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产业上下游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 关键字:实验室,模式,创新
  • 发布时间:2019-08-29 09:07

  6月14~16日,2019全国纺织复合人才培养工程高级培训班(以下简称“纺织高训班”)的学员们与行业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的代表齐聚大连,分别在大连工业大学和大连瑞光非织造布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两天半的学习和交流。同期还举行了纺织技术创新交流活动(大连)暨行业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工作会。

  通过学习和交流,学员们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还走进非织造布的标杆企业——大连瑞光非织造布集团有限公司观摩实践,了解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建立产业链上下游联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表示,这样的交流与对接有着特殊的意义,技术与产品、经济相结合,串联起全产业链,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有利于行业企业共同讨论行业热点,共同思考,聚焦产业链重点问题,把握企业的发展与科研方向。

  俞建勇作题为“科技进步与纺织工业”的专题报告,从纺织产业科技发展战略、纤维材料科技创新发展、纺织加工技术创新发展、纺织产品应用科技创新、纺织智能制造模式创新五个方面讲述科技进步如何促进纺织工业发展。他深入剖析了纺织产业发展基本特征和科技创新特征、纺织产业科技创新趋势,我国纺织科技发展重点战略、纤维材料的创新发展,并介绍了纺织工程科技创新与染整工程科技创新发展等内容。他认为,纤维材料将向高性能化、功能化、可再生绿色化、生态化、纳米化等方向发展;还指出了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有向高端化、多元化、高技术化、生态化、开拓未知领域等方向发展的战略需求;通过对纺织智能制造重点应用领域的概述,解析了推进纺织智能制造的若干关键要素,即求实、有为、关键、价值、数据、人员,为企业今后开发创新型科技产品指明了方向。关于企业家如何把握创新,他表示,企业要重视创新体系的建设,一是要有战略性,把创新放在核心位置;二是要有系统性;三是要有持续性。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副主任王玉萍也表示,推动科研纺织强国建设任重道远,此次课程实现了行业与企业垂直和横向的互动,走进企业进行对接,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才能更好地推动化纤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探讨行业热点话题

  大连工业大学拥有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现有纺织技术系、纺织材料系、染整技术系、高分子材料工程系、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材料化学系6个系,其中,纺织科学与工程和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

  14日下午,纺织高训班邀请了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倪德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赵明霞到大连工业大学,围绕行业关注的并购与重组、贸易摩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分享。

  恒逸集团作为化纤行业龙头企业,是全球最大的PTA-聚酯和CPL-锦纶双产业链的纤维生产商之一。近年来,恒逸集团与数家金融机构进行合作,设立规模达百亿元的并购基金,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效结合。倪德锋围绕我国化纤产业的基本情况、化纖产业借助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的案例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享。他强调,企业应该坚定地把产业做好、做精,重视互保和产业多元化的问题,重视产业链的延伸。

  赵明霞就“中美贸易摩擦对纺织行业的影响及应对”这一当前行业焦点话题与纺织高训班学员们进行了交流。发言中,她以“何来、何如、何去、何为”为要点,梳理了中美贸易摩擦的进展、争议焦点、本质等问题。此外,她还对中美贸易摩擦对纺织业的影响、纺织行业对外投资概况、国际化布局动因、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分布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她提到,坚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纺织行业应对市场变化的重要方式,只有不断加大自主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和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感受标杆企业风采

  15日,纺织高训班学员们来到了大连瑞光非织造布集团有限公司。公司现有12条国际先进的非织造布生产线,年生产非织造布8.5万余吨,其中18个品种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

  瑞光集团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瑞光非织造环保新材料一期项目”,主要内容是在友谊街道龙王庙村征用土地139万平方米,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具有相当规模的非织造环保新材料项目厂区。一期工程投资5.7亿元,建设了76220平方米的厂房和公用、辅助设施以及办公、科研等建筑;安装国内外最先进的非织造布生产线3条,其中2条生产线已经投入运行。

  智能制造在纺织行业可谓关注的焦点,在瑞光集团,东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华平、山东华兴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广敏等行业专家从不同角度与纺织高训班学员们就智能化柔性制造进行了技术交流与对接。通过实地参观学习,与授课老师互动交流,深刻了解纺织智能化的前沿知识和未来方向,充分了解了特色企业的情况,促进了产业链的交流与对接。

  王华平就“化纤工业化定制及柔性化制备技术”作了详细报告。在国际纤维材料发展战略方面,王华平对几个重要的科技强国的行业技术推进情况、发展战略及研发体系进行了介绍。中国作为世界化纤制造大国,产业链完整,是多种新型产业支撑,近年来增长趋势减缓,要重视新兴产业与行业领域拓展,并不断加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与品牌工程建设。王华平表示“中国制造”亟待技术跨越:一是要实现从价格优势到技术优势转变;二是要实现从“量”的优势到“质”的优势转变。

  王华平从我国化纤行业的发展趋势开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提出企业的工业化定制技术方向、工业化定制技术体系。他认为企业应当从消费者角度出发重视专业化定制。

  提到化纤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时,王华平表示,信息化与自动化的有机融合和高度集成,有利于促进化纤行业转型升级,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同时,他详细介绍了纤维产品柔性化开发总体思路、纤维产品柔性化开发思路、化纤新产品柔性化开发模式等内容。

  当前智能化成为中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的需要,企业如何实现落地是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胡广敏从企业实践角度出发,就“数字化柔性纺纱智能系统构建与实践”与学员们进行交流。华兴集团通过系统与模式的构建,在多年的摸索中,打造出了华兴智能纺产业价值链商业生态圈。通过实施对产品、工艺、制造和业务的建模,重构业务规则和逻辑;通过对业务、产品、工艺、制造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使数据贯穿互通,形成虚拟和实体两轮同时驱动,提升了业务数字化能力和数据获取利用能力;打造出高柔性、高效率、低成本、短交期、高品质五种核心竞争优势,构筑完整的华兴智能纺模式。

  胡广敏分享了华兴集团的实践路径以及通过数字化柔性纺纱智能系统取得的实际成效。他提出集成融合难度大、智能化架构不系统、数据实时性差、数据关联性差是企业需要攻克的难题,行业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合理布局智能化生产。

  瑞光集团总经理谷冬昭表示,大连瑞光非织造布集团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将优化的管理、过硬的质量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创新结构调整,发展转型升级,生产特色化、差别化产品,不断赢得市场。他表示,企业要不断练好内功,提升产品品质、管理水平。谷冬昭表示,发展企业,除了创造财富、解决就业,还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企业应始终坚持在生产过程中减少甚至杜绝污染,通过新材料新技术研发、环保产品的应用减少白色污染。瑞光集团独有的竞争优势是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如果企业在创新上没有优势,不能采用差异化竞争战略,那就只能采用低成本竞争战略,瑞光集团始终坚持必须做出高端产品,以创新驱动市场销售。

  探索前沿科技方向

  6月16日,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及制衣学系副教授李鹂作题为“时尚与科技,共谱纤维流行趋势”的专题报告,介绍了其承担的导电纤维、壳聚糖、新型散熱功能人造革、纺织品远红外、吸湿快干面料等功能性纤维应用设计的研究历程。同时围绕如何赋予服装科技含量,下游用户需要怎样的产品,如何提供服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享。

  李鹂表示,服装不仅要重视功能性,设计与表达同样重要;在表达设计理念时,材料比颜色重要,颜色比款式重要。顺势而行和技术革新是纺织行业发展的核心,同时她也指出,在研发和创新的过程中不能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判断与选择。

  随后,大连工业大学纺织与材料工程学院院长郭静作题为“相变材料分子设计及其成纤技术”的专题报告。据介绍,郭静致力于纤维材料成形与改性领域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应用研究,在功能改性剂的合成、成纤高聚物的分子设计和结构表征及成形、生物质纤维成形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多项研究成果。

  当前,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重要问题之一,新绿色能源与提高能源效率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储能技术可解决能量供求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匹配的矛盾,因此相变储能材料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郭静详细介绍了相变材料的发展趋势、分类、特点、设计背景等问题,并就其研究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享。

  课程期间,学员们还参观了大连工业大学纺织与材料工程学院实验室,超临界CO2无水染色技术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