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健&姜一鸣:是父子,亦是朋友

  • 来源:摄影世界
  • 关键字:相机,冲突,影响
  • 发布时间:2019-07-17 20:53

  

  场景,鹿邑,1994,姜健 摄

  姜健说这一生他做过两件事,一个是音乐,一个就是摄影。他曾在河南省歌舞团当过首席中提琴手,也正是因为有了拍摄舞台剧照的便利和契机,才让他拿起了相机。这一拿,就再也放不下。

  1984年后,姜健调入河南省文化研究院,做“十大文艺集成.志书”的文化项目,一干就是十年。“这个项目是对我的锻炼,是我认识摄影的过程,让我对摄影的文献性、记录性以及本质意义都有了清楚的认识。”1993年,姜健凭借专题摄影《场景》一鸣惊人,七年后《主人》系列摄影作品奠定了他在中国摄影界的地位。

  1981年,姜健的儿子姜一鸣出生了,他也自然成了姜健经常拍摄的“小模特”。也许连姜健也不曾想到,就是在这日复一日的“被拍”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儿子未来的选择。

  姜一鸣从小性格温和平顺,姜健也是个极富包容和民主的父亲,因此在这对父子的相处中,似乎少了一些传统父子关系中的“隔阂与冲突”,多了一份如朋友般的平等与相知。

  场景,罗山,1989,姜健 摄

  与姜健、姜一鸣对谈:

  请姜一鸣简单谈谈在摄影道路上的成长历程。

  姜一鸣:我高中在省内一个艺术学校学习摄影专业,算是摄影启蒙。后来顺理成章在大学本科阶段也读了摄影,毕业后又在中央美院读了一年进修班。在进修班的一年时间,也刚好是中国当代摄影的萌芽时期。我们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在一起做了很多有意思的尝试,也奠定了我早期的拍摄方向。

  主人,河南宝丰1997,姜健 摄

  那时候我的作品受父亲影响很大,例如《我的幼儿园》等都属于环境肖像类作品。一直到2010年左右,我一直在做职业艺术家。如众多当时的职业艺术家一样,我遇到最大问题就是作品的推广。我会拿着作品跑画廊,寻找策展人合作,但进展一直不是很顺利。2012年,我开办了时光空间画廊(TimeSpace Gallery),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有实体店面的画廊,而是通过参加各种艺术博览会、摄影节等,去代理和推广国内外艺术家、摄影师的作品。这种经营模式很快得到一些国内外艺术家的认可,同时也遇到了一些不错的客户。

  在姜一鸣小时候,父亲是否教他用过相机?

  姜健:他四五岁的时候,我经常带他去拍照,主要是拍他,也是为了练习拍摄人像。这在后来可能潜移默化地对他形成了一些启发和引导作用。他经常学着我的样子,拿着相机对着外面的景物和人瞄来瞄去。后来一次带他回东北老家,在火车站我让他帮我拍一张照片留影,结果胶卷冲出来发现,他拍的画面横平竖直、规规矩矩。那时我突然觉得,这个孩子在拍摄方面还是有点天赋的。因此在选择专业时,我建议他是否考虑一下摄影,有意地引导了一下。我是有一些私心的,一方面孩子如果做摄影,在我熟悉的领域多少可以帮衬到他,另一方面也希望他能继承一些我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东西,让我的影像不至于荒废。

  我的幼兒园,姜一鸣 摄

  在姜一鸣选择摄影专业时,是自己的决定还是父亲的安排?

  姜一鸣:我们家很多事情是商量着来,我当初选专业的时候,父亲首先询问了我的想法,问我想不想选择摄影专业。当然,他也告诉我,在这个他熟悉的领域,自然可以帮衬着我一些。我性格一直不是很叛逆,从小看到父亲拍摄的照片也觉得很有意思,就顺其自然地选择了摄影。

  父亲很早在摄影圉就比较有名气了,从业后,这会给你带来一些压力吗?

  姜一鸣:我的性格比较平和,对此没有特别大的反应。这些所谓的压力可能并不来自于父亲,而来自于同行。有时一些“叔叔辈”的同行会对我说:“以后就看你啦,要超越你爸爸啊”之类的话。也许某个时间段,我也有过抵触情绪,但现在不会了。

  姜健 姜一鸣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