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十月一日,我们将迎来激动人心的70周年国庆庆典,汽车产业将再一次见证重要历史时刻。1949年,我们没有自己的汽车工业,开国大典阅兵使用的是进口车;今天,我国成为汽车大国,汽车进入千家万户,改变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翻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我们看到,这是一部奋斗不息的历史,也是改革开放的写照。新中国甫一成立,建立自己的汽车工业体系就被提上中央政府的议事日程。长春一汽工厂在1953年破土动工,并顺利在1956年7月13日下线了新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CA10中型载货汽车,从此结束了新中国没有汽车的历史。第二天的《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题为《解放牌汽车试制出来》的文章。文章描述称,汽车一开出车间,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立即赶上去,抱着车头,倾听发动机的转动声,随后,人群中又爆发出胜利的欢笑。再后来,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大阅兵上,中国人终于用上了自己生产的阅兵车,红旗CA72,这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里程碑,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1978年中国实施对外开发后,汽车工业迎来腾飞。此后,几乎所有主流跨国车企都在中国建立了生产工厂和研发中心,中国也完成了汽车全产业链布局,一步步成长为汽车大国。1992年,我国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2000年突破200万辆,2004年超过500万辆,2009年突破1000万辆,成为全球第一,2013年产销突破2000万辆,2018年达到2800万辆,连续10年蝉联全球产销第一。
我国汽车产业取得辉煌成就,与国家战略导向与政策支持是分不开的。1985年,党中央在“七五”计划建议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把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争取有一个较大的发展。”次年4月公布的“七五”计划明确写道:“把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1994年,中国第一次颁布系统性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首次提出“鼓励个人购买汽车”的导向。
进入新世纪,汽车产业出现新的趋势。2009年元旦,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共同启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当时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提供财政补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2010年,新能源汽车被国务院确定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主要发展方向确定为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3年之后,通过对“十城千辆”工程的总结和反思,国务院颁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对技术路径、产业目标、基础设施、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可以看作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高纲领文件,指导意义非凡。
与此同时,智能网联汽车也开足马力驶来。2015年国务院明确将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随即,各部委、产学研多方纷纷围绕该新技术,从多角度制定相关法规标准,以此作为规范市场行为、引领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依据。2016年颁布《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路线图》,指明具体落地方向。2017年《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则进一步把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赶超世界汽车强国的突破口。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已突破100万辆,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智能化、网联化的带动下,全球首个5G汽车基地前不久已在中国落地。
展望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将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接受更加激烈的竞争洗礼,进一步做大做强,驰骋于世界市场,打造世界品牌。
樊哲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