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东 垃圾处理升级了

  • 来源:民生周刊
  • 关键字:监管,引导,智能化
  • 发布时间:2019-08-24 12:15

  7月24日下午2点左右,走进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东孝街道近江枫乔苑小区,装有遮雨棚、安放4个垃圾桶的垃圾集中投放点格外引人注目。當记者一行靠近垃圾桶时,突然响起了广播。

  “现在不是垃圾投放时间,请在投放时间投放……”

  近江枫乔苑小区业委会主任刘联峰向记者解释,这是因为垃圾投放集中点安置了摄像头、喇叭和智能感应设备,当居民在非投放时间进入垃圾投放点,就会智能提醒。遮雨棚上贴着垃圾投放时间为早上6点到9点和晚上6点到9点。

  地处浙中的金华市金东区,早在2014年在农村掀起垃圾分类革命,率先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县域全覆盖,形成了“两次四分”模式,全国30多个省份2600多批次来金东考察学习。

  2018年5月以来,金东区以农村垃圾分类再提升、城市垃圾分类全覆盖为目标,开始试点城市垃圾分类工作,逐步探索形成了城市垃圾分类“两定四分”模式,目前已实现城市垃圾分类小区(社区)全覆盖、源头分类率达到90%以上。实现了“以乡带城,以城促乡”垃圾分类城乡全覆盖。

  东孝街道智能化实验

  东孝街道党工委委员、副主任沈旭东是垃圾集中投放点智能化项目的“初创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坦言,这些都是工作中逼出来的。

  前几年,金东农村垃圾分类以后,东孝街道开始推广垃圾分类,

  安放有垃圾投放点位大桶818处、小桶5045处。

  垃圾桶是配备了,但垃圾分类效果却不佳。

  “一是居民还没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二是这么多点根本跑不过来,很难做到有效监管。”沈旭东表示,对症下药,一方面加强宣传,引导居民垃圾分类;另一方面压缩投放点,科学合理布局。

  就这样,将原有垃圾投放点整合成合理半径内全覆盖的83个集中投放点位。

  点位大幅度减少了,但要掌握情况仍然有难度,尤其是居民在往垃圾桶投放垃圾时是否按要求?投放是否在集中时间段等?

  有一天,他突发奇想,能否借鉴智慧城市,在所有集中投放点装上摄像头,开发一个APP,通过手机就能掌握情况。这样一方面不至于每天奔波;另一方面也方便取证,倒逼居民在规定时间投放垃圾。

  沈旭东找到了移动公司,后者告诉他,从技术层面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投入也不大。

  于是有了今天的智能化垃圾集中投放点,在每个集中投放点都安装了监控设备,并接入东孝街道4个平台指挥中心,与相关干部手机联网,实时联动。

  “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在手机里查看各集中投放点的垃圾分类情况,哪家做得好,哪家没有按规定做,均可第一时间掌握。”沈旭东拿出手机边说边演示。

  每天东孝街道指挥中心安排两名环卫工人和一名行政执法工作人员值守,一旦在大屏幕上发现某个点位异常,或是接到相关投诉电话,他们会立即采取行动。

  智能化手段倒逼垃圾按时分类投放,但源头更为关键,为引导居民有效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前期做了大量宣传工作。

  在此基础上,按垃圾破袋投放、垃圾桶封口、垃圾清运、现场和垃圾桶清洗、垃圾桶消毒5个步骤进行。

  拿近江枫乔苑小区来说,居民投放垃圾是首先向分拣员报房号,分拣员对投放的垃圾进行破袋检查,对垃圾分类不彻底的进行二次分类,确保垃圾送到处理中心准确无误。然后由垃圾分类志愿者对居民投放垃圾按分类标准进行打分,并向投放居民开具“垃圾分类积分知会单”,对垃圾分类不准确的居民进行指导和宣传。

  垃圾桶垃圾投放满了或者投放时间到了,由分拣员和志愿者对垃圾桶用透明胶带进行封口,并将装满垃圾的垃圾桶移至合适位置,确保垃圾气味不外溢。为了保障垃圾清运过程不会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混装运输,小区建立垃圾移交机制,由小区分拣员与垃圾清运员移交签字后方可装车清运,从而监督清运的准确性。垃圾投放时间到,垃圾桶移至合适位置后,由分拣员和志愿者对垃圾投放现场进行全面清洗,垃圾移交给清运公司后,由分拣员和志愿者第一时间对垃圾桶进行清洗,确保现场和垃圾桶整洁、无臭味。清洗完的垃圾桶用灭蚊杀虫剂对垃圾桶内部进行消毒,确保遗留虫卵不会孵化。

  全面铺开

  记者采访获悉,城市垃圾分类已在金东全面铺开。为开展好这一工作,金东区既充分吸收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成果经验,又深入分析了城市与农村在居住方式、生活习惯、组织覆盖等方面的特点与差异,采取了“两定四分”的模式。

  “两定”即定时间定地点。根据居民出行起居习惯,规定每天早晚两个时段为垃圾集中投放时间,引导居民在规定时间内投放垃圾。目前,多数小区(社区)投放时间为早上6点至9点和晚上6点至9点。在垃圾投放点的设置上,按照每300户配套一个集中投放点,将城区范围内52个小区(社区)垃圾投放点由过去10320个缩减至现在170个。定时定点的投放模式,大大减少了监管难度,有效提升了源头分类率和分类到位率。

  “四分”即根据城市垃圾产生特点,在分清厨余(可烂)、其他(不可烂)基础上,将可回收和有害垃圾同步纳入分类处置。特别是针对过去分类后混装混运、多头清运等问题,在每个小区(社区)配套相对独立的分类收集设施,配备专用的清运车辆和保洁人员,上中下游一起抓、前中末端同推进,形成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全链条系统闭环。其中,厨余(可烂)垃圾通过区再生资源利用中心热炭化处理;可回收垃圾通过再生资源智能回收机市场化回收再利用;其他(不可烂)垃圾通过市垃圾处理厂处置;有害垃圾则通过市区固废处置中心进行处理。

  推行垃圾分类工作,问题不在于难,而在于怕烦。为把工作贯穿日常、做到经常,引导广大居民自觉分类、正确分类。金东重点发挥好楼道长、监督员、志愿者三支队伍作用。

  按照“就近就邻就便”原则,由小区业委会负责,挑选责任心强、热心奉献的离退休党员干部、教师或居民代表作为楼道长,发放“聘书”带证上岗,作为宣传发动垃圾分类的“网格细胞”。

  每个小区(社区)投放点位配备一名巡检员和行政执法队员,负责在规定时间内做好居民分类投放的提醒、指导和监督工作。对多次提醒仍不按规定分类的,参照《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处以200元以下罚款。

  同时,充分调动妇女、中小学生、业委会、居委会等骨干力量加入小区(社区)志愿服务队伍。

  建长效机制

  垃圾分类关键在于坚持、形成习惯。金东通过“六项制度”,解决“如何做”的问题,即从考核、监督、奖惩等环节入手,建立6项制度促长效。

  比如,建立了区对街道(部门)考核制度,每月按抽查到的小区(社区)捆绑,每季确定优秀、良好及合格三档,差别化发放工作经费。建立街道对小区(社区)考核制度,每月对辖区所有小区(社区)进行考核,给予差别化奖励,对重点区域、外来人口较多的村改居社区给予一定比例额外奖励。建立分类清运考核制度,将垃圾清运公司工作经费的一部分作为绩效奖,与分类清运要求落实情况相挂钩,不定期进行暗访抽查。

  建立工作评优制度和积分评比制度,每月按一定比例,在监督员队伍中评选优秀巡检员,给予资金奖励,鼓励工作积极性。同时,规定巡检员工资的一部分作为绩效奖,倒逼责任落实。根据每个居民每次垃圾分类投放情况,按照10分制进行打分,实行逐日累加,最高可按15元/月标准兑换实物积分奖励。

  此外,建立楼道长联系户制度,要求每位楼道长联系包干本楼道住户垃圾分类,做好入户宣传、检查评比、督促指导等工作,既推动了垃圾分类,又密切了邻里关系。

  严碧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