,广泛分布着6000~7000米的山峰,同时又因这一区域深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雨雪众多,海洋性冰川十分发育,从而造就了这一带雄奇的雪峰冰川现象。作为这一区域的山峰之王,在巴松错北岸冰川谷地尽头的乃朗峰高达6870米,沿东南西三面,乃朗峰都有着令人心醉的雪峰山脊和高山冰湖分布,其北壁下即为尼都藏布。

  尼都藏布发源于众多的冰川和雪山,贯穿于整个上尼屋峡谷,无比纯净的冰雪融化汇合成了河流;冰雪融水给这个峡谷的冲刷,让峡谷永葆纯洁,滋润着峡谷里的生物,森林草地布满整个峡谷,每村到处可见散放藏香猪、牛马,各种野生动物欢快的、自由的在这里生息。

  去西藏那曲地区嘉黎县尼屋乡目前只能从嘉黎县城沿易贡藏布上游的河谷走。嘉黎县城阿扎镇大约海拔4500米,是一个古冰川槽谷,县边是古冰川侵蚀形成的阿扎错。从嘉黎县城一直向东大约110公里的路程,就可到尼屋乡政府所在的尼屋镇。从海拔4600米的阿扎镇沿河边砂砾石路渐渐下行,这条河谷沿着嘉黎大断裂形成,河水在行程中的前半部分为秀达曲,后半部分为哈仁曲。由于前期持续下雨,六月份的河水非常湍急,河面几乎接近路面,河谷两侧是花岗岩河谷下切岩壁,在较窄河谷地段河流在咆哮,水流很急。进入尼屋乡山谷之后,眼前宽阔的河谷海拔仅3100米,是嘉黎县海拔最低的地方。由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热湿气流顺着易贡藏布河谷上来,带来了湿热的风光,郁郁葱葱,气候温和,植物茂盛。这片平坦的河谷阶地,平整的块块的田地长满了青稞。这里是嘉黎县的最东端,从这里向东,沿着易贡藏布峡谷再下就是易贡湖、通麦。

  到达尼屋乡之后,我们住在了乡政府的接待楼。现在乡政府条件不错了,加上水电站建设开发,镇上的人很多。尼屋乡党委书记米玛次仁给我们介绍了尼屋乡的基本概况。尼屋乡共有十四个村,尼屋乡分为“上尼屋”和“下尼屋”两片区域,人们把从尼屋乡政府所在的忠玉村开始这片海拔最低、最富庶的地方叫做“下尼屋”,共8个村庄;而把从忠玉村西流过来的尼都藏布与工布江达县交界处叫做“上尼屋”,下尼屋有6个村,由于地处森林密布、激流澎湃、河水横溢、雪山冰川阻隔的山谷,居民相对闭塞。

  上尼屋位于尼都藏布,四周雪山之巅,冰川冰湖环绕,居于苍茫無际的原始森林之中。尼屋藏布千万年来不停地冲刷,主要是冰川侵蚀河谷形成了上尼屋峡谷。上尼屋峡谷有古老的藏文化遗迹、有美丽的天然风景。自尼屋乡政府向西走出75公里左右就是罗切拉雪山,白雪和冰川覆盖着面前的数个巨大山峰。上尼屋的尼都藏布峡谷在山谷前段50公里有人定居砂石路程上可以通车,但时常雨水冲刷,路比较难行;后25公里只能走骡马或者徒步。尼都藏布峡谷有6个自然村,其中,十二村为白雄村位于乡政府所在地向西38公里所在处,有卡若冰川(在地图上称为嘎洛共冰川)分布在此,冰川雄伟壮观,洁白无瑕,远观像一个璀璨的钻石;十三村为孜布村,位于乡政府所在地向西39公里所在处,平均海拔3800米,在2013年“705”洪灾中大部分房屋被洪水冲毁;十四村名为依噶村,位于乡政府所在地向西42公里所在处,该村是乡政府最远的一个行政村,也是旅游景点最美的一个行政村。有“忆格”瀑布,传说格萨尔王骑马从这里经过,天空升起彩虹宛如一条强健的白龙,该瀑布流水量较大,强劲的水流从山间流出,水花飞溅,拍打四周岩石的声音,如万鼓齐鸣,气势雄伟壮观,让人叹为观止。还有“憶格”冰川-传说当年格萨尔王骑马从此经过,山体岩石上还能清晰看的见当年马蹄留下的印字。远观“忆格”冰川气势雄伟,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洁白无瑕,一年四季都有人专程慕名而来,取景拍照,野外露营。同时,夏季冰川融化之后形成瀑布从冰涧里流出形成冰冻瀑布的奇异景观。

  尼都藏布流域面积在1350平方公里左右,冰川覆盖502平方公里左右。流域有六个村,居住有810人左右。尼都藏布发源于众多的冰川和雪山,贯穿于整个上尼屋峡谷,无比纯净的冰雪融化汇合成了河流;冰雪融水给这个峡谷的冲刷,让峡谷永葆纯洁,滋润着峡谷里的生物,森林草地布满整个峡谷,每村到处可见散放藏香猪、牛马,各种野生动物欢快的、自由的在这里生息。

  尼都藏布是一个东西向的河谷,四周被近两百条冰川包围,河谷两侧是近50~1000米左右高的森林灌丛覆盖草地。由于冰川和冰湖的存在,两边的山谷常发育冰水瀑布,形成森林瀑布。尼都藏布流域的冰川末端海拔平均在5048米,最高点平均在5863米,冰川没有表磧覆盖,整个冰川冰雪裸露。整个流域有冰川198条,总面积502.56km2,平均冰川厚度42米,冰川储量52.6677km3,折合475亿立方米水。其中,在北坡共有冰川82条,面积369.75km2,平均冰川面积为4.51km2,2.44km长;南坡冰川132条,冰川面积132.8km2,平均面积1.14km2,平均长度1.5km。尼都藏布峡谷,全长73km,其最远处也是一个冰川及冰湖,其向下走30km到达依嘎冰川。依嘎冰川长度13km,最高峰6620m,冰川深入峡谷谷地到达海拔3800m。这些美丽的冰川槽谷,由于冰川和冰湖装点,形成了峡谷独特的气候和河流、森林、冰川冰湖、雪山等立体景观。依嘎冰川属于季风海洋性冰川,冰川活动性强,冰舌延伸直抵谷底,与森林相接。

  尼都藏布河谷的植被和景观从海拔3100米的忠玉村驻地至海拔6870米的乃朗峰顶呈明显的垂直分布,山顶终年积雪覆盖,山腰原始森林密布,山脚点缀着青翠的灌木、农田和草场。这是一片令人印象深刻的山区,右侧可以俯瞰落差近2000米的依嘎冰川,冰川的末端直接深入到尼都藏布上游的河道,河水在这里跌落形成一个小瀑布,飞流直下、水声隆隆。左侧是巴松错四周最高峰乃朗峰(6870米)绵长高耸的西山脊,向上走一段即可看到乃朗的顶峰和北侧冰川下的湖泊--吉翁措。

  2013年,因为连日的降水及嘉黎县尼屋乡特殊的河谷地形,7月5日尼屋乡高山天然湖泊上游冰川出现雪崩滑入湖中,湖堤决口发水,致使尼屋乡14个行政村不同程度受到灾害,其中上尼屋6个行政村相对受灾严重,第12村基本上被洪水完全摧毁。经历了洪灾的村民家里的房屋瞬间被洪水夷为平地,牛羊也被滔滔大水卷走,造成农田淹没、房屋冲毁、牲畜冲走、人员失踪等灾害。关于2013年尼都藏布发生的“7.5”冰湖溃决洪灾,根据灾害时洪水的情况和后期不同时期遥感影像资料对比,确定导致嘉黎县“7.5”洪灾的溃决冰湖为然则日阿错。1970年至2013年6月16日期间,然则日阿错冰湖规模逐渐扩大,面积由0.16km2增加为0.58km2,7月5日溃决后,湖泊急剧萎缩。根据嘉黎县的气象站记录分析推断,2013年6月下旬至7月初固态降水在冰川上形成了丰富的物质积累,7月4日伴随气温的上升,冰川积雪强烈消融,引发冰崩发生。消融水流汇集于冰川前部冰舌地段,由于水温比冰温高,受热喀斯特作用影响,冰川整体冻结力下降,使得冰崩或冰滑坡成为可能。因此,强降水及气温的快速回升是然则日阿错溃决的诱因,而冰湖长期稳定扩张带来的水量聚集则是其溃决并造成如此之大灾害的基础。

  尼都藏布发源于众多的冰川和雪山,贯穿于整个上尼屋峡谷,无比纯净的冰雪融化汇合成了河流;冰雪融水给这个峡谷的冲刷,让峡谷永葆纯洁,滋润着峡谷里的生物,森林草地布满整个峡谷,每村到处可见散放藏香猪、牛马,各种野生动物欢快的、自由的在这里生息。

  20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暖,急剧上升的气温导致世界各地的冰川消融加速,冰川前端冰舌地段活动越来越强烈,增加了冰湖溃决发生的概率。冰湖溃决形成的突发性洪水是高海拔冰川作用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形成一般与冰湖后缘冰舌段冰川的崩塌有关,冰崩产生后瞬时涌入冰湖,在湖内形成涌浪并不断冲击终债堤坝体引起溃决,或终债堤内冰夹层不断融化形成管涌通道,并最终破坏坝体引发洪水,溃决洪水在运动过程中不断掏蚀沟道两岸岸坡物质或沟床物质,最终形成冰湖溃决型泥石流。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我国西藏有记载的或发现的冰川湖溃决事件就有27次,其中,2013年西藏嘉黎县冰崩导致的冰湖溃决洪水给下游村落造成了巨大破坏,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7亿元,终债堤冰湖溃决是冰湖溃决中分布最广、暴发频率最高、持续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之一。

  从2013年冰湖洪水灾害发生之后,国家加强了对流域的冰川和冰湖监测。但不容乐观的是,依嘎冰川末端经历了洪水的冲刷之后,冰川表面的污染加剧,冰川消融加快。这一方面是冰川融水带的泥沙增多,另一方随着气候变暖,冰川上的微生物也增多,减少了冰川反射率,增大了辐射吸收,加快冰川消融。总体上看,冰川加速消融及冰川冰湖产生的冰湖溃决洪水及泥石流是流域面临的最大威胁。

  在灾后重建中,乡政府一方面对受灾房屋重建,河提重修,道路村街硬化;另一方加强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在乡政府旁的文化室,请来自拉萨的画师,以尼屋乡的山水、冰川,冰湖和森林为背景,讲述大家每天可以看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冰川洪水肆虐泛滥造成的破坏。通过十几幅传统壁画,塑造了藏民族崇敬自然、尊重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环境观念,并形成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保证了藏民族在生态恶劣的自然環境中繁衍不息。冰冻圈与气候和环境密切相关,具有环境教育服务价值。许多高山雪峰受到本土宗教和外来教派的影响,被赋予了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形成了山地居民对其特有的理解和崇拜。文化价值主要以冰冻圈美学价值、文化积淀、文化景观为载体满足人类精神文化和道德需求。

  在长期的生存实践中,西藏居民一方面适应了自然环境,另一方面又在实践中保护了自然环境,在宗教、文化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适应性的环境意识,走出了自己的和谐环境之路。

  沈永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