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的“绿色”坚守

  • 来源:商周刊
  • 关键字:海岸线,初心,值班
  • 发布时间:2019-09-03 21:02

  有一座城,海岸线漫长、山脉众多、水域面积辽阔、岛屿星罗棋布,被誉为“东方瑞士”;有一片区,是城市政治、文化、金融的中心,以“红瓦绿树”“欧陆风情”成为著名的海滨游览胜地;有一条街道,东起燕儿岛路、西至山东路,北起江西路、南至海边,濒临青岛国际帆船中心;有一个大院,流动人口高度密集,虽然没有物业统一管理,但却比许多封闭式小区都干净整洁;有一个人,虽然已75岁高龄,但却为了那份不变的初心,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了6年……

  这座城,是青岛;这片区,是市南;这条街,是香港中路街道;这个院,是漳浦路十号院;而这个人,则是老党员王娟。

  早在2013年以前,漳浦路十号院中随处可见居民乱扔的垃圾,楼道、院子的卫生环境不仅差,还经常引起邻里之间的纠纷。因大院紧靠“云霄路美食街”,租户多,人口流动性大,还是开放式楼院,所以居委会管理起来难度极高,往往是管了这里管不到那里。

  2013年3月,王娟以“街道的垃 圾 分 类 指 导员”的身份参加了区里召开的垃圾分类工作动员会。那时候,虽然国家和青岛市都在提倡垃圾分类工作,但王娟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知并不全面。参会后,王娟深刻地意识到了垃圾分类是一件保护环境、造福百姓的好事。回来后,她就立刻行动起来。面对院内的种种困难,王娟先召集了几位老党员组建了一个垃圾分类小组,自己任组长,根据分类要求制订了小组的工作制度、值班表,确保院里居民乱扔垃圾现象能够及时发现、适时引导。

  在工作过程中,她总是多值班、值晚班,刷垃圾桶、套袋子、分拣垃圾,脏活累活她都冲在前面。通过现场指导,她将垃圾分类知识一点点向居民普及。遇到有居民不理解的,她会耐心解释垃圾分类的益处;遇到有居民不配合的,她不争吵,默默地将垃圾正确分类,用行动感化对方。时间久了,附近的居民也慢慢理解和认可了,都自觉主动地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就这样,大院的环境一天天好了起来,进大院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刚开始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时候,心里也有点难以接受——以前从来没‘扒拉’过垃圾桶,现在干这个,孩子们会怎么看我?但我转念一想,只要为百姓做点好事、实事,这点困难又怎样?现在,十号院居民的生活环境整洁了,空气质量提高了,我是打心里高兴。”王娟说。

  每天清晨,当有的人还在睡梦之中时,王娟吃过早饭就下楼开始一天的工作——擦拭垃圾桶、宣传展板、打扫示范点周边卫生,数年如一日,风雨无阻、持之以恒地工作着。

  2017年2月,王娟检查出患有癌症。四次化疗过后,她忍受着身体的不适又重新回到了垃圾分类指导员的岗位上。她坚持将每天工作的进展情况、发现的问题、好的建议、新的方法,只要有助于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都一一记录下来。

  “很多刚来的租户看我管这么多事情,以为我是这个楼院的物业人员。平时谁家里电闸跳闸了,进车开大门什么的都来找我。虽然有时候也会觉得有点无奈,但我既然在这个小区,就是为百姓服务的,所以甭管我是什么身份。我的电话常年贴在院内搭建小屋的玻璃上。什么时候电话来,我的工作就来了。”王娟说。

  在王娟身体不好的时候,院里的老邻居纷纷劝她,“别再干了,这么累又没有报酬。”但王娟却摆摆手,继续坚守在岗位上。她经常跟邻居说,“只要人有精气神,只要精气神不倒,这项绿色工作我就会继续干下去,为居民服好务。”正因为王娟数年如一日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执着精神与这份坚守,带动了一群又一群的志愿者加入垃圾分类的工作中,是他们,让垃圾分类融入了居民生活,改善了楼院环境、增进了邻里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