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大改革

  自1902年上海商業会议公所成立至今,中国的商会已走过百年历程。它们是地方经济开放、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也影响着区域经济的繁荣。

  改革开放后,行业协会商会从上世纪80年代末不足1000个,发展到2014年底的近7万个,每年以10%到15%的速度增长,在各类社会团体中数量最多、增速最快。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一批独立自主、能力突出、公信力高、示范作用强的行业协会商会,在积极反映会员诉求、参与相关产业政策研究制定、加强行业自律、完善行业管理、协调国际贸易纠纷、维护会员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我国的行业协会商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尤其是,一些行业协会商会是随着政府机构改革和专业部门的撤销而设立的,与政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部分协会商会习惯于依靠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工作,一些行政主管部门也习惯于将协会商会作为其附属机构直接指挥。行业协会商会行政化色彩较浓,自主性较为欠缺,必然影响业务活动的有效开展。

  此外,部分行业协会商会尚未建立起现代社会组织制度,内部治理不完善,社会公信力不足。一些行业协会商会对行业基本情况和基础数据掌握不全,服务会员的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协会商会的发展。

  进入新时代,改革势在必行。

  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要求全面实施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

  2018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促进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推动统战工作向商会组织有效覆盖”“发挥工商联对商会组织的指导、引导、服务职能”。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商会百年史上最为重要的两个文件,为新时代的商会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标志着商会的发展迎来了历史性机遇。

  放眼各地,商会改革精彩纷呈。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温州率先破题。从刀刃向内的“撤扩并”,到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再到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温州的商会改革,不仅在全国打响了第一枪,而且影响深远。

  重庆等地的商会,摘掉“红顶”之后,归口工商联,留住了人才,拓展了业务,为会员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资源。

  上海、福州、厦门等地,以党建促会建,提升商会的党组织覆盖率,探索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亦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商会改革备受关注,因为它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如何准确把握党中央的指示要求,从讲政治的高度进一步推进工作,既考验商会,也考验政府,更考验着改革本身。

  陈融雪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