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相通: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特质和重要原则

  • 来源:当代世界
  • 关键字:民心相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
  • 发布时间:2019-05-26 07:25

  【内容提要】民心相通继承和贯通了不同时期的中国外交思想,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开放与合作的必然选择。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下,民心相通以其“人民为主体”的理论特质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民心相通具有和平理论的属性,是以缔造国家间持久和平为导向的重要理论创新。推动世界各国摒弃冷战思维、超越零和博弈、实现和平共处与互利共赢的关键在于凝聚民心与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地生根的必由之路。中国的全球治理政策是否可以获得广泛的公众支持,其决定因素就是民心相通。确立民心相通这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重要原则,有助于打通多领域、多层次外交的内在联系,为多种外交形式的实践提供政策指导,并使之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

  【关键词】民心相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政策

  【DOI】10.19422/j.cnki.ddsj.2019.05.001

  自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建设路径以来,作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心相通,其重要价值得到了日益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深入开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各领域人文合作,加强议会、政党、民间组织往来,密切妇女、青年、残疾人等群体交流,形成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格局”,为规划民心相通的合作蓝图指明了方向。本文试阐述民心相通的思想价值和理论内涵,并由此揭示其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重要原则的意义。

  民心相通的思想价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党的十九大报告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这就是一切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主旨。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外交思想自然蕴含着这一逻辑和宗旨。民心相通是对这一逻辑和宗旨在外交思想中的继承与发扬。

  第一,民心相通理念继承了一切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主旨的核心思想,凸显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鲜明理论特质。十八大以来,中国深入贯彻“外交为民”的宗旨,努力构建完善的海外利益保护体系,使中国公民和企业的海外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宣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使命,不但要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己任,也将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民心相通在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路精神的同时,继承了一切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主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思想,把中国“外交为民”的理念和宗旨进一步发扬光大,并通过奠定坚实的民意和社会基础为人类社会共同进步担当起应有的责任。民心相通以其“人民为主体”的理论特质,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第二,民心相通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支点。推动世界各国摒弃冷战思维、超越零和博弈、实现和平共处与互利共赢的关键在于凝聚民心与民心相通。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洞察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发展趋势,顺应并引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提出了以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要内容的外交思想。

  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是站在各国通过合作共赢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的高度和促进全人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高度而提出的,所针对的是西方国家主导构建以实力、结盟、战争作为贯彻国家政策的工具,以侵略扩张、殖民掠夺、恃强凌弱等为特征的各种不公平、不公正。必须看到,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一项长期的事业,西方所主导构建的国际秩序还有着巨大的历史惯性,难以遽然改变。只有实现民心相通,夯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建立在新型国际关系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才可能逐步实现。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与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密不可分。民心相通担负着沟通中国梦与各国人民美好梦想的重任,因而它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地生根的必由之路。

  第三,民心相通赋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鲜明的时代特色。民心相通能够持久地为促进经贸合作与区域合作打下坚实的民意与社会基础,在全球政治和全球治理领域产生广泛影响。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人民与外交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需要建立起根植于人民和造福人民的直接外交联系。在处理国家之间事务和服务人民的关系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更强调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当今世界,国际关系正在进入一个整体性特征日趋加强,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和内涵不断丰富的新文明时代。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中,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区域性、跨国性民间组织与社会团体,愈益廣泛地参与投入到多样化的国际议事日程中。这些来自民间社会的组织和团体在贸易往来、文化交流、人权保障、环境保护、军备控制等领域十分活跃,不但能影响各国政府的对外政策,而且在运作规范、组织管理上自成体系。民心相通提供了中国外交与之对接的理论依据。

  民心相通的理论内涵、属性和价值

  通过推动人民之间开展广泛的交流、沟通与合作,民心相通为深化各领域互利合作奠定了民意和社会基础,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全球政治基础。如果用“属+种差”的方法定义民心相通理论,那么其内涵属性就是人民性、平等性、相互性;性质上属于和平理论;功能属性则是传达、塑造跨国公共民意并与政策进行反馈、互动;“种差”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思想的延伸与发扬。

  在理论内涵上,民心相通首先是把民心视为最大的政治,把民心相通视为国际关系中最深入、最长久、最基础的互联互通。民心相通继承了中国传统及现代政治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潮中人民主体地位思想。“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民本思想”尽管略有差别,但都強调以人民为根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其次,民心相通的理论要点是主体平等。中国主张的民心相通以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为核心,以主体平等为前提,倡导尊重、理解不同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民心相通反对强加于人,尤其反对将自身价值普遍化,主张国家间无论大小、强弱及经济发展水平高低,都拥有选择和保留自己信仰、社会模式与生活方式的权利和自由。需要指出的是,民心相通建构平等模式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而非抽象的、空洞的“人”的概念。所谓“现实的个人”指的是“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1]

  最后,民心相通的特征是相互性。民心相通是相互理解与相互建构的复杂过程。中国主张打通不同民族文化间的藩篱,实现各国和各民族文化的共荣共生、平等对话;强调一切话语都应当是互动过程中产生的,而不能套用他人的话语,或者外推本国的话语。与西方文化霸权理论及其“独构”话语和“驯服”话语截然不同的是,中国倡导的民心相通理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决反对西方国家把思想文化意识强加于人的霸权行为,主张以“海纳百川”的态度对待不同文化,通过交流、互动、沟通,共同建构新的话语体系,进而推动文化创新和文明融合。

  在性质上,民心相通具有和平理论的属性,是以缔造国家间持久和平为导向的重要理论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2]国家之间的民心相通必然会减少冲突和暴力,并最终消除其根源,促进世界和平。民心相通背后的理念是,根深蒂固的冲突不能只依靠政府解决,而应该将各种亚国家层面的组织和机构,如非政府组织、民间社会和其他非正式渠道纳入其中,利用整体、全面的方法将冲突转化为长期、可持续的和平,并为最终缔造与建构持久和平创造条件和前提。可见,民心相通是构建积极和平的路径,其本质属性是和平理论。

  在理论价值上,民心相通及其相关理论超越了把国家和国际行为实体作为国际政治基本单位的传统国际关系理论,而引入了民众之间的实践--关系性行动议程,关注社会和文化力量的作用。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心相通的理论性体现在对国家所处社会的尊重。通过赋予人民以高度的主体地位,民心相通突破了西方国际政治中以国家为中心的理论。民心相通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理论创新。全球治理是攸关各国利益和普通民众福祉的一件大事,需要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总之,民心相通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国外交中的重要体现,它与正确义利观、总体国家安全观、全球治理观等新理念一起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原则

  长期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表述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各方面友好合作关系。但在新中国成立过程中和新中国建立之后,增进人民友谊,发展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事实上一直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外交、民间外交、公共外交、城市外交的工作范畴。正如周恩来总理所指出的那样,外交工作虽然是“以国家为对象”“是通过国家和国家的关系这个形式来进行的,但落脚点还是在影响和争取人民,这是辩证的”。[3]当前,中国已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外交新格局,首脑外交、政党外交、公共外交、民间外交、人文交流日趋活跃,民心相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为充分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质内涵,有必要把民心相通明确为中国制定对外政策的重要原则,致力于推动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共同发展,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地生根。

  第一,确立民心相通这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重要原则,有助于打通多领域、多层次外交的内在联系,为多种外交形式的实践提供政策性指导,并使之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以民心相通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原则,对于加强中国整体外交的统筹规划十分重要。中国整体外交形式多样,层次丰富,但在实践中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以民心相通为对外政策制定的重要原则,有利于从源头上促进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外交政策的匹配和统一,发挥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外交的优势与协同效应,从而改进和加强整体外交体系的顶层设计,为整体外交中各个层次确立正确的原则、理念并提供方法论指导。

  第二,以民心相通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重要原则,使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本思想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本质特征,民心相通则是这一本质特征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海外利益不断增长,保护好中国人在海外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好国家和公民在海外的形象和尊严的任务日益繁重。开展民心相通正是打造海外民生工程,建立健全境外公民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机制,加强海外利益保护能力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确立民心相通政策有助于更加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把“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正确义利观、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等落到实处,能够有效提高中国维护海外利益的能力,有助于维护国家形象和提高软实力。

  确立民心相通这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重要原则的意义还在于,它表明中国将以民心相通的方式为当今世界解决国际交往难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而与习惯以强权政治解决问题的西方式大国外交形成鲜明对比。民心相通意味着中国不会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对立起来,更不会为了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而牺牲他国利益;相反,中国会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寻求共识和共赢。

  第三,确立民心相通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重要原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需求。从实践上看,以民心相通作为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原则有助于深入把握促进民心相通的规律,克服认知上的误区,区分政策目标与手段并矫正既往政策中可能存在的失误。民心既然是内在情感、愿望与特定时代外在的社会心理与价值的结合体,实现民心相通就必然要求区分目标和手段,明确有效的实践路径和科学的衡量标准,特别是要确立平等交往、深入沟通和共同追求理想与事业的原则,以克服形式主义并真正树立人民的主体地位。

  目前,在民心相通实践中要注意防止和克服一些误区,如对民心相通的因果关系认知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把目标与手段混为一谈等,特别是不能把民心相通等同于文化交流或人文交流,也不能把民心相通的部分内涵或次级目标视为手段。需要指出的是,这类对民心相通片面的、机械的和主观的理解,往往只能为单向的文化展示和文化输出推波助澜,难以助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心相通。

  结 语

  在当前历史条件下,重视民心相通的理论属性和重要原則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开放与合作的必然选择,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应有之义。今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更加密切,人民之间的往来更加频繁。中国的发展不仅关乎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而且与世界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民心相通旨在通过促进各国人民间交往,推动世界各国摒弃冷战思维、超越零和博弈、实现和平共处与互利共赢,是以缔造国家间持久和平为导向的重要理论创新。

  确立民心相通的重要原则是中国着眼于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政治自觉。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日益成为全球治理的积极力量。实现全球治理的目标需要国家之间以及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通力合作,但在规划、设计、落实、执行和评估等诸多环节必然伴随激烈的争论和竞争。“争吵中的全球治理”已经是并很可能继续是未来全球治理的常态。中国的全球治理政策能否在世界范围获得更加广泛的民众理解和支持,其决定因素就是民心相通。总之,民心相通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胸襟和全球眼光,应该是中国对全球政治的一次破题。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张凯)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5页。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47页。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外交史研究室编:《周恩来外交活动大事记(1949-1975)》,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版,第148页。

  张胜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